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3)
2023(6110)
2022(5124)
2021(4634)
2020(3632)
2019(8542)
2018(8535)
2017(15839)
2016(8929)
2015(9872)
2014(9777)
2013(9803)
2012(9459)
2011(8522)
2010(8743)
2009(8008)
2008(7715)
2007(6847)
2006(6481)
2005(6078)
作者
(26285)
(21863)
(21521)
(20803)
(14048)
(10712)
(9811)
(8495)
(8349)
(7966)
(7694)
(7565)
(7263)
(6868)
(6791)
(6685)
(6548)
(6477)
(6365)
(6189)
(5488)
(5382)
(5163)
(5092)
(4984)
(4863)
(4852)
(4835)
(4453)
(4375)
学科
(38011)
经济(37965)
管理(24791)
(17670)
地方(14299)
环境(13383)
中国(13355)
(12730)
(12150)
企业(12150)
(11156)
方法(9789)
土地(9315)
农业(8569)
数学(8311)
数学方法(8184)
业经(7806)
城市(7557)
资源(7428)
生态(6978)
(6960)
(6956)
(6915)
(6631)
(6198)
经济学(5940)
地方经济(5814)
城市经济(5433)
规划(5406)
理论(5355)
机构
学院(121698)
大学(121182)
研究(45369)
(44707)
管理(44628)
经济(43232)
理学(36804)
理学院(36211)
管理学(35510)
中国(35440)
管理学院(35267)
科学(29965)
(29206)
(23263)
(22716)
中心(22497)
(22146)
(21034)
研究所(20466)
(19836)
业大(19766)
师范(19705)
北京(18694)
农业(17946)
(17851)
(17204)
(17175)
师范大学(15961)
财经(15791)
科学院(14142)
基金
项目(82313)
科学(64362)
研究(60188)
基金(57908)
(50749)
国家(50279)
科学基金(43181)
社会(38027)
社会科(35849)
社会科学(35835)
(33208)
基金项目(31961)
(28354)
自然(28040)
自然科(27206)
自然科学(27202)
自然科学基金(26635)
教育(25707)
编号(24348)
资助(21856)
(19292)
成果(19272)
重点(18630)
课题(17704)
(16602)
(16341)
发展(15483)
创新(15395)
国家社会(15354)
(15246)
期刊
(59474)
经济(59474)
研究(38578)
中国(31644)
(21437)
科学(19138)
学报(18535)
(15908)
管理(14141)
农业(14003)
教育(13900)
大学(13410)
学学(12205)
(12184)
金融(12184)
资源(11092)
业经(10214)
问题(9686)
技术(9567)
城市(8780)
图书(8762)
(8752)
(7323)
财经(6886)
经济研究(6718)
书馆(6676)
图书馆(6676)
现代(6331)
(6295)
国土(6189)
共检索到20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福建省莆田市的城市"生态绿心"规划是一个集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和谐、文化保护为一体的规划。该规划区域位于市主城区中部,向西通过延寿溪与绶溪公园、泗华陂和九华山脉相连,向东联接兴化湾,从而构成山、水、海相呼应的生态廊道,用地总面积约61平方公里。包含4个镇(街道办事处)、62个行政村。村庄居民点面积约13.21平方公里,占城市"生态绿心"总面积的23.1%。城市"生态绿心"的土地利用现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颐  林毅伟  林丽丽  兰宇翔  傅伟聪  郑祈全  董建文  
利用莆田市1995、2005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面积变化和空间转换2个方面分析莆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Markov模型对莆田市未来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进行预测,采用Markov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对未来林地空间格局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995—2015年,林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农用地;农用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建设用地和裸露地;建设用地面积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范少贞  翁爱芳  周卫  兰思仁  廖凌云  修新田  
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凤凰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城市发展对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影响,以期推动风景区生态用地保护与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两者面积总占比均超过70%,其中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林地先增加后减少,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波动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45%。(2)土地利用转移图谱以耕地与林地的相互转换以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两个时序单元中,2010-2015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图谱单元类型与面积更为显著。(3)风景名胜区涨落势图谱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均为耕地,占比分别为39.662%、50.479%;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涨势图谱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33.167%,落势图谱中耕地萎缩面积最大,占55.575%。(4)人口增加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富裕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导致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耕地面积的消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0.609),城镇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面积的积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均为0.683)。文章创新性地揭示了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外围保护地带优化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对于完善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常春  樊杰  陈小良  
论文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基于地域功能及其格局视角,采用整体协调性(C1)和有效协调性(C2)等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态势与地域功能规划的数量协调性、空间协调性、主要协调问题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暮云镇生态空间C1为54%,C2为69.81%,存在较大缺口,应新增面积高达802.95 hm2,绿心建设任重道远,需重点加强东北部—东部山林生态和北部绿带建设;农业空间C1为38.08%,C2为91.28%,转换潜力较大,但应加强区内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提升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空间C1为36.11%,C2为82.94%,增长速度过快,威胁生态绿心功能定位及格局形成,扩展速度与空间布局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濛  濮励杰  张跃进  
沿海开发古已有之,且从未停息。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开发规模和速度也以几何级数增长。现阶段,随着国家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沿海开发建设的大潮已悄然兴起,而同时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银  钟来元  
景观生态学为研究土地利用问题提供科学方法,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又产生景观生态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从城市整体、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三个方面,分析了湛江市城市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认为在景观布局、景观结构、景观类型和景观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对城市绿地景观和居住用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荣第  
本文通过大城市鞍山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践,论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客观性、必要性,及其规划的任务、原则、内容、成果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悦  宋戈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为例,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综合函数评价哈尔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内部子系统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向"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与PSR系统协调度呈正相关,说明PSR各子系统间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张博  刘源远  孙玉涛  
研究目的:运用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大连市的土地利用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但尚有潜力可挖;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欠佳,在未来土地利用过程中应作为改善的着力点。研究结论: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及潜力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侠,张卓冰,彭补拙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 ,在分析了梧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梧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模和布局调整。对合理利用土地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王乐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体系,并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北京市通州新城的案例研究,度量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GIS技术、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绿色空间生态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相关生态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州新城案例研究表明:通州绿色空间的主要生态功能在于废物处理、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非物质性生产方面;农田是通州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大贡献者,贡献率从2001年的47.4%下降到2004年的41.2%,林地贡献率则由14.7%提高到22.7%,其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吴锐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变;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0.68%;从功能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服务性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原材料和食物生产的价值;从结构方面,林地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的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虎  孙茜  张合兵  黄晓东  雷国平  
以石油开采导致短时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典型区域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RS技术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相对生态价值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同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转移量占主导的是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从1987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4,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主导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1987-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并且改善程度小于恶化程度,导致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昉  魏媛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作为土地利用冲突的重要分类,不仅有着与其他土地利用冲突类型的共同特质,也反映了土地利用过程中造成的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协调。文章通过PSIR模型对2004—2013年贵阳市的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的强度进行诊断,并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2004—2013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生态压力和冲突影响逐渐增大,但增加的生态地面积和环保响应在起着缓解冲突的作用;(2)全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强度不高,在波动中有缓慢增长的趋势,综合指数从2004年的0.111上升至2013年的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