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6)
- 2023(4266)
- 2022(3477)
- 2021(3214)
- 2019(5798)
- 2018(5431)
- 2017(10172)
- 2016(5765)
- 2015(6613)
- 2014(6854)
- 2013(6876)
- 2012(6722)
- 2011(6265)
- 2010(6391)
- 2009(6130)
- 2008(6049)
- 2007(5714)
- 2006(5279)
- 2005(5303)
- 2004(4815)
- 学科
- 济(29089)
- 经济(29052)
- 业(15506)
- 管理(15015)
- 农(14215)
- 企(10874)
- 企业(10874)
- 农业(9436)
- 方法(9018)
- 中国(8844)
- 土地(8155)
- 业经(8053)
- 数学(7918)
- 数学方法(7811)
- 制(7448)
- 财(7431)
- 学(7121)
- 地方(6249)
- 银(5716)
- 银行(5716)
- 融(5638)
- 金融(5637)
- 行(5558)
- 发(5223)
- 农业经济(5006)
- 经济学(4732)
- 体(4427)
- 制度(4082)
- 度(4082)
- 发展(4054)
- 机构
- 大学(89005)
- 学院(87794)
- 济(37430)
- 经济(36476)
- 管理(33299)
- 研究(31938)
- 中国(28561)
- 理学(26880)
- 理学院(26549)
- 管理学(26127)
- 管理学院(25940)
- 京(20293)
- 财(20265)
- 农(17186)
- 科学(16834)
- 江(16582)
- 中心(16568)
- 所(15910)
- 财经(14973)
- 研究所(13577)
- 经(13440)
- 北京(13080)
- 农业(12793)
- 州(12771)
- 范(12702)
- 师范(12629)
- 省(12596)
- 业大(12114)
- 经济学(11817)
- 院(11356)
- 基金
- 项目(50856)
- 科学(40378)
- 研究(39696)
- 基金(37373)
- 家(31795)
- 国家(31429)
- 科学基金(26949)
- 社会(25959)
- 社会科(24376)
- 社会科学(24368)
- 基金项目(19039)
- 省(18874)
- 教育(18283)
- 编号(16875)
- 自然(16203)
- 划(16035)
- 自然科(15825)
- 自然科学(15822)
- 自然科学基金(15546)
- 资助(15518)
- 成果(14937)
- 部(12026)
- 课题(11970)
- 重点(11054)
- 发(10841)
- 国家社会(10663)
- 性(10529)
- 教育部(10404)
- 制(10198)
- 人文(10043)
共检索到158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印峰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展,城镇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已成为一种“紧销商品”,其结果导致“隐形”土地市场交易日益活跃,从调查的情况看,不仅范围广,数量多,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以买卖房屋为名,变相买卖土地。城乡普遍存在着这种情况。双方在订立买卖协议时,只字不提土地买卖,而实际上把地价打入房价中,以合法的房屋买卖掩盖非法买卖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交易。仅西峰市1987年至1992年以来,变相买卖土地面积为21749平方米,金额达6532万多元(含附属物作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博
一、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并存着以下几种情况:(1) 国内用地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大部分仍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为数尚少。(2) 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由征收土地使用费改为征收土地使用税、个别城市对个人使用国有土地收取地租。(3)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根据国务院55号令应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各地作法不一。(4) 对土地增值进行征税,全国尚无统一规定,一些城市已开始征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和平 刘永发
所谓土地隐形市场,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地上物、建筑物和附着物的形式而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从中获取大量土地级差收益的行为。从湖北省远安县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土地隐形市场交易有五大特点:一是土地交易数量大。尤其是在城镇区的繁华地段和城乡结合部以及交通要道更为突出。据初步调查,仅鸣凤镇城区进行土地隐形交易的达400多家,交易的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二是交易主体范围广。从土地隐形交易行为的主体范围来看,有国营、集体企业、其它经济组织和个人,也有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远远超出了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范围;三是交易的地价、地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湖平 谢炳庚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生发途径并从制度视角探寻其形成机理,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根源于土地征购市场和一级市场的政府双层垄断性、国家最终所有的模糊性产权结构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制度二元分异下的政府管制失灵。研究发现,存有三条有效率的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路径,即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追求中的三阶优化路径、土地隐形市场双重效应下的疏堵结合路径、土地行政分层分类实施下的刚柔相济路径。积极推进中国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应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湖平 谢炳庚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生发途径并从制度视角探寻其形成机理,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根源于土地征购市场和一级市场的政府双层垄断性、国家最终所有的模糊性产权结构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制度二元分异下的政府管制失灵。研究发现,存有三条有效率的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路径,即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追求中的三阶优化路径、土地隐形市场双重效应下的疏堵结合路径、土地行政分层分类实施下的刚柔相济路径。积极推进中国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应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步入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优化路径;注重土地隐形市场的双重效应,通过诱致性的制度改进和强制性的制度规制及其动态转换协同,步入正负向激励组合效用最大化的制度诱导路径;注重情理与法理的路径依赖,通过柔性执法和刚性执法的细分,步入土地行政刚柔相济的分层分类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湖平
从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概念、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是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各利益主体在土地产权权能流动过程中绕开现行土地法律法规擅自行动而形成的一切土地交换关系之和,通常是指当事人因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或使用类型而形成的土地交易市场;国有土地隐形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农用地隐形市场随着国家农地流转法律的修正完善而逐渐显形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农地非农化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活跃;夯实土地隐形市场研究基础,统筹谋划、积极实践,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关键词:
土地隐形市场 土地市场 显形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然林
规范有序的地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产市场正处于建立和发展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隐形地产市场。隐形地产市场扰乱了正常的城市地产市场秩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确立疏堵并举原则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规范方式,合理分配交易收益,同时加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设,严格市场执法,将其纳入合法的地产市场是整顿城市隐形地产市场的有效途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勇毅 陈渊源
由于感到自己被轻视、不被赏识或不能作为,不少员工躲在公司的犄角旯旮中,发泄着抱怨和不满,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甚至无所作为,慢慢地变成了"边缘人"、"隐形人"……最近,《管好你的"隐形员工"》一书风靡企业界,被捧为管理的"圭臬"。这本书为美国泰纳公司(O.C.Tanner)的管理专家阿德里安.高斯蒂克和切斯特.埃尔顿合著,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独特,仍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浩军
话说隐形广告刘浩军隐形广告,又称间接广告。隐形广告是以非广告形式出现而具有广告渗透作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不是直接宣传和推销产品,或向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企业,而是通过有目的的举办和参与各种有影响力的具体的社会活动,达到与消费者联络感情,扩大企业知名度,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宏新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战略高度上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勇 谭文兵
培育土地市场与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两大中心任务。目前,不管是培育市场还是保护耕地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上,存在着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针对我国目前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率普遍偏低浪费严重的现状,如何通过塑造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内涵挖潜,以缓解非农建设对农地的压力,应是耕地保护的一大重要内容。 一、城乡土地市场经营现状评述 长期以来,我国人为割断城乡地产市场,为保护耕地筑起了农村的围墙。我国《宪法》、《民法》和《土地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学文
贯彻落实《房地产管理法》必须继续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刘学文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是继《土地管理法违》颁布实施之后?又一部土地管理的大法。贯彻落实《房地产管理法》,必须继续清理整顿...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王伟
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和农民的战略选择。认为在单阶博弈中,在政府惩罚力度不足或者惩罚措施难以执行的情况下,农民的最优选择是进入隐形土地市场;在多阶博弈中,如果农民进入隐形市场对政府利益影响较小,采取(进入隐形土地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的均衡解;如果农民采取进入隐形土地市场的行动对政府利益的影响较大,采取(不进入隐形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均衡解;如果存在沉淀成本,双方采取(进入城乡一体化市场,不采取惩罚措施)将是多阶博弈均衡解。该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是改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选择,应当加强相关制度研究,尽快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由分割...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茂军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加快推进,人口增长与"三化"进程峰值处于同一阶段的背景下,保护民生、保障发展、保护耕地(以下简称"三保")的矛盾更加凸显,统筹城乡土地管理与利用的难度日益增大。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三保"的统一,显得迫切而重要。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直在科学谋划、努力推进统筹城乡土地管理改革。大思路:畅通人、地、资金流动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