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898)
2022(2519)
2021(2583)
2020(2146)
2019(5161)
2018(5521)
2017(8842)
2016(5790)
2015(6676)
2014(6908)
2013(6160)
2012(5808)
2011(5362)
2010(5928)
2009(5366)
2008(5445)
2007(4853)
2006(4879)
2005(4845)
2004(4269)
作者
(14621)
(12089)
(12038)
(12001)
(7868)
(5804)
(5641)
(4764)
(4724)
(4594)
(4270)
(4161)
(4157)
(4144)
(4051)
(3844)
(3771)
(3702)
(3662)
(3625)
(3625)
(3113)
(3036)
(3016)
(2933)
(2862)
(2838)
(2777)
(2694)
(2589)
学科
(14274)
经济(14235)
管理(12176)
(9671)
(8780)
教育(8579)
教学(8515)
(8513)
企业(8513)
中国(7358)
理论(7315)
(6408)
(5657)
学法(5644)
教学法(5644)
体制(5431)
(5418)
学理(4877)
学理论(4877)
(4806)
银行(4798)
(4665)
(4498)
业经(4333)
税收(4315)
(4266)
(4022)
金融(4022)
(3949)
制度(3948)
机构
大学(69332)
学院(69329)
研究(28027)
(22930)
经济(22094)
中国(21065)
管理(19656)
(16630)
(15810)
科学(15503)
(15201)
教育(15117)
(14881)
(14827)
师范(14779)
理学(14719)
理学院(14469)
管理学(14095)
管理学院(13926)
研究所(12805)
中心(12667)
职业(12086)
技术(11933)
师范大学(11755)
北京(11608)
(11569)
(11399)
(11163)
财经(10114)
(9831)
基金
项目(34990)
研究(32429)
科学(25880)
教育(19948)
基金(19891)
(16425)
编号(16193)
国家(16148)
社会(16145)
(15857)
成果(15855)
社会科(14965)
社会科学(14960)
课题(13963)
(13312)
科学基金(12890)
(12328)
基金项目(9344)
(9283)
规划(9283)
项目编号(9103)
重点(8877)
资助(8788)
(8674)
研究成果(8530)
(8274)
(8256)
阶段(8235)
(8097)
大学(7712)
期刊
(35425)
经济(35425)
研究(32473)
教育(31950)
中国(28019)
(13473)
(11090)
(10692)
金融(10692)
技术(10525)
职业(9926)
管理(9591)
学报(9397)
大学(7718)
科学(7622)
技术教育(6762)
职业技术(6762)
职业技术教育(6762)
农业(6507)
学学(6092)
图书(5775)
(5686)
论坛(5686)
财经(5608)
业经(5147)
(4937)
经济研究(4837)
书馆(4650)
图书馆(4650)
高等(4387)
共检索到140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景时  李芳  
我国培智学校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培智学校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试图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培智教育课程体系提供新的理论视野。文章认为培智学校"生活化"课程存在着简单化、狭隘化、机械化以及庸俗化的弊端;提出培智学校课程应从"生活化"走向"完整生活"课程、从"功能限制"课程走向"发展探究"课程、从"单一模式"课程走向"多元模式"课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文  
目前 ,培智学校的课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及教学的需要 ,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所有弱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改革重点。本文阐述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因、相关理论与实践 ,并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验及其效果 ,初步摸索出一套弱智学校适合每个学生的课程及其实施方法 ,希望能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辉  王雁  
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培智学校,课程建设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大陆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对目前培智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概念、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规划、课程建设的内容、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厘清课程概念、理清课程建设的思路、制定课程规划、确定课程建设的内容、明确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培智学校课程建设科学有序进行的前提与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辉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研究参与面与研究的质量、研究重点与特色、研究理念与培养目标、校本研究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并就培智课程改革研究的理性、课改管理与指导性、课改支持系统三方面的缺失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推行和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莫琳琳  肖非  
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建设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分析,试图厘清不同阶段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为今后培智学校课程发展提供参考。文章认为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从国家主导到学校主体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价值取向由"知识学习"走向"完满生活"。具体而言,课程中心从知识到生活,并且在生活化课程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自"适应生活"到"完满生活"的内生性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雷江华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蒋建荣  朱友涵  
为了解培智学校教师对目前课程的看法 ,本研究对培智学校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培智学校教师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多方面不满意 ,希望课程改革 ,但又安于现状。因此 ,在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中有必要让教师参与其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非  刘娲  
本研究以北京市地区六所培智学校的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 ,调查了他们在认识课程方面的一些具体看法和观念。研究采用目的抽样调查方式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培智学校的教师对课程有基本正确的认识 ,能够以较新的思想来认识课程 ;很多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自主性问题更感兴趣 ,期望可以通过自行设计课程来改善原有课程不适应学生需要的现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娟  孙颖  贾坤荣  
"包班制"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两到三名教师组成一个基本教育工作单元,全面承担一个班级的日常教学训练、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生活管理等工作任务的新班级教育模式,它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与综合教学等教学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包班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与弊端,如包班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教师精力、能力限制,多领域教学专业性不足;以及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包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盲目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面的努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斌   高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16门课程中唯一的思政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当前我国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存在体系缺失、实践失能、成长受阻的现实问题。培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逻辑包括:遵循儿童共性、特殊儿童道德发展差异性的发展逻辑;聚焦核心素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教的目标逻辑;基于法律法规、课程标准,有机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精神的内容逻辑;提高公民素养的战略逻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该文分析了研究全纳学校课程的原因 ,并指出了全纳课程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课程、也是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弹性课程 ,因而涵盖了比传统的特殊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传统课程都要丰富的内容与宽广的结构。本文还揭示了全纳课程调整与分层的原则及其具体方式 ,并结合我国随班就读课程的特点与具体实践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邹冬梅  
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近3年的时间,在辽宁省14个市、地的19所弱智学校开展了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从弱智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入手,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进行思考和定位,提出弱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构建校本教研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模式,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加以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志礼  范秀荣  
针对我国高校合并改革实际,对新合并大学亟待解决的规模、实质性融合、院系设置、管理重心下移、办学特色、成本管理、"一院制"和"两院制"办学体制等七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构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郁松华  
低期望值、忽视认知训练、同一性的要求,影响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将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