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7)
- 2023(12183)
- 2022(10779)
- 2021(10166)
- 2020(8542)
- 2019(19752)
- 2018(19743)
- 2017(38237)
- 2016(20702)
- 2015(23318)
- 2014(23480)
- 2013(23412)
- 2012(21672)
- 2011(19528)
- 2010(19740)
- 2009(18463)
- 2008(17236)
- 2007(15009)
- 2006(13125)
- 2005(11785)
- 学科
- 济(79191)
- 经济(79102)
- 管理(59400)
- 业(56130)
- 企(47670)
- 企业(47670)
- 方法(38152)
- 数学(32727)
- 数学方法(32338)
- 银(21821)
- 银行(21674)
- 制(20970)
- 财(20590)
- 中国(20548)
- 行(20317)
- 农(19717)
- 学(19242)
- 业经(17255)
- 融(16521)
- 金融(16520)
- 地方(16396)
- 理论(14532)
- 贸(13742)
- 贸易(13729)
- 务(13599)
- 财务(13531)
- 财务管理(13505)
- 易(13317)
- 农业(13259)
- 和(13064)
- 机构
- 大学(294676)
- 学院(290900)
- 管理(116634)
- 济(111051)
- 经济(108411)
- 理学(100575)
- 理学院(99432)
- 管理学(97629)
- 研究(97207)
- 管理学院(97096)
- 中国(77925)
- 京(63621)
- 科学(61883)
- 财(52826)
- 农(49177)
- 所(49146)
- 研究所(44952)
- 业大(44881)
- 中心(44813)
- 江(42753)
- 财经(42401)
- 北京(40300)
- 农业(38875)
- 经(38582)
- 范(38232)
- 师范(37825)
- 州(35582)
- 院(35182)
- 经济学(32879)
- 财经大学(31980)
- 基金
- 项目(200960)
- 科学(157011)
- 基金(145807)
- 研究(144467)
- 家(127549)
- 国家(126516)
- 科学基金(108425)
- 社会(89155)
- 社会科(84453)
- 社会科学(84431)
- 省(78059)
- 基金项目(77943)
- 自然(72523)
- 自然科(70837)
- 自然科学(70820)
- 自然科学基金(69525)
- 划(66319)
- 教育(66228)
- 资助(60671)
- 编号(58423)
- 成果(47546)
- 重点(44749)
- 部(43840)
- 发(41847)
- 创(41608)
- 课题(40212)
- 科研(38818)
- 创新(38805)
- 教育部(37413)
- 大学(37357)
- 期刊
- 济(118983)
- 经济(118983)
- 研究(88540)
- 中国(55421)
- 学报(49531)
- 科学(44319)
- 农(43886)
- 管理(42599)
- 财(39410)
- 融(37880)
- 金融(37880)
- 大学(36988)
- 学学(34690)
- 教育(32132)
- 农业(29155)
- 技术(24957)
- 财经(20596)
- 业经(18715)
- 经济研究(18349)
- 经(17393)
- 图书(16837)
- 理论(15973)
- 问题(15467)
- 实践(14906)
- 践(14906)
- 业(14717)
- 科技(14593)
- 技术经济(13764)
- 版(13662)
- 现代(13031)
共检索到43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楠 汪翀
对银行实施监管是银行界的共识,最近几十年来,全球最核心的监管条例无疑就是巴塞尔协议。从巴塞尔委员会成立起,协议的修改和完善就从未停止,但即便如此,世界上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欧盟都发生了足以载入史册的金融危机。那么,以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规制能否彻底解决银行系统危机问题呢?本文以巴塞尔协议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论证仅仅用规制的方式难以避免系统性风险,银行不仅需要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同时也需要直接的计划调控手段规避系统性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苏子杉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每一个层面,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各界的质疑。本文以分析此次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为基础,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在我国银行业推行巴塞尔协议的意义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和对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以及金融危机带给我国银行业的一些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宋玉颖
在巴塞尔协议规则下,运用Va R预测模型的组合构建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保守型和积极型策略。从实践应用出发,运用沪深300指数检验这两种风险管理策略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市场风险模型的Va R和每日资本要求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巴塞尔资本协议能够有效覆盖存款类金融机构可能的市场风险损失。第二,从每日资本要求测算结果来看,保守型风险策略的违反次数最小,但会导致较高的资本要求,对于希望保持在巴塞尔协议II绿色区域的银行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鲲 阮永平 饶素凡
文章构建了一个传统资本监管与杠杆率规则相结合对于提高银行风险监管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中外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爆发前面对资本监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论文认为,杠杆率监管有助于银行披露真实的风险水平,避免监管套利,从动态长期的角度看,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风险管理与资本质量形成刚性约束。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杠杆率 资本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五钢
对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分析产生银行风险问题的原因,建议通过深化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等各种有效措施,扩大资本总量,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风险度,对我国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监管。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风险监管 资产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元全
按照存在破产成本和税收情况下的MM理论分析,只有管理当局确定的资本比率和银行最佳资本结构一致时,资本充足性管制才是完全有效的。实证检验表明,各国银行的最佳资本结构并不完全相同,资本比率与资本收益率之间也不存在协整关系,不存在一个适于所有银行的最佳资本比率。《巴塞尔协议》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银行资本比率的方式是不合适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建
中国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中国银行业按世界规则走,逐步必然地要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行的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贵乐
一、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所谓巴塞尔协议,是指1988年7月,西方“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意、日、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各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业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我们现在统称的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正旺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Ⅲ。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游春 胡才龙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欧美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之际,巴塞尔委员会27个经济体的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负责人,于2010年9月12日通过了关于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新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成为全球危机后首个全球范围内监管改革产物。一、《马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在原协议的基础上,提高了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牛晓健 王胜英
一、新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统一资本测度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对全球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规范化经营、金融风险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国际间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对国际金融业安全运行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但是,近10年来银行业发展迅猛,其主要业务由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到包括资产管理、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互换等各类金融产品的提供,金融市场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交易空前活跃,金融风险空前加大,致使该协议同目前金融业的风险管理要求不相适,协议要求的监管资本同大银行依据自身较为复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查宇申
巴塞尔协议Ⅲ作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代表了金融监管思路的新变革,同时也对我国的银行监管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我国也作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成员国,积极参与了银行监管改革。因此重点考察我国银行业中具有根基意义的地方法人银行对巴塞尔协议Ⅲ的适应能力,对于指导我国新资本监管要求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地方法人银行 审慎性原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岳毅
新资本管理办法已经于今年开始实施,中国银行正在向监管部门申请使用高级方法计量资本。作为新兴经济体唯一连续两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的银行,中国银行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金融稳定。高标准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为增强G-SIFIs全球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蔡正旺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 I I。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I I I。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