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247)
2022(3773)
2021(3636)
2020(3402)
2019(7639)
2018(7997)
2017(15537)
2016(8836)
2015(10323)
2014(10473)
2013(10598)
2012(10430)
2011(9550)
2010(10019)
2009(9864)
2008(9806)
2007(9377)
2006(8788)
2005(8443)
2004(7337)
作者
(26619)
(22103)
(21864)
(21199)
(13670)
(10323)
(10011)
(8306)
(8277)
(8188)
(7559)
(7254)
(7210)
(7146)
(6830)
(6803)
(6502)
(6492)
(6488)
(6455)
(5920)
(5378)
(5370)
(5147)
(5080)
(5070)
(4998)
(4927)
(4582)
(4443)
学科
(35039)
经济(34959)
管理(25652)
(23984)
(17680)
企业(17680)
中国(13900)
方法(13745)
(13254)
(12312)
数学(12137)
数学方法(11976)
(10810)
(9457)
银行(9437)
(9107)
(8015)
贸易(8007)
(7880)
(7856)
农业(7634)
(7363)
金融(7361)
业经(7285)
(7177)
制度(7146)
(6959)
(6705)
体制(6569)
税收(6487)
机构
大学(135526)
学院(132546)
(57215)
经济(55829)
管理(48156)
研究(46545)
理学(39322)
理学院(38884)
中国(38837)
管理学(38362)
管理学院(38094)
(32603)
(29703)
科学(24938)
(24133)
财经(23998)
(22438)
中心(21715)
(21433)
研究所(20916)
(20542)
北京(20020)
(17909)
经济学(17861)
(17708)
师范(17578)
财经大学(17395)
业大(16577)
(16231)
经济学院(16037)
基金
项目(72516)
研究(56262)
科学(55691)
基金(51376)
(44012)
国家(43625)
科学基金(35746)
社会(35195)
社会科(33187)
社会科学(33179)
(26799)
基金项目(26370)
教育(26224)
编号(24182)
(23459)
成果(22514)
资助(21854)
自然(21002)
自然科(20409)
自然科学(20397)
自然科学基金(20021)
(17354)
课题(17056)
重点(16251)
(15487)
(15259)
(15122)
教育部(14897)
项目编号(14580)
人文(14317)
期刊
(73133)
经济(73133)
研究(49045)
中国(30984)
(24597)
(19910)
(19327)
金融(19327)
管理(19314)
学报(18073)
教育(17025)
科学(16901)
大学(14172)
学学(12863)
财经(12715)
农业(12389)
业经(11611)
经济研究(11177)
(10942)
技术(10802)
问题(10787)
(9614)
国际(8332)
图书(8156)
理论(8069)
实践(7244)
(7244)
(6685)
技术经济(6545)
经济问题(6472)
共检索到227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悦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理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外资在我国实施梯度转移或梯度发展已经成为其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经营战略的重要选择。本文从案例分析入手,剖析外资在我国实施梯度转移的内涵,并提出了抓住机遇,积极支持推进外资的梯度产业转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鲍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追述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仅靠梯度转移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难度较大。所以中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创造自己优势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经济均衡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已成为后发地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方式。本文以高安市承接广东等地陶瓷产业为例,总结了产业承接过程中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大产业承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庄芮  徐紫光  白光裕  
一、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近况近年来,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商务部先后分三批确定了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名单:第一批9个(2007年11月)——江西南昌、赣州,湖南郴州,湖北武汉,河南新乡、焦作,安徽合肥、芜湖,山西太原。第二批22个(2008年4月)——河南郑州、洛阳,湖北宜昌、襄樊,湖南岳阳、永州、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中  
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地带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畅等特点和问题。要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东、西部间的梯度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刘雯雯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峰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和产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现象的影响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模逐年扩大,而产业的升级、调整和梯度转移,必然涉及到环境问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商务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区域分布变化非常明显。通过调研,本文分析了“北上”是外商投资区域间转移的主要特征及原因,而“西进”不是目前外资进行区域间转移的主要方向,但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相对较好,并指出其原因;同时,调研中还发现,沿海地区外资向所在省较落后地区转移的现象明显。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文姣  陈志鸿  
通过对泛珠三角洲地区9个省市1992-2011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泛珠三角洲地区外资利用呈现以广东省为一级中心,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和海南为次级中心,云南、贵州和四川为外围地区的层级空间结构。此外,作为中心地区的广东省通过等级扩散为主,接触扩散为辅的方式对周边地区进行外资空间转移。在层级结构中,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利用呈现由外围向二级中心收敛,然后再向一级中心收敛的趋势,并且距离越远,收敛越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丽华  
本文在分析产业转移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江西省域划分为重点承接区、优化承接区、限制承接区、禁止承接区,提出江西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基本思路,即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对接工业园三个平台,健全项目发现、项目布局、项目推进三种机制,进而分别提出承接资源型产业、现代制造业、高新产业、传统产业的目标和办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乔平平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扬  李金叶  
本文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空间格局出发,基于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数据及2004~2014年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外驱动因素。在整体测算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工贸易对外贸的贡献度存在极大值(50%~55%)并无限趋近固定值(30%~35%),且发展程度越高,受劳动要素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受资本要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就越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华  黎国林  
笔者描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现象,分析了影响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的因素,然后运用一个外部经济模型对加工贸易地理集聚与梯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