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7)
- 2023(3408)
- 2022(2763)
- 2021(2853)
- 2020(2303)
- 2019(5341)
- 2018(5516)
- 2017(8170)
- 2016(6216)
- 2015(7522)
- 2014(7955)
- 2013(6779)
- 2012(6579)
- 2011(6143)
- 2010(6676)
- 2009(5909)
- 2008(5648)
- 2007(5555)
- 2006(5303)
- 2005(5272)
- 学科
- 教育(20952)
- 业(12833)
- 管理(12273)
- 企(11685)
- 企业(11685)
- 中国(11560)
- 济(10593)
- 经济(10569)
- 教学(7815)
- 理论(7654)
- 学(5519)
- 财(5325)
- 镇(4492)
- 思想(4417)
- 乡(4384)
- 乡镇(4373)
- 乡镇企业(4373)
- 中小(4352)
- 中小型(4352)
- 小型(4352)
- 小型企业(4352)
- 政治(4327)
- 制(4324)
- 思想政治(4085)
- 政治教育(4085)
- 治教(4085)
- 农(4084)
- 德育(4044)
- 发(4015)
- 学校(3893)
- 机构
- 大学(79137)
- 学院(74123)
- 教育(30302)
- 研究(28984)
- 范(23826)
- 师范(23753)
- 京(19718)
- 师范大学(19519)
- 管理(18881)
- 济(18579)
- 经济(17629)
- 中国(16774)
- 江(16218)
- 科学(16126)
- 理学(14989)
- 理学院(14603)
- 职业(14560)
- 所(14489)
- 北京(14012)
- 管理学(13991)
- 管理学院(13807)
- 技术(13546)
- 中心(13122)
- 研究所(12646)
- 州(12531)
- 财(12278)
- 教育学(11838)
- 院(10180)
- 职业技术(9985)
- 技术学院(9051)
- 基金
- 研究(38523)
- 项目(37860)
- 科学(30897)
- 教育(28737)
- 基金(21614)
- 成果(21183)
- 编号(19931)
- 社会(19880)
- 课题(18703)
- 社会科(18302)
- 社会科学(18300)
- 省(17334)
- 划(16848)
- 家(16625)
- 年(16605)
- 国家(16214)
- 科学基金(13209)
- 规划(12991)
- 项目编号(11939)
- 度(11787)
- 研究成果(11547)
- 性(11490)
- 阶(10705)
- 段(10669)
- 阶段(10646)
- 年度(10486)
- 部(10298)
- 重点(10292)
- 基金项目(9855)
- 阶段性(9815)
共检索到14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真真
中华民族素享“礼仪之邦”之美誉。孝敬父母是子女善事父母的美好德行。它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是保证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伦理基础,也是今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汹涌而入的现代思潮的挑战与冲击,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在新旧价值观的转换过程中面临着艰难的考验。无论在城乡,都有虐待父母、侵害老人合法权益、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或在精神上怠慢父母等不道德行为。父母在世不厚养,死后搞厚葬等陋俗死灰复燃,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在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养老等福利保障事业的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弘扬孝敬父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斯坦
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德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儿童道德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地根据儿童道德心理和和生理发展的水平以及知识的积累、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等条件,将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找准教育的起点,通过适当的道德教育方法方式技巧,分阶段逐步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习惯和行为,以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国外的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在这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卫国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在理解课业负担基本内涵时,需要考虑家庭和课外培训机构施加的负担,且这种负担同时包含主客观双重指标,同时要注意课业负担的学科差异、心理活动差异和群体差异。政策执行偏差是减负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和替代性执行。课业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对家庭和教育生态系统有消极作用。为此,政府需要在减负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多轨贯通的升学评价体系,贯彻落实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生态系统,提供更多均衡且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中小学生减负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业负担 减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国家对西藏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仍然不低,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未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意愿。运用主因素分析方法发现:学生教育需求指标体系主要由教育内容、办学形式、提供方式、教育效用、快乐情感体验需求5个一级指标,以及本民族内容比重等24个二级指标构成。教育需求指标的建立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教育需求,并将学生的需求贯穿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
关键词:
西藏农牧区 教育意愿 教育需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梅俊生
多年以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受大众的关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不包括职高、技校,且以城市学校为主),抱怨批评之言不绝于耳,声讨指责之语屡见报端。可事与愿违,时至现在这一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可谓众说纷纭,较一般的解释是:有关学校未能很好执行上级制定的教育方针。此种说法矿有道理,但是很肤浅的,它至少不能回答为何那么多的学校放着现成的“光明方针”不用,偏要去挤独木桥呢?其实这个问题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笔者在这里并不打算进行所谓“一揽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柳夕浪 王少华
前言 礼仪是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人际间相互问候、致意、祝愿以及给予必要关照的惯用形式,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精神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回无礼则不宁”。事实上,及至今天,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日趋频繁,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助你成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礼仪行为如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光斗
最近教育部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张光斗先生对此也十分关注 ,特别给本刊来信 ,谈了他的看法 ,现全文刊发如下。我们也欢迎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就此问题展开更深入、更全面的讨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龚道敏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开展,评价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课程特征,设计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
关键词:
信息素养 评价方案 目标分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价值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关涉事项值得追求和践行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关键性价值教育内容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二是教育价值的教育,三是知识价值的教育。第一部分探讨人的价值的教育要借助人性教育、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来完成。第二部分教育价值的教育提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另类教育价值之教育主张和"教育为何是有用的"的正统教育价值的教育之主张。第三部分讨论知识价值的教育,提出知识价值教育历来更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进而认为知识价值的教育要体现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让知识的价值多姿多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辰
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实施乃至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更为重要,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关心和努力。2005年10月16日,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民进上海市委举行了本年度“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参加此次论坛的有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市教委副主任瞿钧以及上海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和街道社区等方面的多名人士。现从政府职能、社会氛围、学校实践以及文化建构等多个视角选择刊登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并期冀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润勇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人数急剧增加。实地调研表明,"进城就读"现象与城市大幅扩张、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关系,但关键的因素仍是中部地区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悬殊,农村中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需要正视"进城就读"现象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尽快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学生 “进城就读”现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葛明荣
对我国山东省某市3 66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幸福感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幸福感总体较高;父亲职业为警察或军人、教师或医生的学生幸福感较高,父亲职业为农民的学生幸福感较低;父亲学历(学位)为专科的学生幸福感较高,父亲学历(学位)为中专(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幸福感较低。职业、学历不同的父亲会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幸福感。父亲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发挥榜样作用,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向新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是关键,而“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个体的考试成绩。 正如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一样,否定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是要否定考试,不是要否定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考试又称学业成绩测验,是指要求被试完成的一定作业任务,然后根据被试完成这些作业任务的实际情况间接地评估被试内部的心理发展状况与水平(主要是知识与技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