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6)
- 2023(7148)
- 2022(5980)
- 2021(5182)
- 2020(4322)
- 2019(9522)
- 2018(9497)
- 2017(17268)
- 2016(9569)
- 2015(10854)
- 2014(11060)
- 2013(10995)
- 2012(10941)
- 2011(10222)
- 2010(10765)
- 2009(10122)
- 2008(10057)
- 2007(9651)
- 2006(9198)
- 2005(8520)
- 学科
- 济(62747)
- 经济(62701)
- 管理(28119)
- 业(23184)
- 企(19505)
- 企业(19505)
- 地方(19380)
- 中国(15369)
- 方法(15179)
- 地方经济(13056)
- 业经(12555)
- 数学(12551)
- 农(12512)
- 数学方法(12422)
- 学(10746)
- 制(10058)
- 财(8718)
- 农业(8294)
- 策(8201)
- 银(7950)
- 银行(7947)
- 环境(7770)
- 和(7745)
- 行(7729)
- 融(7699)
- 金融(7698)
- 发(7673)
- 理论(7337)
- 体(7332)
- 经济学(7187)
- 机构
- 学院(146315)
- 大学(145052)
- 济(68160)
- 经济(66637)
- 研究(57498)
- 管理(50135)
- 中国(43690)
- 理学(40656)
- 理学院(40107)
- 管理学(39447)
- 管理学院(39145)
- 科学(32475)
- 京(31846)
- 财(31009)
- 所(30068)
- 江(26595)
- 研究所(26552)
- 中心(25749)
- 农(25654)
- 财经(23034)
- 经济学(21380)
- 省(21020)
- 州(20615)
- 北京(20561)
- 经(20545)
- 农业(20092)
- 范(19923)
- 师范(19773)
- 院(19757)
- 业大(19641)
- 基金
- 项目(83535)
- 科学(64212)
- 研究(63002)
- 基金(57734)
- 家(50429)
- 国家(49982)
- 科学基金(41200)
- 社会(40215)
- 社会科(38006)
- 社会科学(37994)
- 省(34055)
- 教育(29127)
- 基金项目(28856)
- 划(27996)
- 编号(25858)
- 自然(24311)
- 资助(24042)
- 自然科(23698)
- 自然科学(23694)
- 自然科学基金(23262)
- 成果(22698)
- 发(20463)
- 课题(20080)
- 重点(19597)
- 部(17928)
- 发展(16863)
- 创(16715)
- 展(16601)
- 国家社会(16440)
- 年(16281)
共检索到258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健
本文从加速发展我国杂交稻米经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入手 ,分析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对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 ,实现从杂交稻科技大国、种植大国到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历史跨越 ,提出了确立一个战略、启动一个计划、创建三个体系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乃元
分析了影响杂交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的若干途径:1、重视开发利用两系法杂交稻和新质源杂交稻,可以避免野败型保持系高垩白粒率、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局限,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2、布局高纬度、高海拔、秋季等相对不高的气温条件下抽穗灌浆,有助于提高食用杂交稻稻米外观和食用品质.3、拟用单位面积产值和市场利润衡量杂交稻组合,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杂交稻组合的优劣.4、制定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稻米品质标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不同密肥组合和施氮方式对优质杂交稻"宜香4245"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杂交中籼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宜香4245"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冈优725"相当,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冈优725",胶稠度显著高于冈优725。不同密肥组合对"宜香4245"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密中氮较高,平均为7.96 t·hm-2,分别较高密低氮、低密高氮增产5.2%、6.9%;不同密肥组合下"宜香4245"的稻米品质差异较小。综上所述,中密中氮处理下可实现杂交优质稻"宜香4245"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
关键词:
密肥组合 优质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华康 张卫清 林强
分析了福建省近几年来审定的籼型杂交水稻米质主要性状 ,认为目前杂交稻米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垩白率高、垩白度大、胶稠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等 ,提出了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的途径 .米质性状是遗传性状 ,杂交稻米质状况与亲本的米质状况密切相关 .利用米质性状的遗传规律 ,加强优质 A、R系的选育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杂交稻米质差的问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关键词:
杂交糯稻 近等基因系 营养成分 稻米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杨芬 罗龙 罗天刚 刘娜 杨轻松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式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关键词:
香味 软米 遗传 育种利用 杂交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关键词:
杂交早稻 胶稠度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齐万清 蒋刚生 谢建华 秦宣才 李铮友 曾千春
为揭示杂交早粳稻米品质对湖南和安徽早稻生态环境条件的响应,研究了3个杂交早粳稻组合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4个生态点的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杂交早粳稻米的不同品质性状变异幅度在不同生态点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的变异较大,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7.76%、49.30%、41.15%、61.52%和77.65%;而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整精米率相对稳定,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73%、6.15%、8.65%和11.88%。聚类分析将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划分为3种类型:Ⅰ敏感型,包括糊化温度、碱消值、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Ⅱ相对...
关键词:
杂交早粳稻 稻米品质 纬度 海拔 生态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平 徐庆国 胡志明 许玮 毛友纯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思明,夏如冰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本文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在杂交稻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作物遗传育种科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杂交稻的选育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的巨大需求成为杂交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的长期支持及相关组织的建设加速了杂交稻的传播进程。
关键词:
杂交稻 技术 经济 社会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张顺堂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 ,对 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 ,结果表明 ,生育期较长 ,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量高 ,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 ;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 ,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 ,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 ,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 5 0 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2 6 .19% ,2 3.81% ,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而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5 0 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特性 产量 腋芽萌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