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3)
- 2023(9025)
- 2022(6974)
- 2021(6570)
- 2020(5466)
- 2019(12123)
- 2018(12610)
- 2017(24494)
- 2016(13813)
- 2015(15877)
- 2014(16100)
- 2013(16096)
- 2012(15239)
- 2011(13891)
- 2010(14464)
- 2009(13847)
- 2008(13782)
- 2007(12913)
- 2006(12179)
- 2005(11528)
- 学科
- 济(60259)
- 经济(60173)
- 农(46299)
- 业(42837)
- 管理(34014)
- 农业(30409)
- 中国(22570)
- 企(21984)
- 企业(21984)
- 业经(19472)
- 方法(18348)
- 制(16430)
- 数学(15487)
- 数学方法(15365)
- 地方(14056)
- 发(12638)
- 财(12573)
- 银(12316)
- 银行(12300)
- 行(11888)
- 体(11316)
- 贸(11047)
- 贸易(11033)
- 易(10792)
- 学(10568)
- 发展(10497)
- 展(10474)
- 策(10455)
- 农业经济(10437)
- 融(9958)
- 机构
- 学院(202073)
- 大学(199123)
- 济(86754)
- 经济(84831)
- 管理(74938)
- 研究(70747)
- 理学(62481)
- 理学院(61889)
- 管理学(60988)
- 管理学院(60630)
- 中国(59153)
- 农(51051)
- 京(43461)
- 财(41901)
- 科学(39888)
- 农业(38604)
- 所(36050)
- 江(34903)
- 中心(34231)
- 业大(33414)
- 研究所(31637)
- 财经(31156)
- 经(28057)
- 范(27793)
- 北京(27712)
- 师范(27563)
- 州(27236)
- 经济学(25131)
- 省(24523)
- 院(24101)
- 基金
- 项目(119010)
- 研究(94898)
- 科学(92771)
- 基金(83388)
- 家(70883)
- 国家(70105)
- 社会(59886)
- 科学基金(59080)
- 社会科(56113)
- 社会科学(56100)
- 省(48048)
- 基金项目(43826)
- 教育(42815)
- 编号(42465)
- 划(38744)
- 成果(36135)
- 自然(34026)
- 自然科(33114)
- 自然科学(33106)
- 资助(32902)
- 自然科学基金(32495)
- 农(29491)
- 课题(29049)
- 发(27802)
- 部(27230)
- 重点(26385)
- 性(24915)
- 国家社会(24254)
- 创(24027)
- 年(23973)
- 期刊
- 济(112768)
- 经济(112768)
- 研究(67467)
- 农(56200)
- 中国(51022)
- 农业(37401)
- 财(29646)
- 学报(29037)
- 融(28540)
- 金融(28540)
- 科学(27557)
- 教育(27339)
- 管理(26467)
- 业经(24304)
- 大学(23568)
- 学学(21580)
- 技术(18415)
- 业(17310)
- 问题(17092)
- 财经(15434)
- 经济研究(15170)
- 农村(15019)
- 村(15019)
- 农业经济(14489)
- 经(13291)
- 图书(12684)
- 世界(11784)
- 经济问题(11687)
- 版(11270)
- 贸(11050)
共检索到338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
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组织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结构,既包括经济组织,也包括政治组织。组织都是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农民组织也不例外。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有效对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农民组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本文认为农民组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结点,并从改革环境、法制保障、市场条件、实践基础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正当其时,总结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六种模式,提出需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政府需在四个方面推进农民组织化进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凤山
关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思考贾凤山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壮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突破,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9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是1978年的8.9倍,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桂丽 霍学喜
我国农民"散化"趋势严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成为"三农问题"的瓶颈因素,致使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寻求造成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主要限制因素,根据现状和问题,作者力求探索能够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组织化模式,并提出加快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问题 模式选择 措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帅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农民组织化研究在时间分布上经历了初期起步阶段(2000年以前)、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与平缓推进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时段。研究热点集中于经济理性、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组织化困境及其消解。研究演进路径表现为研究热度具有鲜明的时代阶段性与政策导向性、研究视角从聚焦农户利益联结到关怀乡村全面发展、研究方法从规范研究向经验研究转变。影响研究路径演化的可能原因有:在国家层面国际环境的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调整、在社会层面农业现代化转型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在个体层面利益增长向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升级。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再组织化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了严峻约束。因此,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已经成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相关经验的简要评述,提出了"公司+农场+农户"的可能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范一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现实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的重大决策。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入手,提出只有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出懂技术、有文化、强技能、善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而这又是使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农民 国民经济和谐稳定运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乃武 陈玺
流通,已明显地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继续发展的“瓶颈”。搞活流通,不仅要依靠国营和供销社商业这支“国家队”,“农民队”亦是不可小视的。实践表明,农民进入流通,有利于迅速把流通渠道理顺搞活,有利于开拓农副产品的城乡市场,更有利于促进国营、供销商业体制的改革。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农民队”的流通由目前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状况迅速转变为自觉的、有序的、较大规模的行为,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卿 刘醒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菲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加快农民市民化,不仅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本文拟就农民市民化在现阶段的意义和做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农村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 非农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咸春龙
以家庭承包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制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但却面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为此 ,90年代初开始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 ,“公司 +农户”模式成功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近年来小农户与大公司的矛盾凸现 ,多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主体地位仍不对称 ,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无法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笔者认为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玉军
农民工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他们所做的贡献与其所受到的待遇不对等,数量庞大与其内在能力较弱的不相称,被动的维权模式也凸现了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形成自身内在能力被进一步弱化的“路径依赖”。推动农民工组织建设的,不仅对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的聚合效应,有效地强化了农民工内在自我能力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组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阿兴 岳中刚
在产量持续增加的同时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实现却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农产品流通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认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高效率的流通合作组织是解决农产品流通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传统的和新发育的两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资源对接的观点。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流通合作组织 组织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先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