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3)
- 2023(11547)
- 2022(9149)
- 2021(8336)
- 2020(7037)
- 2019(16017)
- 2018(16023)
- 2017(30433)
- 2016(16081)
- 2015(18288)
- 2014(18233)
- 2013(17407)
- 2012(15664)
- 2011(13991)
- 2010(14723)
- 2009(14069)
- 2008(12823)
- 2007(11700)
- 2006(10599)
- 2005(10064)
- 学科
- 济(65500)
- 经济(65420)
- 管理(43186)
- 业(41906)
- 企(34906)
- 企业(34906)
- 中国(27370)
- 融(27217)
- 金融(27210)
- 方法(26093)
- 银(25115)
- 银行(25095)
- 行(24345)
- 数学(22886)
- 数学方法(22307)
- 农(18416)
- 制(17440)
- 财(17182)
- 业经(16061)
- 地方(15367)
- 理论(13713)
- 学(13694)
- 体(12795)
- 农业(12258)
- 中国金融(11263)
- 务(10793)
- 财务(10730)
- 财务管理(10712)
- 贸(10705)
- 贸易(10689)
- 机构
- 学院(220682)
- 大学(220147)
- 济(88128)
- 经济(86014)
- 管理(80280)
- 研究(75677)
- 理学(67564)
- 理学院(66832)
- 中国(65158)
- 管理学(65138)
- 管理学院(64742)
- 京(47588)
- 科学(44920)
- 财(44004)
- 所(38041)
- 农(36768)
- 中心(36755)
- 江(35315)
- 研究所(34167)
- 财经(33636)
- 业大(31110)
- 北京(30451)
- 经(30352)
- 范(29234)
- 师范(28881)
- 州(28788)
- 农业(28477)
- 经济学(27631)
- 院(27593)
- 技术(25668)
- 基金
- 项目(142020)
- 科学(110894)
- 研究(105479)
- 基金(100932)
- 家(87689)
- 国家(86984)
- 科学基金(74449)
- 社会(65644)
- 社会科(62196)
- 社会科学(62178)
- 省(57157)
- 基金项目(51466)
- 教育(49590)
- 划(47406)
- 自然(46859)
- 自然科(45907)
- 自然科学(45896)
- 自然科学基金(45032)
- 编号(43952)
- 资助(42548)
- 成果(36851)
- 重点(32478)
- 课题(31627)
- 发(30962)
- 部(30093)
- 创(29826)
- 创新(27892)
- 国家社会(27064)
- 项目编号(27045)
- 科研(26929)
共检索到355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木生
可以预见,在港、澳回归我国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深、珠两个特区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的香港、澳门在经济上会共同合作,走上同一市场。尽管在四区内存在两种制度,但四区的经济发展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就必须导致四区的经济大协作,共同开拓同一市场。为此,必须使四区经济一体化。所谓四区金融一体化是指在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后,在"一国两制"下,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二线"封闭起来,同时将"一线"放开,人员货物自由出入,经济运行向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发展;形成金融电子化、金融业务多元化和把港币、澳门币、特区币联合成一个整体。在整体内各种货币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美元汇率实行联合浮动。这个模式的构想,...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凤超
“港粤”是香港次高级金融地域系统的完整、独立单元,“港粤”金融一体化也是金融一体化规律在具体地域空间的真实映照。“港粤”的具体区情造就了“一心两极多点”的“港粤”金融职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随着各金融职能城市空间效应的发挥,即香港核心的有秩序金融空间扩散、珠江三角洲的双极集聚和多支点壮大、东西两翼与北部山区金融支点的弱势参与,“港粤”金融一体化得以推动和落实。
关键词:
“港粤” 金融一体化 金融职能城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建光
粤港澳金融体制的比较及金融一体化前景分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吴建光粤港澳经济的依存性及互补性,带来了金融业的交流和合作。而随着主权交接的来临以及地缘上的便利又为粤港澳金融业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最终实现一体化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在这方面,对粤港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军鹏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意味着正式进入深圳全面主导时代。本文将系统梳理深汕合作区发展轨迹,从同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思路四方面入手,对深汕合作区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了首先同深圳实现"时间同城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产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努力同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熊诗忠
文章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为考察对象,收集湾区11个城市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金融一体化衡量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区域金融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处于低水平态势。针对这一凸显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新宏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需要从各方面深化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内部运行机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第一军医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办校思想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和军情、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创立了“一体两环”新型办校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佩莹 王波
高铁的网络化规划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跨城活动提供便捷的快速公交式服务,是粤港澳大湾区形塑"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支撑。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接驳在高铁出行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更好发挥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提升居民高铁出行满意度、增加高铁出行选择及载客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融合交通理论与旅客换乘经历,提出高铁站与城市公共交通接驳理论框架与实地观察指标,并应用到广深港沿线香港西九龙站、深圳北站、广州南站的观察式调研中,分析和对比3个高铁站的公共交通接驳表现。研究发现:在信息衔接层面,香港西九龙站展现出更好的国际化形象与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在设施和服务衔接层面,深圳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以商场作为公共交通换乘点/路线连接点的设计,优化了换乘环境;在车票制度衔接层面,广州南站与深圳北站更好运用信息化技术,便利换乘服务。最后,基于调研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高铁站点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水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浪南 白淑云 陈军才
本文在分析内地与港澳三地保险市场分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内地与港澳三地保险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而提出内地与港澳保险市场一体化的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最后提出内地与港澳保险市场一体化的对策。
关键词:
保险市场 一体化 分割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春
自2000年英国通过《金融服务与市场法》决定由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全面承担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职能后,这种由一个机构监管整个金融业或至少金融业的两大类别的一体化监管模式近几年获得了很大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薛波
“世博金融”是世博经济的核心与制高点,可以带动整个世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着重提出“世博金融”品牌,对“世博金融一体化”这一金融服务工程进行阐述,并且形成“世博金融一体化规划”的现实思考,为上海世博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晓利
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与一体化方晓利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金融关系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两个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域内,两种货币、两种货币制度、两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实践育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路和方法,构建"一、二、三"实践育人新模式,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红波
无水港"黄金水道"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着我国内陆城市纷纷建设无水港,但是无水港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信息水平低、服务能力薄弱、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瓶颈问题。基于这些情况一种新型的无水港发展模式——无水港虚拟一体化联动发展模式被提上日程,即无水港、合作海港两港中间构建一个虚拟的港口整合两港资源,两港以虚拟港为平台,在政策、空间、电子口岸三方面一体化。这一模式在资源协同、成本降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安全保障、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实现以无水港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
关键词:
无水港 海港 虚拟一体化 双港联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