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1)
- 2023(5872)
- 2022(5002)
- 2021(4374)
- 2019(7776)
- 2018(7846)
- 2017(14288)
- 2016(7927)
- 2015(9193)
- 2014(9704)
- 2013(9652)
- 2012(9525)
- 2011(9034)
- 2010(9643)
- 2009(9037)
- 2008(8978)
- 2007(8711)
- 2006(8260)
- 2005(7968)
- 2004(7225)
- 学科
- 济(58417)
- 经济(58370)
- 管理(23933)
- 业(18127)
- 地方(16522)
- 企(15325)
- 企业(15325)
- 方法(14329)
- 中国(13188)
- 地方经济(12148)
- 数学(11325)
- 学(11291)
- 数学方法(11232)
- 业经(11116)
- 农(9587)
- 制(9156)
- 财(9139)
- 理论(9126)
- 融(7485)
- 金融(7483)
- 和(7275)
- 体(7244)
- 经济学(7214)
- 银(7164)
- 银行(7161)
- 教育(6946)
- 行(6885)
- 环境(6818)
- 农业(6578)
- 发(6541)
- 机构
- 学院(132287)
- 大学(131742)
- 济(62359)
- 经济(60956)
- 研究(48126)
- 管理(42173)
- 中国(37669)
- 理学(33479)
- 理学院(33035)
- 管理学(32501)
- 管理学院(32232)
- 财(30666)
- 京(28344)
- 科学(26246)
- 所(24997)
- 江(23734)
- 财经(22981)
- 研究所(21615)
- 中心(20892)
- 经济学(20847)
- 经(20338)
- 范(20073)
- 师范(19959)
- 州(18969)
- 北京(18888)
- 经济学院(18200)
- 院(16405)
- 财经大学(16311)
- 省(15821)
- 师范大学(15706)
- 基金
- 项目(66737)
- 研究(54562)
- 科学(51325)
- 基金(45345)
- 家(37584)
- 国家(37178)
- 社会(34872)
- 社会科(32869)
- 社会科学(32859)
- 科学基金(31147)
- 省(26716)
- 教育(25505)
- 编号(23211)
- 基金项目(22495)
- 划(21191)
- 成果(21131)
- 资助(19135)
- 课题(17590)
- 发(16257)
- 自然(16109)
- 自然科(15642)
- 自然科学(15640)
- 重点(15364)
- 自然科学基金(15334)
- 性(14746)
- 年(14665)
- 部(14529)
- 国家社会(14277)
- 发展(14076)
- 展(13854)
共检索到234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勇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定位不恰当,致使循环经济的发展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一些原本是着眼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却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当作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径和方法。事实上,循环经济有着完全不同于商品经济的经济伦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更为根本的是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不同于商品经济。如果不在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上重构社会基本价值观,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必然走入误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甫全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伴随着不同课程观之间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人们对课程本质的阐释,典型说法有12种;给课程下的定义,影响较广的就有9种。①对这种歧义纷呈现象,学者们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或在社会发展、文化继承的背景下进行考察。②③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对它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研究,必须打上认识论的烙印。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影响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认识论流派及其导致产生的不同课程观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供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参考
关键词:
美国,多元课程观,认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关键词:
知识教学 认识论 科学认识论 生活认识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海年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由于需求在单类商品存在上限,供给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量的增长和创新拓展两个途径,而这两个途径都是由供给的主要单位——企业来完成。政府要做的是解除对企业这一主要供给主体的约束,将其职能聚焦在公平竞争和公共服务等核心方向上来,创造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良性竞争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供给理论 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首先探讨了作为科学教育之契机的“认知矛盾”和科学概念形成中“示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重新审视了科学教育的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宙 魏杰
虽然人们所掌握的信息集只是社会总信息集的一部分,但是社会经济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构建理论来认知。在通过发展经济理论认知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实证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作用。数理方法保证了理论推导过程中的严谨性和逻辑自洽,同时其对前提假设的严格限定和推理过程的形式化提高了理论研究中各分工部分的交流效率;经验方法加深了我们对市场过程结果中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为相互竞争的理论的选择和比较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但这两种方法有其内在的缺陷,它们不能对预测提供帮助,也不能保证理论朝认知真实社会经济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鼓励理论研究的试错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润洲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动的。新课程改革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自然需要课改理论的指导。因此,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可靠的课改理论既需要有经验事实的支撑,也需要有先验理念的辅佐,还需要有论证逻辑的保证。也就是说,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建立在经验基础、理念基础与逻辑基础之上的。因此,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就需要从经验、理念与逻辑这三重基础着手,而那种仅仅从某一基础出发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的做法,往往难以达成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课改理论 认识论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王晨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冰 陈兴鹏 张伟伟 耿涌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以来,中国的循环经济研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由开始的概念理论研究向社会实践推广转变。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在继承与拓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另一载体—社区,进而基于广义物质流管理的角度社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演,探讨了在中国推广发展社区循环经济的机会和问题,旨在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社区 零排放 系统设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培新
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避暑旅游资源成为一种稀缺性的新兴资源,避暑经济日益受到关注。但迄今为止,关于避暑经济的内涵、特征、构成等最基础的核心的问题却鲜有触及。为此,本文在系统总结现有避暑经济实践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上述基础性核心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将避暑经济界定为以气候资源为依托,以避暑旅游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二是提出避暑经济具有气候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综合经济和品牌经济五个本质特征;三是提出避暑经济产业体系的三大圈层模式:核心产业层、主体产业层、延伸产业层;四是提出避暑地经济开发的四层次推进理论模型;最后,就我国如何推进避暑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大军 黄甫全 左璜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黎霞 李富田
循环经济的实践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析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循环经济命题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循环经济不仅具有经济学学科基础,至少还包括了生态学、哲学和系统科学基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宫敬才
经济哲学认识论思想以自发的形式肇端于亚当·斯密,由于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倾向存在于同一思想体系而导致自相矛盾的结果。李嘉图和奈特使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路线得以成型,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是它们各自的后继者。前者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逻辑前提,后者则把经济哲学认识论建基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的基础之上。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离现实经济生活越来越远,学院化倾向愈演愈烈;以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则日渐显示出经济生活智慧的气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斌 施中云
当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循环经济在企业中并没有热起来,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循环经济及其政策的经济理论基础的认识不清,造成了循环经济政策的缺乏。依据新的公共政策理论,文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更多涉及的是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因此公共政策就是确定谁的利益得到考虑,并认为循环经济政策不会影响效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公共政策 外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