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2)
- 2023(10893)
- 2022(9249)
- 2021(8435)
- 2020(7092)
- 2019(15820)
- 2018(16190)
- 2017(29929)
- 2016(16821)
- 2015(18891)
- 2014(19429)
- 2013(18771)
- 2012(17908)
- 2011(16379)
- 2010(17081)
- 2009(16499)
- 2008(16318)
- 2007(15121)
- 2006(14242)
- 2005(13649)
- 学科
- 济(82499)
- 经济(82383)
- 管理(52794)
- 业(43256)
- 企(37090)
- 企业(37090)
- 方法(22737)
- 制(22489)
- 中国(22292)
- 财(21065)
- 地方(20878)
- 农(18917)
- 数学(18898)
- 数学方法(18618)
- 业经(18075)
- 体(16789)
- 学(16638)
- 银(15089)
- 银行(15072)
- 行(14499)
- 融(14232)
- 金融(14225)
- 地方经济(13537)
- 理论(12698)
- 体制(12565)
- 农业(11868)
- 环境(11552)
- 务(11253)
- 财务(11204)
- 财务管理(11167)
- 机构
- 大学(243465)
- 学院(242556)
- 济(107487)
- 经济(104961)
- 研究(89386)
- 管理(85451)
- 中国(71260)
- 理学(69773)
- 理学院(68978)
- 管理学(67839)
- 管理学院(67367)
- 财(56620)
- 京(52721)
- 科学(49254)
- 所(45849)
- 江(42313)
- 财经(41567)
- 中心(40763)
- 研究所(40029)
- 经(37176)
- 农(36189)
- 北京(34421)
- 经济学(33904)
- 范(33044)
- 师范(32742)
- 州(32711)
- 院(31824)
- 省(30304)
- 财经大学(30104)
- 业大(29834)
- 基金
- 项目(141367)
- 科学(110612)
- 研究(109640)
- 基金(99971)
- 家(85374)
- 国家(84588)
- 科学基金(71776)
- 社会(70250)
- 社会科(66357)
- 社会科学(66345)
- 省(55880)
- 教育(51365)
- 基金项目(50805)
- 划(46013)
- 编号(44824)
- 自然(42147)
- 资助(41537)
- 自然科(41079)
- 自然科学(41065)
- 成果(40475)
- 自然科学基金(40298)
- 课题(33825)
- 重点(32423)
- 部(31736)
- 发(31603)
- 制(31564)
- 性(29342)
- 国家社会(28964)
- 创(28645)
- 教育部(27777)
- 期刊
- 济(143109)
- 经济(143109)
- 研究(88242)
- 中国(60731)
- 财(46919)
- 管理(37120)
- 农(35009)
- 教育(34692)
- 学报(33630)
- 融(30982)
- 金融(30982)
- 科学(30819)
- 大学(26782)
- 学学(24603)
- 技术(23218)
- 财经(22828)
- 经济研究(22391)
- 农业(21989)
- 业经(20391)
- 经(19907)
- 问题(17922)
- 贸(13760)
- 技术经济(12722)
- 国际(12233)
- 世界(12087)
- 理论(11691)
- 图书(11596)
- 改革(11583)
- 革(11583)
- 统计(11476)
共检索到418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长酉
关于建筑业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问题的王长酉1.建筑业改革得失1.1建筑业的改革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来,是建筑业在建国后发展最活跃时期,生产能力迅速增强。八十年代十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万亿元,超过前30年总和,机械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机械装备总功...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1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即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积累、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以价格双轨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秩序混乱。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认识改革目标的内涵,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分析新阶段推进改革的内在动力,找准改革的动力源;明确改革的担当主体和重点领域,有区别、有层次推进改革。并且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针对前期一些积极主张改革的主体开始成为改革阻力、深化改革要追求"帕累托最优"的可能性变小这一现实,更加强调政府在改革中的推动作用,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重视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等方面的大胆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经营方式的改革,而且是所有制的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夕,农村面临着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尽快地提高;二是农村劳动者的积极性必须得到充分的调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也只能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城市产品对农村产品交换的相对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整分配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这一步改革,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轮番涨价,并会造成国家财政补贴的巨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常修泽
(一)从“新阶段”的历史高度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走向 中共十六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被称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当前正处在阶段性的转变过程中。前2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阶段”;以十六大为起点,则进入深度市场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实现新阶段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春忠
运用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而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反映出的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选择其中不同层次的代表性矛盾,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思考,便可从中悟出成功的经验,失误的原因,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表现(一)改革中的矛盾:1.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我们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但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作指导,这种理论滞后性给改革实践带来了困难,使改革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只有“摸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伍庚福 汪苏华
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和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商品理论和建立起有计划的医疗卫生服务商品经济新体制。因此,运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探讨卫生改革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卫生事业的本质,分析卫生事业的经济性(包括生产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廷惠 陈世栋
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源配置市场化为主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特色鲜明的改革路径,取得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聚焦“为何改、为谁改、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等核心问题,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市场化改革等领域呈现清晰的理论逻辑。在所有制“公有+非公”共存共荣、经济运行“政府+市场”互补互促、宏观管理“长短”“供求”协同联动、分配方式“按劳+按要素”并存并举、改革方式“试点+系统”协同推进等方面,形成核心理念与标识性概念,拓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内涵,形成中国自主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体系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锚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核心,从技术进步、禀赋改善、制度效能三大维度纵深推进,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化 现代化 改革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国光 王佳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制度基础,抓住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共富、民富与国富的关系。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维彪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诞生、延续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政治力量(主要是阶级的、正常的力量)和经济力量作为两个根本的支柱,而政治力量的生衍状态又只能取决于经济力量,所以,经济力量的高低就成为社会制度的最重要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选择的重大意义。而这种选择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这是一种单向的逻辑关系,犹如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文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我国民法中财产所有权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也得到了发展,本文拟从所有权理论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
财产所有权 主体 地上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宗辉 万泉
福建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张宗辉,万泉一、福建林业新格局及其面临的抉择1989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三明市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狠抓七年,绿化八闽”的宏伟目标,制定并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和“五个基地一条线”建设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