- 年份
- 2024(5231)
- 2023(7510)
- 2022(6780)
- 2021(6174)
- 2020(5652)
- 2019(13395)
- 2018(13389)
- 2017(27824)
- 2016(15090)
- 2015(17638)
- 2014(17887)
- 2013(18238)
- 2012(17722)
- 2011(16201)
- 2010(16415)
- 2009(15730)
- 2008(15898)
- 2007(14591)
- 2006(12859)
- 2005(11796)
- 学科
- 济(74084)
- 经济(74008)
- 管理(43105)
- 业(43102)
- 方法(38150)
- 数学(34937)
- 数学方法(34731)
- 企(32791)
- 企业(32791)
- 农(19955)
- 中国(19610)
- 财(19221)
- 贸(14986)
- 贸易(14980)
- 地方(14834)
- 制(14732)
- 易(14530)
- 业经(13124)
- 农业(12992)
- 学(12604)
- 银(12224)
- 银行(12201)
- 行(11624)
- 融(11507)
- 金融(11504)
- 务(11471)
- 财务(11456)
- 财务管理(11419)
- 企业财务(10837)
- 和(9982)
- 机构
- 大学(237215)
- 学院(234530)
- 济(104544)
- 经济(102477)
- 管理(90019)
- 研究(78230)
- 理学(77043)
- 理学院(76197)
- 管理学(75177)
- 管理学院(74733)
- 中国(60943)
- 财(50381)
- 京(49867)
- 科学(45435)
- 所(40395)
- 财经(40153)
- 农(38422)
- 中心(36276)
- 经(36266)
- 研究所(36089)
- 江(35278)
- 经济学(33624)
- 业大(32933)
- 北京(31897)
- 经济学院(30841)
- 农业(30455)
- 范(29887)
- 财经大学(29720)
- 师范(29628)
- 州(28186)
- 基金
- 项目(145951)
- 科学(114399)
- 研究(107556)
- 基金(106611)
- 家(91751)
- 国家(91008)
- 科学基金(77080)
- 社会(68999)
- 社会科(65487)
- 社会科学(65467)
- 基金项目(56566)
- 省(55558)
- 教育(50143)
- 自然(48349)
- 划(47410)
- 自然科(47157)
- 自然科学(47141)
- 自然科学基金(46315)
- 资助(45161)
- 编号(44230)
- 成果(36852)
- 部(34496)
- 重点(32913)
- 发(32063)
- 课题(30028)
- 教育部(29777)
- 创(29564)
- 人文(28726)
- 国家社会(28631)
- 科研(28157)
- 期刊
- 济(114518)
- 经济(114518)
- 研究(72804)
- 中国(40412)
- 财(38330)
- 学报(34217)
- 农(34205)
- 科学(31395)
- 管理(30744)
- 大学(25675)
- 融(25056)
- 金融(25056)
- 学学(24130)
- 农业(22368)
- 财经(20914)
- 教育(20683)
- 技术(19472)
- 经济研究(18751)
- 业经(18568)
- 经(17905)
- 问题(16782)
- 贸(14498)
- 技术经济(13198)
- 统计(13093)
- 理论(12739)
- 商业(12082)
- 业(11538)
- 实践(11371)
- 践(11371)
- 国际(11363)
共检索到350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洋
我国东部地区是我国工业的主要分布区。结合区域经济学中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经典理论,针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区位选择与布局的客观状况,从成本因素、集聚因素、市场因素等主要影响因素角度,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区位选择与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工业区位 成本 集聚 市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永林
工业区位是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搞工业建设 ,就要进行工业布局 ,就要研究工业地区分布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使工业做到合理布局 ,生产收到最大效益 ,并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区位 区位因素 资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卢嘉鑫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区位不再具有优势,资源指向型工业区位特征更加明显,工业区位要素集聚能力和内聚能力下降。这是工业区位选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控制与决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理性决策转变的必然结果,其中区位环境是影响西部地区工业区位相对变化最为关键的因素。西部地区工业区位优化的根本路径应该是“改善两个环境,提升两种区位”,即立足西部资源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加大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西部工业区位硬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加工工业区位复兴,形成一批特色工业区。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工业区位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清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西方古典区位理论中的一枝奇葩。该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成为许多学者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布局问题的理论基础。任美锷是系统研究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他评介了韦伯工业区位因素理论、区位三角形模型以及韦伯理论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阐释了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及劳动费指向论;从运费的决定因素、工业的动力指向、非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动态的工业区位等方面拓展了韦伯理论。其研究成果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认知水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奎
创建现代化工业区位论理论基础的首推德国人卫勃(Alfred Weber,1868——1958)。卫勃工业区位著作主要有两部,第一部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这是关于工业区位论理论的最基本的著作,后人所提卫勃的理论皆指此书。第二部是1914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第一部纯属理论探讨。第二部则为结合实际的研究,对德国1861年以来工业区位对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聚集以及其他若干工业区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云 喻蕾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2004~2012年东部地区12省市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了东部地区在对外直接投资(0FDI)迅速发展和亟需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其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产生产业空心化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对规模空心化和效率空心化影响显著,OFDI存量并不是影响规模空心化和效率空心化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OFDI存量规模的大小不同,因此OFDI存量指数对规模空心化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且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原有的产业结构不同会影响OFDI存量指数对效率空心化的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规模空心化 效率空心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施玉 潘玉君 童彦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民族自治区的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民族自治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就成为我国目前民生问题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参考同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购买力平价重新计算了1990—2010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收入,得到反映居民真实生活水平的综合可支配收入及表示区域差距的变异系数。数据表明:我国各地区长期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态势,一些民族自治区的收入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甚至全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对此提出了提高民族自治区居民的收入、改善实际生活水平、缩小与全国和东部地区收...
关键词:
综合可支配收入 区域差距 民族自治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柴志春 赵松 李众敏 吴凌燕
研究目的: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5个方面受土地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解析土地价格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东部土地价格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225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东部土地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土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土地价格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价格 经济增长 东部地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明月 方言龙
FDI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FDI是否对区域经济环境产生影响?本文对包括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大东部区域进行分析,得出东部地区人均碳排量总体上呈倒U型增长,但地区差异明显。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显示,FDI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但对东部三地区的碳排放影响效果有所不同,而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是影响东部地区碳排量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FDI 碳排放 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金楼 徐小峰 邓忆瑞
在界定区位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中国区位造船能力的指标体系,同时选取上海等10个区位分析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的影响因子及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区位样本进行了分类。最后,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区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造船业 能力评价 区位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吴传清
陈振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研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实践问题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他从韦伯以前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区位学说演进脉络;从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战前工业区位评价、战后工业区位规划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区位选择实践问题。
关键词:
陈振汉 工业区位 区位理论与实践 韦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茂升 肖德
本文探讨了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实证测算了1993-2011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各省份历年的纺织业技术效率值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广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清晰"勾勒"出一条"高效率"纺织产业走廊,纺织业技术效率水平普遍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其次,综合比较我国与周边东南亚国家纺织业的投资环境,如果仅考虑法律制度与市场效率等因素,我国纺织业相对于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但进一步挖掘内需市场规模的巨大潜力,我国纺织业投资环境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纺织业"向西内迁"将更具区位优势。最后,本文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纯英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因素选择工业区位,对认识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的乡镇企业从运费和劳动力因素看,分散为主具有合理性;从集聚因素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具有必然性。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还应以分散为主,东部则应以集中为主。乡镇企业由分散到集中,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但政府可囚势力导,积极创造条件。
关键词:
工业区位 乡镇企业布局 分散与集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明
根据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利用率、企业员工和企业信息化安全四个领域的IASS评价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再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每个省市中选取信息化水平处于前180名企业,作为该省市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代表,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研究,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特征及其分类,为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1998—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信贷资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