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248)
- 2022(2800)
- 2021(2709)
- 2020(2463)
- 2019(5443)
- 2018(5478)
- 2017(10361)
- 2016(5939)
- 2015(6862)
- 2014(6957)
- 2013(6861)
- 2012(6946)
- 2011(5983)
- 2010(6610)
- 2009(6371)
- 2008(6694)
- 2007(6273)
- 2006(6063)
- 2005(6140)
- 2004(5523)
- 学科
- 济(22103)
- 经济(22052)
- 管理(20306)
- 业(17094)
- 企(14403)
- 企业(14403)
- 制(10490)
- 财(8950)
- 银(8774)
- 银行(8774)
- 中国(8680)
- 行(8434)
- 农(7436)
- 融(7119)
- 金融(7119)
- 体(6533)
- 方法(5915)
- 业经(5641)
- 体制(5598)
- 学(5572)
- 税(5409)
- 制度(5293)
- 度(5293)
- 务(5147)
- 财务(5126)
- 财务管理(5097)
- 税收(5036)
- 教育(5005)
- 收(4975)
- 地方(4856)
- 机构
- 大学(84114)
- 学院(82503)
- 济(33014)
- 经济(31960)
- 研究(30468)
- 管理(28721)
- 中国(28709)
- 理学(21933)
- 财(21829)
- 理学院(21666)
- 管理学(21253)
- 管理学院(21088)
- 京(19490)
- 江(16502)
- 科学(16357)
- 所(16045)
- 中心(15770)
- 财经(15107)
- 北京(13575)
- 经(13487)
- 研究所(13413)
- 州(13156)
- 银(12645)
- 省(12530)
- 范(12452)
- 师范(12382)
- 人民(12063)
- 银行(12045)
- 农(11965)
- 行(11295)
- 基金
- 项目(41608)
- 研究(33765)
- 科学(32348)
- 基金(29037)
- 家(24379)
- 国家(24100)
- 社会(20438)
- 科学基金(20330)
- 社会科(19116)
- 社会科学(19111)
- 教育(16163)
- 省(15722)
- 成果(14618)
- 编号(14494)
- 基金项目(14267)
- 划(13373)
- 资助(12865)
- 自然(12124)
- 自然科(11856)
- 自然科学(11855)
- 自然科学基金(11640)
- 课题(11125)
- 性(9873)
- 部(9629)
- 重点(9564)
- 年(9292)
- 项目编号(8972)
- 发(8466)
- 教育部(8457)
- 阶(8344)
共检索到16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卢大彪
宏观环境对于金融定价具有基础性作用,定价基准的重大变化是系统性风险积累和爆发的重要根源。当前国际社会寄希望于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达到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主要是基于金融体系内部相互作用来着手解决内部关联性问题与顺周期问题,而对于决定金融定价基础的宏观环境重视不足或是缺少调节能力。传统的宏观政策在理念上、政策实践上对促进金融稳定均存在不足之处,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薄弱环节。为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强调宏观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市场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古斯托·德拉·托尔 阿兰·伊兹 宋晶 宋莹
2013年8月,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奥古斯托·德拉·托尔(Augusto de la Torre)和阿兰·伊兹(Alain Ize)共同发表《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文章从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把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系统性联系起来的金融摩擦,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摩擦 市场失灵 外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春玲
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监管者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最新的监管规定提案中得到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制度设计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危害,保持市场稳定发展。根据我国券商目前发展特点和潜在风险,建议: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监控;二是引入逆周期风险调节机制,增加逆周期资本准备;三是以分类监管制度为基础,提高风险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强化系统内重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关键词:
证券监管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梦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就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主体尚无定论。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回归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了审慎监管的重要职责。文章从理论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优势,为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慕安良 姜丽莉 霍庆朕
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伴随着全球以结果为导向的金融监管方式的重构,中国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对跨境融资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如何把宏观审慎管理应用到外汇监管全过程,需要全面考量、充分评估、有序操作、保证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
2009年4月,G20峰会宣布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负责评估全球不同金融体系的风险,推动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建生 吴清 周长富 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符遐龄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在我国金融监管不再是要不要审慎监管问题,而是怎样实施的问题。对此本人认为实施审慎监管的基本策略是在制定审慎标准基础上,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审慎监管 会计监督 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乐玉贵
本文针对现有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主要侧重于防范风险和维护银行稳定,没有考虑到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对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就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应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三位一体"目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三位一体"目标体系的逻辑关系,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 宏观审慎监管 目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永胜
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教训总结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我国中央银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天然优势出发,对我国央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可行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逻辑判断。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洪涛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在分析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对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权限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金融监管改革,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中央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刘秀兰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