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8)
2023(3530)
2022(3106)
2021(2663)
2020(2415)
2019(5595)
2018(5542)
2017(10469)
2016(5927)
2015(7055)
2014(6888)
2013(7019)
2012(7043)
2011(6422)
2010(6660)
2009(6211)
2008(5974)
2007(5629)
2006(5204)
2005(5130)
作者
(20871)
(17041)
(17001)
(16280)
(11030)
(8543)
(7808)
(6795)
(6709)
(6323)
(5959)
(5890)
(5873)
(5783)
(5768)
(5458)
(5270)
(5224)
(5105)
(5076)
(4391)
(4374)
(4304)
(4180)
(4004)
(3975)
(3878)
(3820)
(3665)
(3662)
学科
(24929)
经济(24886)
管理(13582)
(13115)
方法(12152)
(10234)
企业(10234)
数学(9752)
数学方法(9485)
中国(9399)
(8102)
(6212)
贸易(6209)
(6077)
(5859)
(5660)
金融(5660)
(5538)
(5071)
理论(4895)
(4573)
银行(4548)
(4395)
业经(4300)
(4211)
农业(3891)
地方(3825)
世界(3666)
国际(3598)
(3582)
机构
大学(94058)
学院(90372)
研究(38531)
(36999)
经济(36137)
中国(29942)
管理(29741)
科学(25244)
理学(24530)
理学院(24164)
管理学(23364)
管理学院(23222)
(22483)
(21872)
(20258)
研究所(19757)
(17968)
中心(16662)
农业(16358)
业大(15477)
(15062)
北京(14982)
(13895)
财经(13544)
(12961)
(12215)
(12066)
师范(11847)
经济学(11634)
(11556)
基金
项目(56418)
科学(43206)
基金(40945)
(38155)
国家(37892)
研究(36672)
科学基金(30686)
社会(21902)
自然(21776)
自然科(21305)
自然科学(21293)
自然科学基金(20904)
(20796)
社会科(20744)
社会科学(20735)
基金项目(20075)
(19346)
资助(19168)
教育(17223)
编号(13641)
重点(13566)
(12560)
成果(12367)
计划(12212)
(11760)
科研(11345)
课题(10911)
(10853)
科技(10695)
大学(10380)
期刊
(41920)
经济(41920)
研究(31711)
中国(22193)
学报(19601)
(17472)
科学(16482)
大学(14151)
学学(13193)
(12691)
管理(12436)
农业(11801)
教育(11329)
(10138)
金融(10138)
统计(9759)
国际(8416)
技术(7557)
(7155)
(7117)
经济研究(7040)
决策(6962)
财经(6683)
(6615)
(5816)
问题(5785)
世界(5709)
业大(5382)
图书(4936)
业经(4776)
共检索到15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永堂  
国际劳工组织于2013年10月召开了第十九届国际劳动统计大会,并通过了《关于工作、就业和不充分就业统计的决议》,对劳动统计所涉及的有关工作、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等概念和统计措施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规范。这不仅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成员国提升劳动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劳动就业理论的研究、劳动就业体制机制的完善,以及劳动就业政策的制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长风  
不充分就业的国际标准定义及其测度李长风在经济活动人口测度中,国际上所遵循的原则历来基于一种广义的就业概念,即:在报告期内,一个人只要在某种经济活动中受雇一小时以上就足以划归就业一类。体现在劳动力(统计)体系中,就是所谓统计优先规则──就业优先于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文章认为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不仅是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定义与计量标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托马斯·G·罗斯基  
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主要国家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持续性的增长势头使各种物质财富激增。工作机会的迅速扩大与高水平的就业率曾是中国长期繁荣的两大突出成就。而现在,这两方面均出现险情。有资料报导,现已出现大量解雇,大规模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静  王萌萌  
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宜采取不同的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加社会总供求,发展基础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产品和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和缩短法定劳动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效率,腾出部分劳动空间等都是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技术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就业。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考察城市创新能力对中国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早期城市创新能力较低时,其上升的就业替代效应占主导,增加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而中后期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与就业替代效应作用相反的正向溢出效应成为主导力量;城市创新能力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贵富  韩静  韩恺明  
本文旨在阐明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在理论方面,构建了包含生产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在实证方面,采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宏观数据,构建多维度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变量和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概率。机制检验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升级和行业结构升级表征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来降低不充分就业,且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就业与传统就业差异、性别差异、区域特征、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差异、产业类型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拓展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程度。本文的结论从微观个体和宏观发展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美华   范敏华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加速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催生了新产业、新行业,为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新动力。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强大的就业创造效应,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永生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7年,中国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指数由0.6527增加到0.7649。尽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稳步提升,但从分项指数看,充分就业总体实现较好,就业质量仍相对偏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报酬水平;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孝中  王中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