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3)
- 2023(9118)
- 2022(7441)
- 2021(7391)
- 2020(5942)
- 2019(13821)
- 2018(13922)
- 2017(23675)
- 2016(14172)
- 2015(16428)
- 2014(16757)
- 2013(15758)
- 2012(15031)
- 2011(14166)
- 2010(14448)
- 2009(13230)
- 2008(13068)
- 2007(11797)
- 2006(10751)
- 2005(10273)
- 学科
- 济(51552)
- 经济(51477)
- 管理(31790)
- 业(26190)
- 中国(24525)
- 教育(21662)
- 企(20549)
- 企业(20549)
- 方法(19914)
- 数学(16692)
- 数学方法(16467)
- 农(14662)
- 学(14647)
- 理论(13654)
- 制(12959)
- 财(12241)
- 贸(11506)
- 贸易(11497)
- 易(11241)
- 业经(10503)
- 银(10350)
- 银行(10331)
- 行(10083)
- 体(9986)
- 融(9465)
- 金融(9458)
- 发(9087)
- 农业(9055)
- 教学(8725)
- 地方(8608)
- 机构
- 大学(203362)
- 学院(194764)
- 济(80024)
- 研究(79344)
- 经济(78250)
- 管理(63075)
- 中国(56881)
- 理学(52533)
- 理学院(51762)
- 管理学(50808)
- 管理学院(50401)
- 京(46796)
- 科学(44352)
- 所(40105)
- 财(38895)
- 范(36756)
- 师范(36495)
- 研究所(36230)
- 中心(34019)
- 教育(33578)
- 江(31617)
- 北京(31521)
- 师范大学(30048)
- 农(29808)
- 财经(29788)
- 院(28428)
- 经(27224)
- 经济学(26253)
- 州(24642)
- 业大(24001)
- 基金
- 项目(119621)
- 研究(96572)
- 科学(95219)
- 基金(84541)
- 家(73675)
- 国家(72936)
- 科学基金(60093)
- 社会(59968)
- 社会科(56440)
- 社会科学(56432)
- 教育(52336)
- 省(44216)
- 基金项目(41913)
- 编号(40789)
- 划(40711)
- 成果(38387)
- 资助(35579)
- 自然(34589)
- 自然科(33800)
- 自然科学(33783)
- 自然科学基金(33212)
- 课题(32588)
- 部(29894)
- 重点(28830)
- 发(27112)
- 年(26915)
- 教育部(26446)
- 性(26147)
- 中国(25358)
- 国家社会(24918)
共检索到328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 理论话语体系 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王晴阳
研究梳理了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剖析了孕育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改革突破阶段、时代创新阶段的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要锚定其价值方位,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价值、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目标的经济价值和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文化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要以把握学科特点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以践行经世致用为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术体系,以传播中国声音为使命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话语体系,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新局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炜杰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西方世界正在衰落,而中国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立足于基本国情和经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当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三大理论来源,即以价值取向为主要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工具取向为主要方面的西方经济学和以实践取向为主要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治理作为理论突破点,有效回答"中国奇迹"之谜,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黄娇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 话语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关键词:
话语权 大学理性 办学自主权 教授治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刘进 庞海芍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现理论立场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要实现文化立场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翟博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锡文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想。在这个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人道主义:以追求人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过经济提升、社会进步、人的发展逐步建构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但同时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经济地位与发言权是不匹配的。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基点,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昭瀚 薛小龙 安实
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工程管理界公认的一个原创性、前沿性学术问题。近年来,中国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的自主性和原创性研究,体现了中国工程管理学界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重要转变。我国学者提炼出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性科学问题以及新的方法体系构成了理论体系完整的学理链,率先在国际工程管理界提出了关于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学术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坦
本文为笔者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系列实证考察的典型案例之一。研究从"重写学术史"的学术潮流入手,阐论经济学术史探索与"话语体系"创新的关联,分析进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已经具备的五大关键性基础。进而,实证考察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学史纲》五个方面的学术特色与学理价值,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探索中引航导向的重要贡献。最后,将历史视镜拉得更远些,从两个视角追溯中国源远流长的"经世济民"之学,及其汇聚成为"话语体系"充足养分的史实。希冀依循中国经济学术史脉络,勾勒出一条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学术史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文雯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研究,实质上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的建设,这也是中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多年来中国学者的追求,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是中国学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独立自主性 话语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文 张斌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葵芬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是打造中国高职教育模式、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核心话语正在形成,以类型教育为特征的高职教育高质量话语形式逐步凸显,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应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夯实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的思想根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话语,构建系统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坚持类型教育特色发展,丰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内涵;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支撑高职特色话语体系构建;拓展话语表现形式,提升高职国际话语权,从而为世界贡献中国高职方案,服务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苏新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立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出:学科体系从面向科技情报逐渐转为面向社会科学、农业、医学、军事、安全等领域;学术体系从关注科技文献、文献交流规律的研究逐步拓展到关注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的采集、组织、处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话语体系从科技发展、文献工作扩大到资源建设以及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继而逐渐拓展到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情报观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分析守正与拓展视角下的情报学学术体系,强调情报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领域和核心话语权。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情报学一定要能够发情报思想之声、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情报之魂、落实情报决策支持之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在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3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