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3)
2023(20896)
2022(17916)
2021(16628)
2020(14379)
2019(33263)
2018(32959)
2017(63835)
2016(34828)
2015(39628)
2014(39492)
2013(39193)
2012(36214)
2011(32627)
2010(32966)
2009(30739)
2008(30997)
2007(27958)
2006(24699)
2005(22419)
作者
(102944)
(85679)
(85363)
(81359)
(54662)
(41227)
(38949)
(33541)
(32483)
(30966)
(29088)
(28964)
(27538)
(27282)
(26665)
(26478)
(25766)
(25497)
(24852)
(24697)
(21317)
(21214)
(21085)
(19596)
(19234)
(19201)
(19183)
(19178)
(17422)
(17112)
学科
(143589)
经济(143422)
(115601)
管理(110920)
(101028)
企业(101028)
方法(68228)
数学(57258)
数学方法(56403)
(42617)
(41264)
业经(37984)
中国(37239)
(33758)
(29576)
财务(29485)
财务管理(29428)
(28611)
(28088)
银行(27941)
农业(27937)
企业财务(27924)
(26374)
理论(26293)
(26201)
贸易(26182)
地方(26026)
(25433)
技术(24299)
(23911)
机构
学院(506406)
大学(504675)
(202250)
管理(200097)
经济(197728)
理学(171580)
理学院(169735)
管理学(166515)
管理学院(165602)
研究(163806)
中国(130042)
(108317)
科学(101694)
(97618)
(86109)
(83519)
财经(77432)
(77269)
中心(76125)
业大(75542)
研究所(75390)
(70073)
北京(68618)
农业(67623)
(64037)
师范(63403)
(62358)
经济学(60687)
(59034)
财经大学(57294)
基金
项目(332465)
科学(260673)
研究(241338)
基金(240213)
(209165)
国家(207365)
科学基金(178509)
社会(150302)
社会科(142392)
社会科学(142353)
(130873)
基金项目(126515)
自然(117782)
自然科(115054)
自然科学(115022)
自然科学基金(112946)
教育(112445)
(109533)
资助(100940)
编号(99510)
成果(80482)
重点(74347)
(73116)
(70018)
(69665)
课题(68181)
创新(64672)
科研(63979)
教育部(62579)
大学(62186)
期刊
(225355)
经济(225355)
研究(148590)
中国(97454)
学报(79208)
(78490)
(77982)
管理(76517)
科学(72286)
大学(60010)
学学(56539)
教育(54456)
(53429)
金融(53429)
农业(52445)
技术(46865)
财经(38567)
业经(38174)
经济研究(34997)
(32999)
(29659)
问题(29541)
技术经济(26631)
统计(25754)
图书(24939)
理论(24461)
(23629)
(23379)
商业(23333)
现代(23009)
共检索到757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斯文  
随着市场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商业银行正是这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文章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2006年-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使用场外衍生品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效应。然而由于存在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这种正效应并不显著。研究还表明,我国银行使用场外衍生品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斯文  陈熹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以我国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2006-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汇率风险、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资产规模对运用外汇衍生品均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资产质量、流动性水平、资本充足水平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则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在大型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差异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英杰  
基于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商品市场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对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研究认为,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差;当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不同时,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负向影响,当贷款企业规模不同时,则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与企业贷款利率呈正向影响。但是,商业银行提高其信用衍生品的使用比率,对企业贷款利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于凤芹  邢天才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的前提下,验证了衍生工具的使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衍生工具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其中,场外衍生品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场内衍生品的使用则降低了企业价值。因此,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显得非常必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琰  封思贤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模型,从总体和结构层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其绩效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金融衍生品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尤其对非国有银行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更显著;外汇类和利率类衍生品均能显著促进银行绩效的提高,但利率类衍生品对银行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外汇类衍生品;银行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可以调控现金流波动进而提升绩效。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差别化管理金融衍生品的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邵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在宏微观审慎框架下,商业银行积累资本缓冲以抵御未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取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稳健;资本的外部监管使得资本缓冲对绩效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银行绩效有显著的亲周期效应;资本监管平抑银行绩效亲周期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治国  丁日佳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而收入模型是适应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度量模型。本文建立了一个面板数据收入模型,利用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2002年1季度到2011年1季度的季度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家银行净利润16.67%的波动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深圳发展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高于另外两家银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海滨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14家上市银行的有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管理激励理论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各个因素对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影响程度的结论,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俊强  韩琳  李湛  
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CRT交易对银行贷款规模、风险水平与收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CRT交易提高了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而对市场主导型银行的影响并不显著,即CRT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带来银行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与已有理论研究结论不同;由于存在双向作用,CRT交易并未带来银行收益水平的显著改善,对银行风险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最后,对我国CRT市场发展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刚  
本文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发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时间因素的变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也存在不同影响,东部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从供给角度看,这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及各机构的创新能力等有较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闯洋  
文章以BDT模型和Hull-White模型为框架,构建了利率衍生品定价的动态利率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债券进行实证,发现银行间市场债券定价的相对误差波动总体高于交易所市场,而采用Hull-White模型的定价效果要优于BDT模型。然后,采用Hull-White模型对可回售债券定价进行实证,证实了国内债券市场发行的可回售债券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合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力  刘阳  
本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了不良贷款率和贷款增长缺口作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银行集中度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两个变量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但是利用不良贷款率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GMM估计方法发现,我国存在着"集中脆弱性"的现象。最后设计交叉变量分析各省不同经济状况对集中度和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发现银行集中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各个省份是不一样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稳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帆  黄翌飘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外汇衍生品对冲是公司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能否提高公司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外汇衍生品对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可以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带来正的价值效应。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应该发展和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提高制造业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使用衍生品对其信贷扩张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银行持有衍生品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正向拉动信贷增长率约0.1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效应的发挥取决于银行特征变量尤其是资产规模变量,但是独立于信贷供需变量和货币政策变量。因此,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现有的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将银行衍生品业务纳入货币政策视野,加强相应的金融监管,建立具有充分透明度的市场框架,控制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