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0)
2023(6541)
2022(4963)
2021(4673)
2020(3700)
2019(8123)
2018(8465)
2017(15175)
2016(9074)
2015(10839)
2014(11509)
2013(10279)
2012(9217)
2011(8259)
2010(8545)
2009(7643)
2008(7771)
2007(7566)
2006(7015)
2005(6614)
作者
(24353)
(19866)
(19849)
(19335)
(12702)
(9599)
(9445)
(7809)
(7678)
(7586)
(6851)
(6789)
(6710)
(6361)
(6167)
(6134)
(6016)
(5969)
(5866)
(5824)
(5288)
(4971)
(4818)
(4814)
(4758)
(4530)
(4507)
(4451)
(4126)
(4092)
学科
(30807)
经济(30660)
管理(22703)
(20077)
(17295)
企业(17295)
中国(14579)
(11723)
业经(11148)
教育(11040)
理论(11023)
方法(9199)
(8228)
教学(7823)
(7654)
农业(7532)
(7454)
地方(7385)
(6822)
(6212)
(5587)
发展(5346)
(5326)
银行(5318)
(5317)
数学(5050)
(5033)
工作(4986)
数学方法(4906)
(4888)
机构
大学(123358)
学院(120933)
(41401)
研究(40861)
经济(40083)
管理(39002)
理学(32002)
理学院(31527)
管理学(30577)
管理学院(30352)
中国(30238)
(27559)
科学(24346)
(22598)
(22358)
(21977)
师范(21818)
(20417)
中心(18749)
北京(18045)
(17941)
研究所(17816)
(17705)
教育(17326)
师范大学(17181)
财经(16761)
技术(15534)
业大(15196)
(14916)
(14726)
基金
项目(69758)
研究(58832)
科学(54321)
基金(45688)
(37754)
国家(37260)
社会(36202)
社会科(32797)
社会科学(32781)
科学基金(31879)
教育(30766)
(29629)
编号(27598)
成果(25310)
(24265)
基金项目(23428)
课题(20941)
(18066)
资助(17833)
自然(17545)
自然科(17114)
自然科学(17112)
自然科学基金(16803)
项目编号(16430)
重点(16165)
大学(16093)
(15821)
规划(15407)
(15248)
(15123)
期刊
(57580)
经济(57580)
研究(45731)
教育(36512)
中国(36391)
(19757)
(18800)
学报(17975)
管理(15874)
科学(15572)
大学(15502)
学学(12435)
技术(12409)
农业(12212)
(11590)
金融(11590)
图书(10614)
业经(10316)
职业(9285)
财经(8835)
经济研究(8207)
书馆(8135)
图书馆(8135)
(7746)
问题(7584)
(7097)
论坛(7097)
(6524)
高等(6509)
(5899)
共检索到20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卞莉莉  
社会是一本无字教科书,是人生的大熔炉,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续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课堂,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建超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管理,它是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基本保障,针对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要改变大学生社会活动的现状,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其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利民  王永杰  王怀东  
作者从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为切入点,结合当代研究生的自身特点,论述了实行研究生德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并对研究生德育社会化的构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奇志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化关系日益紧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日渐凸显。本文从社会化内涵的三个不同角度:文化、个性发展和社会结构,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价值标准内化、个性形成和发展以及社会角色意识培养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以期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及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有所帮助,使高校从我国21世纪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为适应和促进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巍  潘吉平  
大学生职业意识社会化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化过程,是其进入职场的重要环节,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方向。具有过渡性、可塑性、主体内导性、强烈的情感性、预期的高层次性、校园凝聚性等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瑞明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社会化素质的培养,对其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十分重要。可通过五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化素质的培养:一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做好社会化的理论储备;二是以社会实践为桥梁,努力培养大学生将知识量转化为知识能量;三是以提高大学生抵抗逆境能力为目标,努力培养其心理调适能力;四是以强化大学生社会交往为关键,努力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五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信息识别和判断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赵利生  
试论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赵利生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然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育的社会化对象不同,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同,社会期望不同,社会化的内容与目标也有所差异。本文拟从社会化研究的基本视角入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作一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兆法  
文章从分析当前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存在的问题入手,在阐述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保险社会化意义的基础上,从账户的建立与管理、费用的缴纳与审查、现存保险账户的处理以及监督检查体系的完善等四个方面,对军人配偶保险的社会化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超栋  
就业心理预期,是指个体为了实现职业理想,基于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结合一定的学习生活经验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自身职业发展为原则,所形成的对求职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期望。就业心理预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会形成心理力量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就业心理预期,有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积极乐观地进行就业准备,进而为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望新  
闲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闲暇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闲暇教育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江  
为保证贫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性,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勤、助、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大学生资助体系。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要取得实质上的突破,必须转变资助理念,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出发,整合社会资助资源,促进资助基金的可再生增长,不断优化资助体系内部结构,促使大学生资助体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平  
在党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文章对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提高对实践教育的认识。同时还指出,要利用政策导向和宏观管理的约束机制,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晓静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仅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到727万人,再加上重新就业的人员,就业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凸显的主要矛盾。文章从高校角度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即高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就业能力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应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敏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传承者,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社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化障碍及原因,就大学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提出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振斌  李焰  
本研究以2008-2010年中国高校自杀数据为基础,得出了关于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一些规律性结论。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自杀率低于社会同龄人口自杀率,低于美国大学生自杀率,也低于世界人口自杀率。中国大学生自杀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心理危机应对工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