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4)
- 2023(2092)
- 2022(1808)
- 2021(1595)
- 2020(1325)
- 2019(2928)
- 2018(2800)
- 2017(5238)
- 2016(3026)
- 2015(3324)
- 2014(3503)
- 2013(3589)
- 2012(3595)
- 2011(3270)
- 2010(3572)
- 2009(3277)
- 2008(3365)
- 2007(2719)
- 2006(2741)
- 2005(2578)
- 学科
- 济(14753)
- 经济(14732)
- 管理(8697)
- 中国(8242)
- 城市(5816)
- 地方(5586)
- 业(5329)
- 城市经济(4135)
- 企(3815)
- 企业(3815)
- 方法(3704)
- 数学(3150)
- 财(3111)
- 数学方法(3087)
- 制(3073)
- 学(2947)
- 环境(2891)
- 发(2645)
- 农(2530)
- 方城(2416)
- 理论(2351)
- 银(2222)
- 银行(2222)
- 行(2113)
- 业经(2101)
- 地方经济(2023)
- 划(2002)
- 度(1927)
- 制度(1925)
- 融(1879)
- 机构
- 大学(46190)
- 学院(45126)
- 研究(19041)
- 济(17532)
- 经济(16749)
- 管理(15722)
- 中国(14403)
- 理学(12539)
- 理学院(12248)
- 管理学(11998)
- 京(11948)
- 管理学院(11890)
- 科学(11770)
- 所(9615)
- 财(8820)
- 研究所(8373)
- 中心(8365)
- 江(8072)
- 北京(7846)
- 院(7588)
- 范(7537)
- 师范(7508)
- 农(6734)
- 省(6498)
- 州(6424)
- 财经(6392)
- 师范大学(6326)
- 业大(5926)
- 经(5740)
- 研究院(5495)
共检索到7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军 王天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防灾规划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城市灾害的形成分析入手,提出防灾规划的基本体系及架构,以期对建立新的城市防灾规划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城市防灾 规划 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关键词:
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 防灾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娇 杨永忠
立足管制经济学中的社会性管制视角,建立二维社会性管制基本理论模型,在模型的框架下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社会性管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当前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实践中存在的社会性管制制度的缺失与执行不力,认为只有加强政府的社会性管制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围绕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对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社会性管制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 社会性管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在认知国际灾难的风险后,我们发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应坚持综合兼顾的思想,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的特点。本文针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提出概念性的思考和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规划 国际比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奚江琳 彭晓琼 王利国
城市防灾规划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方向发展有利于城市效能提高,文章从城市防护与抗震防灾在体系上的互补性出发,对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的对策,提出整合防灾资源、突出"综合防灾规划"优势的发展途径。文章为城市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提供有益的规划探索和编制研究思路。
关键词:
人防工程 抗震 防灾 相结合规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松鹤 韩传峰 孟令鹏
基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应对力和恢复力三方面构建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突变级数法并引入熵值法克服指标重要度排序的主观性,评估中国大陆省会及直辖市的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结合评估结果运用优势粗糙集理论得到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指标的约简,即影响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评估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能为建设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松林 李英爱
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路线是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题研究之一。本文从规划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入手,对综合防灾规划的步骤、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并在组织方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参考了王江波的《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规划师2007.1)、翟宝辉等编著的《城市综合防灾》及周锡元教授的《城市进程中的安全与减灾》(提纲2004.12)中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结合长春市常见灾种的情势下,从内容、方法、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在最后结论与建议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许多城市正在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DF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关键词:
雨洪风险 测度优化 规划管理 QDF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关键词:
高温热浪 防灾规划 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关键词:
高温热浪 防灾规划 经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世臻 李祥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市防灾 综合防灾规划 略阳 生命线系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湛 曾坚
首先明确了填海造城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具有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导致多种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填海城区的固有属性和其灾害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防灾安全角度出发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填海城区防灾规划体系,强调建立基于避灾、减灾、防灾和救灾综合目标的全程化防灾规划途径。旨在为今后的填海造城的防灾工作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佳雨 蔡秋阳 楚建群 杜雁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评估各街道的防灾能力、分布特征和疏散流距离成本,利用人口潜能模型和防灾避险疏散流模型的标准化差值,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街道人口与绿地的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的人口潜能呈同心圆结构分布,以武汉市的老城区为中心,逐层降低;其绿地防灾避险疏散流分布无明显规律,各街道差异明显;武汉市整体的绿地防灾避险能力较弱,沿江街道的绿地防灾规划不合理,二环与三环线中间街道的人口潜能与防灾避险疏散流匹配较好。筛选出了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有待提高的街区,分析了其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增加绿地面积、提升绿地防灾避险能力、完善防灾避险疏散通道三种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志良 高相铎
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无论公共安全管理,还是公共安全规划编制中,都面临着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整合度不高这一根本问题。从综合防灾的理念出发,横向上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防护设施、救助设施和重建设施体系的时间序列,纵向上构建避难空间、防救灾通道、隔离系统、指挥系统等城市公共安全空间体系。期望通过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体系的建构,推动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鸿 戴慎志
当前城市安全问题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和管理体制的研究较少,且存在规划范畴不明晰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笔者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划分成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规划体系内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两类,并对其规划范畴和编制体系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国外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制特点,对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管理体制的构建提出探索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