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5)
- 2023(8857)
- 2022(7538)
- 2021(6710)
- 2020(5363)
- 2019(12199)
- 2018(12027)
- 2017(22894)
- 2016(12392)
- 2015(14001)
- 2014(14192)
- 2013(14369)
- 2012(14405)
- 2011(13353)
- 2010(13977)
- 2009(13110)
- 2008(13076)
- 2007(12005)
- 2006(11521)
- 2005(11231)
- 学科
- 济(78322)
- 经济(78246)
- 管理(32671)
- 业(30136)
- 地方(24864)
- 中国(23127)
- 企(21912)
- 企业(21912)
- 方法(19140)
- 农(18601)
- 业经(16273)
- 数学(15966)
- 数学方法(15776)
- 地方经济(15541)
- 学(14596)
- 制(13345)
- 农业(13019)
- 融(12948)
- 金融(12948)
- 银(12890)
- 银行(12876)
- 行(12589)
- 财(12460)
- 发(12005)
- 贸(10463)
- 贸易(10448)
- 环境(10436)
- 易(9929)
- 体(9334)
- 和(9030)
- 机构
- 学院(191166)
- 大学(189755)
- 济(90441)
- 经济(88533)
- 研究(77630)
- 管理(64705)
- 中国(61005)
- 理学(52227)
- 理学院(51509)
- 管理学(50708)
- 管理学院(50331)
- 科学(44245)
- 京(42614)
- 财(42301)
- 所(41134)
- 研究所(36098)
- 中心(33997)
- 江(32923)
- 农(32200)
- 财经(31166)
- 经济学(28827)
- 北京(28730)
- 经(27922)
- 范(27870)
- 师范(27636)
- 院(27221)
- 州(26276)
- 省(25830)
- 经济学院(25368)
- 业大(24260)
- 基金
- 项目(108353)
- 科学(84539)
- 研究(82771)
- 基金(75885)
- 家(65369)
- 国家(64736)
- 科学基金(54001)
- 社会(53526)
- 社会科(50623)
- 社会科学(50613)
- 省(43518)
- 基金项目(38712)
- 教育(36770)
- 划(35858)
- 编号(32983)
- 资助(31836)
- 自然(31238)
- 发(30792)
- 自然科(30417)
- 自然科学(30412)
- 自然科学基金(29834)
- 成果(29003)
- 发展(25573)
- 课题(25239)
- 重点(25172)
- 展(25163)
- 部(23503)
- 国家社会(22016)
- 创(21803)
- 性(21361)
- 期刊
- 济(123464)
- 经济(123464)
- 研究(72401)
- 中国(47978)
- 农(32099)
- 财(31892)
- 管理(28199)
- 学报(26923)
- 科学(26090)
- 融(26067)
- 金融(26067)
- 教育(24083)
- 农业(21013)
- 大学(20591)
- 经济研究(19974)
- 学学(19146)
- 业经(19001)
- 技术(17710)
- 财经(17074)
- 问题(16157)
- 经(14982)
- 贸(12342)
- 世界(11561)
- 技术经济(11352)
- 国际(11228)
- 业(10411)
- 经济问题(10336)
- 经济管理(9750)
- 改革(9511)
- 革(9511)
共检索到338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明熙
自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出现了重大变革,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责权明晰、规范完善的财政分配体制已初见端倪。但从目前分税制的实施情况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与完善,否则,有可能使分税制改革面临夭折的危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根有
一、问题提出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波动。膨胀-紧缩多次交替出现,给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们又正处于膨胀时期。国民经济很可能又将出现新的一轮波动。国民经济的反复波动,有其深刻的经济体制根源,但同时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回顾在几次大的波动中,每一次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态势的判断,无一例外都曾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修泽
文章认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已经到了要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具体而言,是要在宏观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当前与长远、总量和结构、内需和外需、全局和局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是增长率10%或者比10%稍多、通胀率在6%~7%之间。文章指出,解决当前增长与通胀的问题已经不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而是"保增长、抑通胀"或者是"促增长、抑通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则是尽早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国光
本文对当前中国的几个宏观经济问题提出了看法。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外需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调控应坚持以内需为主,并适当降低外贸储存存度;积极财政政策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不仅不能淡出,还应加大,货币政策也应配合财政政策多发挥作用;可以从供给方面着眼,实施一些可能的政策,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
关键词:
扩大内需 积极财政政策 供给政策 看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扬
一是经济意义上的长期通货紧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日本,不是没有货币,储蓄率高但有效信用需求少,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信用代替民间信用来支撑整个信用的水平,导致政府负债率非常高。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国家有净资产,但部门分布不均衡,企业和居民都有净债权,政府净债务超过200%,这是长期通货紧缩背景下的一个腾挪之计。通货紧缩背景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复杂的形势,本文在分析有关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的宏观政策应以静制动,谨慎为宜。结构上,要在稳定房价预期的基础上改变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使国民经济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平台上运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从开放宏观经济主体、宏观市场、宏观经济流程、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探讨了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泰
一、投资拉动,重工业打头仍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点从199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要以消费需求和国内需求拉动方式,转向了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十分明显,投资增势强劲,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拉大,消费相对平稳增长。第一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7%。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41.1亿元(1990年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三月份为26.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3%和26.3%。轻重工业增速差距达到了8个百分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向军
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今年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上年末和今年1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洁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全球经济不稳、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和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压力,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问题、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城市扩张带来的新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增速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中的紧迫课题西南财经大学丁任重从现实来看,我认为经济发展应特别注意结构调整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顽症:(1)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1992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晓华 刘秋生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志对是否需要继续使用一些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存有一些疑问,部分同志对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是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经济转换中为什么仍然要继续运用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二是转换中要继续运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三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