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6)
- 2023(6552)
- 2022(5428)
- 2021(5005)
- 2020(4104)
- 2019(9008)
- 2018(8925)
- 2017(16140)
- 2016(8600)
- 2015(9551)
- 2014(8951)
- 2013(8820)
- 2012(8375)
- 2011(7410)
- 2010(7841)
- 2009(7546)
- 2008(7558)
- 2007(7172)
- 2006(6626)
- 2005(6186)
- 学科
- 业(33769)
- 济(32916)
- 经济(32862)
- 管理(32706)
- 企(29686)
- 企业(29686)
- 技术(14751)
- 中国(12722)
- 方法(11484)
- 技术管理(11457)
- 农(10535)
- 财(10491)
- 业经(10043)
- 理论(9177)
- 制(8842)
- 数学(8147)
- 数学方法(7994)
- 农业(7757)
- 学(7475)
- 银(7221)
- 银行(7216)
- 行(6973)
- 教育(6561)
- 地方(6400)
- 融(6270)
- 金融(6270)
- 劳(6000)
- 劳动(5981)
- 策(5929)
- 划(5785)
- 机构
- 大学(122891)
- 学院(121731)
- 济(52365)
- 经济(51259)
- 管理(49658)
- 理学(41826)
- 理学院(41431)
- 管理学(40912)
- 管理学院(40652)
- 研究(39280)
- 中国(31694)
- 财(26768)
- 京(25846)
- 江(21287)
- 科学(20909)
- 财经(20008)
- 中心(18560)
- 所(18326)
- 经(18043)
- 范(16661)
- 北京(16642)
- 州(16578)
- 师范(16546)
- 经济学(16256)
- 研究所(16002)
- 财经大学(14714)
- 经济学院(14260)
- 院(14248)
- 农(14023)
- 商学(13684)
- 基金
- 项目(74471)
- 科学(60953)
- 研究(59491)
- 基金(54010)
- 家(45505)
- 国家(45030)
- 科学基金(40252)
- 社会(39694)
- 社会科(37562)
- 社会科学(37555)
- 省(30204)
- 教育(28058)
- 基金项目(27784)
- 划(24667)
- 编号(23740)
- 自然(23486)
- 自然科(23041)
- 自然科学(23035)
- 自然科学基金(22685)
- 创(22218)
- 成果(20642)
- 资助(20539)
- 创新(19558)
- 课题(17446)
- 重点(16637)
- 国家社会(16490)
- 部(16356)
- 发(15916)
- 制(15729)
- 项目编号(15101)
共检索到203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饶文军
对中国总储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逐年降低,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不断上升。基于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统计数据,本文从部门可支配收入和边际储蓄倾向角度,对我国居民、企业及政府三部门的储蓄率变化进行剖析,同时,建立计量模型对问题的变化原因做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比例,实施"减税降负、促进消费"的税收体制改革,以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对劳动者支付水平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井明
长期以来,理论教科书中,总是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会发现,现实与这个理论有较大差距。只要是拿到市场上去作为商品交换而又确实有社会需求的东西,哪怕不包含多少劳动,也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事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亮
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中以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最难。这项改革,从理论上看,涉及到怎样认识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等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不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我赞同劳动力商品的观点。但觉得还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须进一步加以论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一帆
关于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若干反思李一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按劳分配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热.点。目前为止,除提出了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观点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争来争去,大都是在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框框中炒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倚奇
本文认为 ,在按劳分配原则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劳动时间、产出数量等衡量工作量的因素外 ,还应考虑劳动强度、智力疲劳、工作压力感、员工对报酬差距及竞争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一些生理心理因素 ,以大大提高按劳动分配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人的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帆
本文对传统理论关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原则并存的方针.就必须全面拓展按劳分配的作用范围:一要打破公有制的框框,确认按劳分配与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的可兼容性;二要打破“个人生活消费品”的框框,确认按劳分配对部分生产基金的分配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翘闾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吴翘闾有人曾把社会主义公式化.社会主义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一计划经济十按劳分配。现在理论界一致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划分社会性质的标准。显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被否定了。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茂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力先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海涅曾经指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则是常绿的"。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向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显然,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模式来套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必将遇到严重的困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毅
“从个人利益上关心”的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学习列宁按劳分配理论和实践的思考范毅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成果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经济活动主体的利益差异不能在收益上得到体现.人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改革开放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思光
本文从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结论,以及价值规律的表述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应把创造价值劳动的范围拓展到人类的一切劳动;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发展度系数;应把价值规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改为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着商品价值量,应该把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删除。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针对经济学研究中带倾向性的问题 ,就经济科学创新提出三点看法 :要把立足点放在主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复杂经济难题上 ,以深化研究求创新 ;要开拓新领域 ,致力于研究交叉学科 ,特别是科学技术同社会经济互相渗透的新趋势 ,以“杂交优势”求创新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 ,以良好学风求创新。
关键词:
经济科学 创新 理论思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升平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按劳分配特定形式的实现条件当作按劳分配适用范围;二是认为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存在根本矛盾;三是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的分配制度;四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五是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了按劳分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按劳分配 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