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7)
- 2023(2426)
- 2022(2161)
- 2021(1971)
- 2020(1674)
- 2019(3878)
- 2018(3963)
- 2017(7603)
- 2016(4248)
- 2015(4566)
- 2014(4746)
- 2013(4924)
- 2012(4675)
- 2011(4545)
- 2010(4701)
- 2009(4260)
- 2008(4265)
- 2007(3758)
- 2006(3595)
- 2005(3436)
- 学科
- 济(18837)
- 经济(18817)
- 管理(12068)
- 土地(9292)
- 学(9183)
- 业(8502)
- 环境(7673)
- 企(6492)
- 企业(6492)
- 农(5843)
- 方法(5477)
- 资源(5378)
- 生态(5344)
- 经济学(5088)
- 和(4868)
- 中国(4866)
- 地方(4310)
- 发(4113)
- 数学(4025)
- 农业(4014)
- 划(3959)
- 数学方法(3945)
- 财(3688)
- 问题(3675)
- 业经(3666)
- 理论(3612)
- 制(3065)
- 规划(2825)
- 环境规划(2760)
- 融(2489)
- 机构
- 大学(64429)
- 学院(62668)
- 研究(24888)
- 管理(23994)
- 济(23157)
- 经济(22542)
- 理学(19996)
- 中国(19963)
- 理学院(19678)
- 管理学(19263)
- 管理学院(19158)
- 科学(17032)
- 京(15837)
- 农(13692)
- 所(13438)
- 研究所(12149)
- 中心(11363)
- 财(11119)
- 业大(11007)
- 江(10857)
- 农业(10523)
- 北京(10324)
- 范(10230)
- 师范(10156)
- 院(9179)
- 省(8821)
- 资源(8421)
- 财经(8388)
- 科学院(8337)
- 师范大学(8324)
- 基金
- 项目(40727)
- 科学(31817)
- 基金(29425)
- 研究(28742)
- 家(26450)
- 国家(26236)
- 科学基金(22019)
- 社会(18013)
- 社会科(17000)
- 社会科学(16993)
- 基金项目(16256)
- 省(15542)
- 自然(14820)
- 自然科(14251)
- 自然科学(14248)
- 自然科学基金(13967)
- 划(13694)
- 教育(12043)
- 编号(11581)
- 资助(11218)
- 重点(9296)
- 成果(9275)
- 发(8961)
- 部(8870)
- 计划(7799)
- 创(7797)
- 课题(7782)
- 科研(7723)
- 国家社会(7433)
- 创新(7315)
共检索到10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玲玲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实施耕地休耕制度是保护土壤和解决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能否对休耕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又是保证休耕制度持续推进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耕地休耕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和梳理总结美国土地休耕及我国退耕还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耕地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思路。
关键词:
土壤保护 休耕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雨蓉 龙开胜
通过文献总结、案例归纳以及理论建构,分析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导致了森林、草地等覆被变化和土地景观格局、利用效率变化;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产权、合同及参与者意愿,技术、监管与策略,生态补偿与文化和信任的适应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普遍性因素。围绕土地利益格局这一核心,构建了基于净收益、持续性和配合度的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提出土地利用者基于净收益水平,从持续性和配合度两个方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机制,为改进和创新生态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荻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休耕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政策效果和衍生问题,以期为中国推行休耕制度试点、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休耕政策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萍
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手段,能衡平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
关键词:
轮作休耕 生态利益 生态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宝珠 陈煌 王金霞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2)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3)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难点就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国内外实践及研究进展表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最低应能弥补农户机会成本,对成本的充分补偿还应包括环境服务的提供成本或实施成本,出于公平考虑则应纳入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测算、纳入利益相关者意愿的补偿标准制定和竞标机制实践、基于退耕还林环境价值评估的生态价值补偿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综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根紧 何婧
本文根据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从补偿机制的内涵、补偿对象、补偿主客体、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方面阐述了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研究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基础 补偿机制 综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素波 王耀东 耿晓媛
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生态补偿修复自然生态创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章从生态文明绿色和谐发展观角度出发,基于历史计量研究与层级划分的方法从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生态补偿意愿、生态补偿应用4个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机制结构不完备,虽有专家学者构建出系统的生态补偿体系,但大多是就"生态补偿"谈"生态补偿",缺乏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具体深入研究;(2)生态补偿标准在制定时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且缺乏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3)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一旦市场补偿机制发生失灵状况,会使政府承担巨大的生态补偿资金压力。因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4点政策启示;(1)构建结构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补偿各相关主体的互动机制研究;(2)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标准,并根据时期、地域与环境不同而适时调整;(3)扩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降低交易费用对生态补偿项目效果的影响;(4)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该研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综述 研究展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建卿 靳乐山
根据中国的研究现状,介绍生态补偿的背景、定义、理论基础,从生态补偿的研究对象、补偿主体、运行机制和实施进程4个角度论述生态补偿机制,概述了生态补偿评价的主要方法和内容,指出中国生态补偿面临着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可持续性和跨系统研究以及急需构建一个社会参与和统一操作平台的挑战。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理论 机制 评价 挑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芬 时保国
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几个层次对生态补偿进行综述,通过分析评价已有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最终找出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领域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内涵 理论基础 理论研究 实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毓琪 陈珂
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进行了详细综述,归纳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在流域生态补偿上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提出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补偿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秀丽 孙铄铄 严曙光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在林业生态破坏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下的林业生态环境受损的补偿制度,在林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有偿使用。对林业生态补偿的内涵、主体、客体、标准及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评述,指出林业生态补偿研究重点和难点是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目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影子项目法和边际机会成本法等。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林业生态补偿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应朝向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林业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林业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评估 研究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