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8)
- 2023(3356)
- 2022(2750)
- 2021(2483)
- 2020(2041)
- 2019(4477)
- 2018(4611)
- 2017(7773)
- 2016(4596)
- 2015(5191)
- 2014(5260)
- 2013(5152)
- 2012(5142)
- 2011(4667)
- 2010(5076)
- 2009(4750)
- 2008(4840)
- 2007(4792)
- 2006(4630)
- 2005(4179)
- 学科
- 济(16553)
- 经济(16529)
- 管理(14655)
- 业(8941)
- 环境(7627)
- 农(7253)
- 中国(7012)
- 企(6942)
- 企业(6942)
- 地方(6716)
- 学(5504)
- 生态(5234)
- 业经(4903)
- 制(4710)
- 农业(4612)
- 教育(4365)
- 和(4233)
- 财(4140)
- 发(3987)
- 资源(3962)
- 划(3905)
- 理论(3803)
- 银(3677)
- 银行(3674)
- 行(3558)
- 方法(3301)
- 融(3161)
- 金融(3161)
- 规划(2868)
- 制度(2816)
- 机构
- 学院(62443)
- 大学(61778)
- 研究(23957)
- 济(21346)
- 管理(21046)
- 经济(20560)
- 中国(19843)
- 理学(16092)
- 理学院(15868)
- 管理学(15498)
- 管理学院(15384)
- 京(15010)
- 科学(14983)
- 江(13551)
- 财(12572)
- 中心(12229)
- 所(12134)
- 农(11294)
- 省(10823)
- 范(10676)
- 师范(10594)
- 州(10560)
- 研究所(10551)
- 北京(10128)
- 院(9020)
- 业大(8853)
- 财经(8282)
- 技术(8248)
- 农业(8247)
- 师范大学(8238)
共检索到119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克昌
关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思考袁克昌(江苏省环保局,南京,210013)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而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责无旁贷地成为加快两个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学龙
认为应把建设"文明北京"和培养"文明北京人"融为一体,紧扣"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培育文明风尚、改善城乡环境、建设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使北京成为和谐首善、文明礼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大众参与的世界城市。
关键词:
文明北京 和谐首善 文明礼仪 开放包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克斌
生态文明本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涉及到人类的观念、制度、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负有特殊使命。高校应制定清晰准确的生态化发展战略,从管理、教学、科研等高校的基础任务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展开。高校在实现自身生态化的前提下,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高等教育 绿色转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戴斯玮 林善炜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不仅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和观点,且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提出的"城市生态建设"理论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论述与深邃思考,以及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建设生态省的实践探索,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最终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
福建 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戴斯玮 林善炜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不仅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理论和观点,且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提出的"城市生态建设"理论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论述与深邃思考,以及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建设生态省的实践探索,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最终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
福建 生态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孝德
编者按从时代高度看,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处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当代中国,如果继续工业化之路将遭受多重障碍:一是保护既得利益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障碍;二是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极限的障碍;三是工业文明病与中国走社会主义要求相矛盾。相反,如果选择走向生态文明之路,不仅会化解走工业化之路遇到的障碍,还会为中国走向伟大复兴创造新机遇。具体而言,一是生态文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内容、新空间和新方向;二是生态文明之路,也是中国承诺和平崛起必须走的文明之路;三是生态文明为中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沈茂成
阐述了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保护管理,才能提高森林植被保护功能,拓展良好的生态空间;全面实施科学经营,才能培育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打造良好和永续利用的自然生态系统;强化国有林业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国有林业在国家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骨干和带动作用;强化完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才能保护林业生态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瑞 黄潇 田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作为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并存的"五位一体"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至少要从自然观、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四个方面来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要抓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统筹兼顾、使之相得益彰。文章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炜 廖婴露
生态文明不仅是理念创新,更是现实任务。文章在探索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新思路,即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明确基本任务、弘扬和转化传统文化、适时跟进制度安排,并从公民参与、管理体制创新、产业生态化转型、智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战略思路 现实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朝洪 赵晓红
文章梳理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历程,将其分为5个阶段:边建设边破坏森林生态功能阶段,林业生态建设启动阶段,林业生态建设逐步开展阶段,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阶段,林业生态建设深化阶段。对目前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展望。继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生态道德、环境立法作为保障,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作为助力,林业发展转型作为重点。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历程 成效 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珊
目前,我国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较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在农村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并从根本上探讨了其制约性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的措施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信友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生态文明观为依据,科学界定了旅游公路的概念,回顾了我国旅游公路的建设实践历程。根据生态文明对旅游公路建设的要求,构建了旅游公路内部建设体系、外部"引景空间"和实施"保障体系"。在内部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景观融合、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等措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旅游公路 以人为本 引景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