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0)
2023(5436)
2022(4657)
2021(4224)
2020(3608)
2019(7947)
2018(7990)
2017(14953)
2016(8415)
2015(9507)
2014(9660)
2013(9478)
2012(9032)
2011(8219)
2010(8652)
2009(8503)
2008(8447)
2007(7975)
2006(7363)
2005(7239)
作者
(24717)
(20770)
(20523)
(19889)
(13357)
(10017)
(9397)
(7880)
(7844)
(7698)
(7266)
(7183)
(6960)
(6826)
(6735)
(6475)
(6150)
(6147)
(6123)
(5953)
(5474)
(5066)
(4999)
(4795)
(4752)
(4742)
(4708)
(4571)
(4247)
(4140)
学科
管理(33103)
(30627)
经济(30545)
(26914)
(23440)
企业(23440)
(13959)
(12959)
方法(9783)
(9573)
中国(9508)
(9229)
业经(8484)
体制(7872)
数学(7813)
(7763)
银行(7757)
数学方法(7680)
(7527)
财务(7503)
财务管理(7479)
(7411)
企业财务(7106)
(6958)
(6808)
金融(6806)
环境(6717)
(6456)
(6429)
(6366)
机构
大学(125632)
学院(123712)
(51024)
经济(49715)
管理(45756)
研究(42626)
理学(37487)
理学院(37079)
管理学(36586)
管理学院(36337)
中国(35225)
(30256)
(27142)
科学(23424)
(22431)
财经(21965)
(21551)
中心(20403)
(19610)
(19606)
研究所(18577)
北京(17395)
(16771)
业大(16399)
(16239)
财经大学(16026)
经济学(15793)
(15726)
师范(15593)
(15338)
基金
项目(74216)
科学(58844)
研究(56727)
基金(54303)
(46399)
国家(45986)
科学基金(39719)
社会(37071)
社会科(35064)
社会科学(35059)
(28537)
基金项目(27913)
教育(26436)
自然(24292)
(23804)
自然科(23601)
自然科学(23593)
自然科学基金(23196)
编号(22957)
资助(21975)
成果(20717)
(20643)
(17362)
课题(16735)
重点(16711)
(15573)
国家社会(15549)
(15254)
教育部(15186)
(15116)
期刊
(65393)
经济(65393)
研究(43550)
中国(32532)
(25995)
管理(19288)
(19039)
学报(17916)
科学(16858)
(16425)
金融(16425)
教育(15748)
大学(14312)
学学(13108)
财经(11920)
农业(11620)
技术(10247)
(10206)
业经(9960)
经济研究(9077)
问题(8718)
(6824)
图书(6756)
会计(6630)
(6559)
理论(6310)
(6249)
财会(6160)
(5877)
论坛(5877)
共检索到211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治胜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海啸  常丽霞  
我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效果却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没能立足于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而正确的分析耕地保护的影响因子,片面强调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结果导致对区域发展需求权的剥夺,同时由于区域的主体功能区分,区域间存在着严重的耕地保护收益外部性现象;〔1〕二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主客体责权关系没有严格的立足点,导致主客体权责关系不明晰,补偿范围无法确定,以及补偿方式的选择不科学;三是由于耕地保护补偿不是立足于平衡耕地农用与非农化经济利益,促使补偿脱离了市场化机制,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并严重束缚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保护效果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桑玲玲  章远钰  
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耕地保护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制度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多种补偿模式,但也面临诸多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现状,在总结归纳地方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对意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名豪  王坤鹏  郭杰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李景刚  刘志坚  
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味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孔祥斌  张凤荣  李翠珍  郑红斌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雍新琴  舒帮荣  陈龙高  渠立权  梅艳  
基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行政与财政体制,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27个县级市和25个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县级政府多重角色选择与责任规避的机理,揭示了县级政府规避耕地保护的责任,导致耕地过度损失的原因,以及实施耕地保护县域补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构建补偿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县级政府具有独立经济人的特性,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巨大收益差距,且地方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建设用地出让收入,是其热衷于推动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补偿地方政府因保护耕地所导致的财政损失,缩小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边际收益差值;在省与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设立耕地保护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奉婷  张凤荣  张小京  王静霞  
为更好地促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发挥,采用文献研读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调研法及定性描述法对国内各地耕地保护补偿实践效果梳理分析,总结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资金筹措压力大、标准难确定及配套机制较薄弱是当前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践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是确保耕地保护补偿持续稳定实施的重要基础,建立分区性多类型补偿标准测算体系并尝试选点试行有助于补偿方案更加客观公平,针对性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不仅扩宽耕地保护补偿思路,同时也缓解当前经济补偿造成的财政压力,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规范透明的资金监管与健全完善的耕地数量、质量动态监测是保障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可行的必备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凯  张瑞  曹慧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实现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新增占用耕地的组织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城镇居民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社会各界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捐助资金等;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筹集和运行,并将其账户设立在相应级别的财政部门下,实行专户缴纳、专款专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区域间监督机制、区域内部监督机制、动态监测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秀欣  
近年来,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针对耕地保护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实行积极的经济补偿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浙江省海宁市等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建立了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集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李明秋  
基于耕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了耕地利用的效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外部性下的耕地非农化机制。分析表明,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区内经济补偿和区际经济补偿运行机制、补偿体系和实施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