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0)
- 2023(6263)
- 2022(4551)
- 2021(3936)
- 2020(3026)
- 2019(6497)
- 2018(6580)
- 2017(12285)
- 2016(6980)
- 2015(7821)
- 2014(8064)
- 2013(7640)
- 2012(6946)
- 2011(6394)
- 2010(6653)
- 2009(6378)
- 2008(6449)
- 2007(6093)
- 2006(5793)
- 2005(5690)
- 学科
- 济(34011)
- 经济(33969)
- 管理(17929)
- 业(15426)
- 中国(14519)
- 企(11834)
- 企业(11834)
- 学(11335)
- 地方(8920)
- 农(8831)
- 业经(8553)
- 方法(7882)
- 理论(7591)
- 城市(7144)
- 教育(6824)
- 发(6807)
- 制(6347)
- 农业(6016)
- 财(5867)
- 数学(5510)
- 数学方法(5441)
- 发展(5395)
- 城市经济(5381)
- 展(5356)
- 体(5023)
- 产业(4963)
- 和(4914)
- 银(4892)
- 银行(4880)
- 融(4739)
- 机构
- 大学(112285)
- 学院(108919)
- 济(42508)
- 经济(41340)
- 研究(40523)
- 管理(34985)
- 中国(29305)
- 理学(28350)
- 理学院(27905)
- 管理学(27339)
- 管理学院(27120)
- 京(25266)
- 科学(25101)
- 财(21085)
- 所(20599)
- 范(19299)
- 师范(19167)
- 江(18500)
- 研究所(18411)
- 中心(17137)
- 财经(16299)
- 北京(16085)
- 农(16069)
- 师范大学(15711)
- 州(14811)
- 经(14616)
- 经济学(14573)
- 院(14270)
- 业大(13402)
- 经济学院(12681)
- 基金
- 项目(64723)
- 科学(50939)
- 研究(49149)
- 基金(46005)
- 家(39772)
- 国家(39413)
- 科学基金(33512)
- 社会(32384)
- 社会科(30438)
- 社会科学(30428)
- 省(24809)
- 基金项目(23774)
- 教育(22776)
- 划(21215)
- 编号(20103)
- 自然(19523)
- 自然科(19067)
- 自然科学(19064)
- 自然科学基金(18705)
- 成果(18178)
- 资助(17120)
- 重点(14948)
- 课题(14875)
- 发(14640)
- 国家社会(13763)
- 部(13681)
- 创(12334)
- 年(12330)
- 性(12214)
- 发展(12057)
共检索到178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忠
当代城市化日益呈现出复杂性、问题性,建构城市哲学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有基础意义。城市哲学是城市本质论、城市发展论与城市意义论的有机整合,是对城市是什么、如何发展城市、如何理解城市等问题的系统探索。直面中国城市问题,努力解答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价值性等重大基础性问题,是我国城市哲学的重要建构路径。
关键词:
城市哲学 城市本质 中国问题 特色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政
"城市危机"的研究与破解需要多个学科和多重理论维度。通过哲学追问与呈现,认为城市本质上是一个生活场所,一个生存空间。因而,"城市危机"的根源就是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异化。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城市危机"的经济、价值与日常生活等三重批判,揭示"城市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的扩张、消费异化与城市自我的异化。由此可见,未来我们摆脱"城市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资本运作,引导城市发展;回归日常生活,赋予生活意义;创造新的人类生活形式及其文明形态。
关键词:
城市危机 城市本质 批判与拯救 哲学沉思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何伟光
由于人们忽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分别沿着人工智能或者教育的逻辑进路对其进行浅层式本质批判,导致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问题悬而未决。从技术视角和教育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进行解读均存在局限,应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突破和整合。从文化符号系统、文化关系生态和文化创造活动的维度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视为具有解放人类属性的特殊形态文化存在。教育和人工智能所蕴含的解放本质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解放本质进一步揭示提供线索。立足文化视角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多维本质进行具体阐释,可发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通过人机协同解放师生生命的活动、利用人机合智解放教育的实践以及助推智能时代人类解放的人机共生新型教育形态,确证了解放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层次本质。要实现其解放本质,应理性对待相关异化问题并通过行动扬弃异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的哲学 “道”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跃权
以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主体框架,用本体论和价值论来容纳历史上关于图书馆本质的各种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聚类,得出图书馆的八种主要本质,进而解构每类本质,剖析其逻辑方法的得失。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图书馆的本质就其现实而言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辩证命题;用数学集合论的方法得到关于图书馆本质的辩证逻辑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的逻辑学、辩证法特征作出系统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图书馆没有抽象的本质,只有具体的现实的本质;图书馆的本质就其现实而言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图书馆本质的辩证逻辑表达式本质上是一个方程,历史上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每个观点都只是这个方程的一个具体的近似的解。参考文献39。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国平
朋友们好!很高兴回到了我的家乡。今天,我在家乡上海和我的老乡及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今天我是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给哲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在座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翻转课堂、微课程、MOOCs的热潮犹在,"红气球项目"已闪亮登场。祝智庭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大潜力。毫无疑问,技术将继续为教育提供各种难以想象的可能,我们也很好奇,技术还将为人类教育打开什么样更惊奇的大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张以宽
会计哲学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仅就哲学与会计哲学的关系、会计哲学的概念、会计哲学体系的建立,以及会计哲学的指导作用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哲学 会计哲学 会计哲学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未来性 技术 重新域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