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2)
- 2023(8639)
- 2022(7302)
- 2021(6743)
- 2020(5895)
- 2019(12965)
- 2018(13071)
- 2017(25389)
- 2016(14025)
- 2015(15637)
- 2014(15615)
- 2013(15526)
- 2012(14523)
- 2011(13152)
- 2010(13608)
- 2009(13291)
- 2008(13201)
- 2007(12354)
- 2006(11284)
- 2005(10734)
- 学科
- 济(56288)
- 经济(56190)
- 业(53187)
- 农(45479)
- 管理(40830)
- 企(30530)
- 企业(30530)
- 农业(30126)
- 制(20520)
- 方法(18794)
- 业经(18212)
- 财(17814)
- 中国(17703)
- 数学(16429)
- 数学方法(16254)
- 银(14213)
- 银行(14199)
- 体(13556)
- 行(13486)
- 融(11931)
- 金融(11927)
- 险(11288)
- 保险(11197)
- 地方(10827)
- 策(10421)
- 体制(10313)
- 度(10214)
- 制度(10212)
- 贸(10126)
- 贸易(10119)
- 机构
- 学院(199485)
- 大学(196803)
- 济(87861)
- 经济(85965)
- 管理(77663)
- 研究(65814)
- 理学(65027)
- 理学院(64459)
- 管理学(63607)
- 管理学院(63242)
- 中国(60061)
- 农(50395)
- 财(46236)
- 京(40939)
- 农业(38020)
- 科学(35787)
- 财经(34342)
- 江(34041)
- 中心(33471)
- 所(32977)
- 业大(32882)
- 经(31027)
- 研究所(28725)
- 经济学(26288)
- 州(26110)
- 北京(25623)
- 财经大学(24984)
- 省(24689)
- 经济学院(23630)
- 经济管理(23435)
- 基金
- 项目(122803)
- 科学(97665)
- 研究(95064)
- 基金(90234)
- 家(76531)
- 国家(75726)
- 科学基金(65853)
- 社会(62558)
- 社会科(58883)
- 社会科学(58871)
- 省(48551)
- 基金项目(47345)
- 教育(42274)
- 编号(40110)
- 自然(39833)
- 划(39061)
- 自然科(38896)
- 自然科学(38888)
- 自然科学基金(38211)
- 资助(36459)
- 成果(33430)
- 制(30476)
- 农(28914)
- 部(28734)
- 重点(26720)
- 课题(26700)
- 发(26327)
- 国家社会(26068)
- 性(25917)
- 创(25412)
- 期刊
- 济(108353)
- 经济(108353)
- 研究(67212)
- 农(55804)
- 中国(48610)
- 农业(36551)
- 财(36316)
- 融(35009)
- 金融(35009)
- 学报(27751)
- 科学(26835)
- 管理(26254)
- 大学(23216)
- 业经(22413)
- 学学(21943)
- 教育(19151)
- 财经(17445)
- 业(16618)
- 技术(16347)
- 农村(15483)
- 村(15483)
- 问题(15222)
- 经(14703)
- 农业经济(13961)
- 经济研究(13693)
- 世界(11653)
- 版(11608)
- 经济问题(10931)
- 理论(10322)
- 技术经济(10045)
共检索到32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连波
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自然灾害频繁和范围广泛等特点,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由于我国农业风险缺乏保障和补偿机制,农村金融机构直接承担了农业风险引发的信贷风险,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发放支农贷款的积极性,导致大量农村信贷资金"离乡进城"。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立支农信贷风险转移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信贷风险 风险转移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金设琳
试谈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金设琳当前农业银行正向商业银行转化,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目前农业银行资产经营的主体就是信贷资产,占了总资产的80%以上,农业银行利润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反思农业银行当前的信贷资产质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翟洪尧 赵剑辉
农业银行系统非正常贷款前清后增、边清边增一直是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顽症。笔者认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在于立足防范,堵住源头,因此,必须建立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一、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以河北省农业银行系统为例,1992年底至1993年6月底,信贷资产质量未见好转,而且呈下降趋势,从非正常贷款的变化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恺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石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扩大,金融竞争日趋加剧,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也将相应地增加。如何防范信贷风险,减少贷款损失,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成为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重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亚明 庄春晓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已告明朗。入世后,在中心城市、绩优客户和优质人才的竞争中,具有外汇信贷、中间业务、客户服务等诸多优势且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的外资银行,将给自身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例高、内控机制不健全、透明度较低的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立足于加强内部制约和控制,在强化科学决策、强化风险管理、强化责任约束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信贷市场,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体制改革的共识,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也因此不断得到延伸与发展。本文就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象、方式和内容以及确保其有效性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向华
一、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的客观经济基础 1、农业信贷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 步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隐蔽性失业率较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起动迟缓,面对来自WTO的竞争压力,农业成为最弱质产业。对此政府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理论界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等主张。实践证明:实施这些政策、试行这些主张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需要投入改革成本。郑州市的李国立、王振秋、李东旺在对农村经济进行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晓哲
农村小额信贷是在农村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国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的一项扶持政策。然而,农村小额信贷在发展中出现信贷组织资金总量短缺,资金管理不到位,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事实上,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资金需求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上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因素扰动和内部管理等风险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当前农村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突出问题,为健全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和
近年来,在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在宏观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各种经济风险有可能通过一定形式转化或者体现为金融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特别是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汪叶斌
贷款野兔跳楼———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约束机制问题的思考汪叶斌贷款———野兔———跳楼,三者本风马牛不相及,而本文将它们扯到一起是由于:笔者把银行贷款比作一只被众人追逐的野兔,此兔之所以会被人追逐,是因为归属不清,权责不明。解决的办法是建立约束机制,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鹏程 庞晓波
文章针对中国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利用转移概率折算了关于信贷转移风险概率的散点值分布的标准差与方差,从中获得整个转移矩阵,并针对授信总体额度进行了远期贴现下的转移概率收益方差测算。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维持在获信主体信用级别的中部,且商业银行在向获信主体释放信贷过程中的接纳抵押额度具备前部变化大,后部跳跃的特征。整个商业银行在转移概率下的信贷风险仍然居于稳定的中间级别。给定信用事件及远期贴现信号情形下,各信用等级的十万次内折算的参与样本量越大,则获得的拟合值越强烈,也即是越为精确的趋势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转移概率 折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鹏程 庞晓波
文章针对中国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利用转移概率折算了关于信贷转移风险概率的散点值分布的标准差与方差,从中获得整个转移矩阵,并针对授信总体额度进行了远期贴现下的转移概率收益方差测算。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维持在获信主体信用级别的中部,且商业银行在向获信主体释放信贷过程中的接纳抵押额度具备前部变化大,后部跳跃的特征。整个商业银行在转移概率下的信贷风险仍然居于稳定的中间级别。给定信用事件及远期贴现信号情形下,各信用等级的十万次内折算的参与样本量越大,则获得的拟合值越强烈,也即是越为精确的趋势估计,而低级别信用的折现值越低,其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误差越高。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转移概率 折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