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8)
2023(5713)
2022(4723)
2021(4652)
2020(3955)
2019(8831)
2018(8742)
2017(16052)
2016(9175)
2015(10291)
2014(10672)
2013(10431)
2012(9976)
2011(8631)
2010(9055)
2009(8425)
2008(8485)
2007(7765)
2006(6910)
2005(6514)
作者
(27868)
(22869)
(22790)
(22179)
(14529)
(10925)
(10482)
(8879)
(8830)
(8426)
(7948)
(7790)
(7715)
(7635)
(7495)
(7056)
(6919)
(6713)
(6649)
(6581)
(6366)
(5708)
(5662)
(5423)
(5233)
(5206)
(5090)
(5048)
(4814)
(4809)
学科
(32299)
经济(32252)
管理(28779)
(24206)
(23782)
(20556)
企业(20556)
(14690)
(13338)
财政(12369)
中国(12279)
(12018)
方法(11162)
(11062)
财务(11038)
财务管理(10989)
企业财务(10528)
(9992)
银行(9961)
(9901)
体制(9502)
(9481)
数学(9113)
(9036)
数学方法(9015)
(8694)
金融(8687)
地方(8073)
理论(7597)
(6890)
机构
大学(127545)
学院(125968)
(48014)
研究(47938)
经济(46799)
管理(41694)
中国(38657)
(34459)
理学(33966)
理学院(33511)
管理学(32849)
管理学院(32601)
科学(30342)
(28481)
(26374)
(24256)
研究所(23302)
财经(22458)
(22305)
中心(21304)
(20179)
农业(19010)
业大(18665)
(18421)
北京(18328)
(17498)
(17004)
师范(16724)
(16547)
财经大学(16265)
基金
项目(76882)
科学(58036)
研究(56270)
基金(53042)
(47283)
国家(46870)
科学基金(38232)
社会(33558)
社会科(31632)
社会科学(31625)
(30937)
基金项目(27003)
教育(26479)
(25791)
自然(23970)
自然科(23372)
自然科学(23359)
编号(23095)
自然科学基金(22937)
资助(22483)
成果(21253)
重点(18075)
课题(17515)
(16835)
(16043)
(15385)
(15205)
科研(14720)
项目编号(14496)
创新(14345)
期刊
(60449)
经济(60449)
研究(44775)
(32865)
中国(32617)
学报(25845)
(21708)
科学(19626)
大学(18823)
学学(17627)
教育(17439)
管理(16021)
(15596)
金融(15596)
农业(13778)
财经(12582)
(10824)
经济研究(10397)
技术(10338)
业经(8574)
会计(8456)
(7761)
财政(7761)
问题(7657)
财会(7535)
(7446)
图书(7124)
(6703)
业大(6229)
(5791)
共检索到215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景泉  
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首先确立这门学科的结构体系,因为这是实现该学科研究目的的基本前提.财政监督学作为财政学的分支学科,必须继承财政学的研究成果,但又必须区别于财政学;财政监督学作为经济监督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吸收其他经济监督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又必须突出自身特点;财政监督学作为研究部门经济监督的社会学科,必须对自身涉及的领域进行广泛研究,但又不能拘泥细节、丢弃重点.总之,确定财政监督学的结构体系,必须以科学、严谨、全面为原则.我认为,建立财政监督学,可考虑分设以下几部分:1.政财监督的概念、本质和作用.主要在总结、分析财政监督现象的基础上提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商德文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监督体系□商德文财政是国家的一种经济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具有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财政监督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政监督可以了解国家财政的执行情况,并使之达到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阶段,财政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建明  
目前,财政行为透明度低、财政监督主体少是导致监督空间狭窄、覆盖面小、监督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为此,从增强财政行为透明和财政监督主体多元两方面构建财政监督体系,是改变财政监督面临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公共财政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财政监督的保驾护航;而公共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又需要调整和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以更好地服从、服务于财政改革与发展。本文在分析公共财政改革与财政监督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寻了公共财政改革对财政监督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景泉  耿建云  赵骏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体系段景泉耿建云赵骏一、财政监督是财政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财政监督概念。财政职能包括筹集和分配资金、调节经济资源和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它们共同构成财政活动的统一体。财政监督是财政分配与调节的根本保障,可以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伟  
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是开展经济建设,为此其主要工作是对经济进行把控和管理。文章首先对财政监督下的内部控制体系现状进行概述;其次分析在财政监督之下,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明确指出应分层有序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监察职能、设置组织机构以及规范业务方面出发开展内部控制,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对经济的有效管理和把控,以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财政实践工作者们为加强财政管理,在完善财政监督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然而,我国财政管理中监督滞后现象仍很突出。要完善财政监督,须在借鉴别国的有益做法的同时,立足我国国情,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地推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叶笃鍫  
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将决定于其固有的独立性 ;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表现在公共财政下审计目标、重点和评价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还将表现为对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09年,财政部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新疆专员办")坚决执行财政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第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财政部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狠抓制度落实,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了财政监督、安全、内部管理等各方面任务的完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子基  
一、财政监督的内涵提到财政监督问题,首先对财政监督的内涵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为这关系到对财政监督的对象、范围、内容、体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解。从我国目前关于财政监督的各种定义看,不仅提法各不相同,而且认识上也有较大差异。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是指具有财政监督权的主体,根据财政活动客观职能的要求,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检查和监督。把握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无论是透明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还是绩效管理、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确定,都对新时期我国财政监督的理念、框架内容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而言,新《预算法》对于新时期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在脉络上明显呈现出与世界先进国家模式趋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无论是透明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还是绩效管理、地方政府举债权的确定,都对新时期我国财政监督的理念、框架内容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而言,新《预算法》对于新时期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在脉络上明显呈现出与世界先进国家模式趋同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监督检查局课题组  兰丽萍  
一、广西财政监督现状(一)现状。1.强化预算监督,增强财政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效果。针对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预算结余管理不规范、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等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自治区本级部门共发现问题资金97.95亿元。2.财政监督工作方式日益科学,基本形成日常性监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叶剑明  赵福军  
在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纳税人会有积极性去监督财政活动。而在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由于税负转嫁的存在,纳税人就缺乏动力去监督财政活动。在我国经济转轨阶段,应逐步优化税制结构,实行以直接税和间接税双重主体的税制,提高直接税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