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7)
- 2023(4912)
- 2022(4487)
- 2021(4076)
- 2020(3748)
- 2019(9027)
- 2018(9021)
- 2017(18160)
- 2016(10194)
- 2015(11856)
- 2014(12239)
- 2013(12599)
- 2012(12193)
- 2011(11207)
- 2010(11266)
- 2009(10566)
- 2008(10844)
- 2007(9985)
- 2006(8514)
- 2005(7826)
- 学科
- 济(47620)
- 经济(47579)
- 管理(26964)
- 业(26447)
- 方法(25890)
- 数学(23509)
- 数学方法(23331)
- 企(20860)
- 企业(20860)
- 农(12375)
- 财(11913)
- 中国(10756)
- 贸(10205)
- 贸易(10202)
- 易(9915)
- 学(9467)
- 地方(8603)
- 制(8445)
- 业经(8140)
- 农业(7848)
- 银(7426)
- 银行(7406)
- 务(7276)
- 财务(7263)
- 财务管理(7241)
- 融(7178)
- 金融(7176)
- 行(7027)
- 理论(6898)
- 和(6838)
- 机构
- 大学(157160)
- 学院(154937)
- 济(67505)
- 经济(66032)
- 管理(58098)
- 研究(52916)
- 理学(49314)
- 理学院(48759)
- 管理学(47905)
- 管理学院(47623)
- 中国(42434)
- 京(33049)
- 科学(32158)
- 财(31693)
- 农(28668)
- 所(28229)
- 研究所(25396)
- 中心(25305)
- 财经(25024)
- 江(23969)
- 业大(23668)
- 农业(22796)
- 经(22583)
- 经济学(21714)
- 北京(21126)
- 经济学院(19851)
- 范(19740)
- 师范(19539)
- 州(18937)
- 财经大学(18542)
- 基金
- 项目(96411)
- 科学(74464)
- 基金(69437)
- 研究(69257)
- 家(60140)
- 国家(59672)
- 科学基金(50100)
- 社会(42981)
- 社会科(40750)
- 社会科学(40732)
- 省(37351)
- 基金项目(36830)
- 教育(32539)
- 自然(32401)
- 划(31832)
- 自然科(31615)
- 自然科学(31603)
- 自然科学基金(31058)
- 资助(30026)
- 编号(28688)
- 成果(23989)
- 部(22311)
- 重点(21845)
- 发(20432)
- 课题(19568)
- 创(19378)
- 科研(19042)
- 教育部(19014)
- 大学(18513)
- 创新(18186)
共检索到233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今天中国通胀压力高企不落的原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或银行贷款冲动所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是内外错综复杂的货币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的后果。所以,靠我国央行简单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抗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适度宽松、稳健和对稳健进行微调的三个阶段,而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价格也大致经历了上升、下降和上升的三个过程。计量检验揭示,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确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金融市场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农产品价格,我们需要完善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管理,借助货币政策建立持续且灵活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此全面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产品价格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洪慈
1978—1995年我国超额货币供应持续增长,同期平均通胀率并不高,麦金农称之为“中国之谜”,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化吸收了过多的货币供给;在近几年我国货币化水平已很高的情况下,又一次出现了超额货币供应与低通胀率并存的局面。笔者认为,除证券市场分流有限资金外,超额货币供应是导致储蓄存款过度增长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将形成潜在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分流巨额储蓄,避免经济发展重新陷入“怪圈”之中。
关键词:
超额货币供应 储蓄 结构性通胀压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其仁
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在发达国家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众多央行资产负债表显著扩张的条件下,全球仍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环境,甚至不时要担心通缩威胁。这似乎违背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的道理,从而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货币数量方程式也许是一个简洁的分析框架,并且能够引发不少有意义的讨论。欧文·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货币数量方程PY=MV,即物价乘以实际产出等于货币供给乘以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潘向东
通胀:食品是表象,货币是主因(一)货币扩张是通胀的最主要原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升。我们把CPI作为通胀指标,2003~2004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红玉
一直以来,通胀率都是一个很敏感的经济指标,很多时候一旦通胀率出现大的波动,央行便会采用利率政策进行调控。伴随着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会受其影响,以顺应利率变动和调节通胀率的需要。但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否会有助于通胀的调节,却有待考证。本文借助于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通胀率、利率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谢亚轩 蔡瑞文
该文比较研究了中国、美国和欧元区不同时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特征。研究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在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急剧下降,使得巨量的货币供给在短期内并不会带来严重通货膨胀;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会受到资产价格上升的抑制,在一定条件下,资产价格上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10年以上)呈U型,中国可能已经进入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期,等量的货币供应可能对应更高的通胀水平。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静
本文分析的1998~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历程属于相机抉择。VAR模型实证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对于控制通胀是失效的。外汇储备较货币供给增速对通胀的冲击更大,利率提高与汇率加速升值对于通货膨胀不是抑制而是适得其反。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利率传导及汇率传导不畅,而成本传导机制效应显著。本文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非常规方式稳定物价并结合信贷政策调整货币供给结构;长远来看还需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发挥价格工具作用,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和必须降低外汇储备等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梓翔 车明 李雨佳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世界工厂和开放经济体,中国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分析输入型通胀的经济和政策影响。来自SVAR的证据显示,进口价格冲击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负向供给冲击,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活动。进口价格冲击对PPI的影响远强于对CPI的影响,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反事实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主要源于进口价格冲击的直接效应,同时放大了进口价格冲击的负面影响。接着论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引入多种进口品和盯住进口通胀的货币政策。估计结果显示,进口价格加成冲击解释了大部分时期的PPI变化,但对CPI的解释效力有限。模型拟合脉冲响应与实证结果基本一致。CPI和PPI的价格分化主要源于组成效应,而与整体进口占比的关系不大。输入型通胀向CPI的传导不畅主要源于衰退效应弱化了国内边际成本的上涨。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表明,当受到进口价格冲击影响时,放任输入型通胀、忽视稳增长和政策的持续性都会带来更低的福利水平,央行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输入型通胀,以此降低PPI和投资受到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敬桂 黄普
文章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净出口增长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函数,并通过BSVAR模型的估计和预测,分析各个要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性影响。结果表明:消费冲击和投资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消费对通货膨胀的冲击要大于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净出口当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作用于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滞后性和非政府性资金融通过大,在一定程度并没发挥货币政策短期作用。文章认为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投资过热;合理规制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发展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时效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需求冲击 BSVAR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非 庞晓波
将要素货币化进程引入易纲的货币化模型,对1997-2006年高货币供给量和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边限协整检验结果显示,要素货币化进程吸收了货币,证实了金融市场的货币累积效应。基于扩展的资本市场均衡模型给出的1 3种资本市场状态,对货币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累积和流转给出了解释,发现金融市场累积的货币与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形成了2007年通货膨胀的货币压力。治理通货膨胀,短期内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货币量,长期内则应引导资产市场体系恢复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