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6)
- 2023(12928)
- 2022(10509)
- 2021(8984)
- 2020(7665)
- 2019(17192)
- 2018(16535)
- 2017(31966)
- 2016(17677)
- 2015(19938)
- 2014(19750)
- 2013(19810)
- 2012(18833)
- 2011(17086)
- 2010(17111)
- 2009(15954)
- 2008(15879)
- 2007(14404)
- 2006(12418)
- 2005(11100)
- 学科
- 济(81174)
- 经济(81084)
- 管理(51656)
- 业(51167)
- 企(41089)
- 企业(41089)
- 方法(40836)
- 数学(36554)
- 数学方法(36292)
- 财(21668)
- 农(20350)
- 中国(19335)
- 业经(19239)
- 贸(17911)
- 贸易(17909)
- 易(17428)
- 学(16262)
- 农业(13883)
- 务(13672)
- 财务(13659)
- 财务管理(13624)
- 融(13608)
- 金融(13606)
- 制(13543)
- 地方(13542)
- 企业财务(12962)
- 银(12838)
- 银行(12777)
- 产业(12634)
- 行(12124)
- 机构
- 大学(272566)
- 学院(268644)
- 济(113232)
- 经济(111122)
- 管理(102493)
- 研究(91428)
- 理学(89425)
- 理学院(88402)
- 管理学(87026)
- 管理学院(86526)
- 中国(68183)
- 科学(57538)
- 京(56255)
- 农(54410)
- 财(51483)
- 所(47534)
- 业大(45303)
- 农业(43664)
- 研究所(43565)
- 中心(42258)
- 财经(41789)
- 江(39407)
- 经(38126)
- 经济学(35990)
- 北京(34829)
- 范(33268)
- 经济学院(33093)
- 师范(32776)
- 院(32164)
- 财经大学(31270)
- 基金
- 项目(184087)
- 科学(144122)
- 基金(135456)
- 研究(126925)
- 家(121008)
- 国家(120042)
- 科学基金(101712)
- 社会(82564)
- 社会科(78588)
- 社会科学(78560)
- 基金项目(71829)
- 省(71244)
- 自然(67106)
- 自然科(65631)
- 自然科学(65607)
- 自然科学基金(64509)
- 划(61043)
- 教育(58537)
- 资助(55099)
- 编号(49221)
- 重点(41893)
- 部(41039)
- 成果(39454)
- 发(39070)
- 创(38504)
- 科研(36422)
- 创新(36092)
- 计划(35515)
- 国家社会(35315)
- 教育部(34855)
- 期刊
- 济(114825)
- 经济(114825)
- 研究(74293)
- 学报(51246)
- 农(47231)
- 中国(46426)
- 科学(42669)
- 财(39749)
- 大学(37222)
- 学学(35293)
- 管理(33481)
- 农业(31381)
- 融(25064)
- 金融(25064)
- 教育(22581)
- 财经(21255)
- 技术(20467)
- 经济研究(19684)
- 业经(18357)
- 经(18185)
- 业(17361)
- 问题(16221)
- 贸(15593)
- 国际(14189)
- 版(14038)
- 技术经济(13940)
- 统计(13230)
- 图书(13167)
- 商业(13059)
- 业大(12758)
共检索到384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芸
现实社会中,信息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从狭义来看,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各个主体在ICT拥有数量上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金 赵冬梅
文章通过对2007年至2009年ideas经济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字鸿沟论文的统计分析,选取了13个数字鸿沟影响因素,运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从复杂的因素以及因素链中,找出影响数字鸿沟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构造了一个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有利于了解数字鸿沟形成发展机理,可为制定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健 邬晓鸥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欣怡 周亚虹
数字鸿沟是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从形成因素来看,有互联网接入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应用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数据信息资源享有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据思维方式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有代际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贫富差距,带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不平等,对公平、数据资源共享、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数字鸿沟形成因素和影响,需要从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普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区域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缩小等方面进行数字鸿沟的治理。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中国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艳辉 郝敏
基于数字鸿沟分层(接入层、使用层、知识层)的视角,构建了数字鸿沟成因和发展模型,建立了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专家数据,然后运用DEMATEL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若男 克甝
选取2014-2022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结论:数字鸿沟是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显著因素;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使用鸿沟,但有向结果鸿沟转移的趋势;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呈边际递增趋势;数字鸿沟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中部地区的特征;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减缓产业结构升级速度,阻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芸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从Lolyd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 ,也在全球产生了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各个区域之间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指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
因特网 信息技术 比较研究/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区域“数字鸿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资源 分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龚晶 刘鸿雁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多种优势,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以及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门槛较高,将一些迫切需要教育但素质较低的人排斥在外,因而会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本文以北京市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对上述争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避开受众素质水平对参与程度的制约,使农村信息化惠及更多农民,从而成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种机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茶洪旺 罗廷锦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将进一步加深贫困,缩小"数字鸿沟"是当下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从4个维度分别构建贫困和"数字鸿沟"指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贫困和"数字鸿沟"的综合指数,通过FGLS回归分析和PVAR脉冲响应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云南16个地州市地区间的贫困差距与"数字鸿沟"仍在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数字鸿沟"与贫困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基于研究所得到的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贫困 精准扶贫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志远 毛宇 蔡依婷
[目的/意义]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方法对S市D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现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S市D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在“接入沟”“意识沟”“环境沟”与“能力沟”等方面与S市D区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须从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经济要求、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意识与技能、增强基层公务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来弥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廷锦 茶洪旺
由于人们共享信息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仅拉大贫富差距,还影响人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导致越是贫困的地区,"数字鸿沟"越大;区域间"数字鸿沟"越大的地区,贫困程度越深。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鸿沟"和贫困指数,通过皮尔逊检验、OLS回归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有61.6%的贫困指数变化可以通过"数字鸿沟"指数的变化来解释。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缩小"数字鸿沟"可以破除"数字鸿沟"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贫困。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反贫困 贫困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付立宏
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问题。数字鸿沟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企业之间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危害波及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与社会稳定。数字鸿沟的治理应从国际电信合作、电信普遍服务、调动IT企业的积极性、发展信息化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网络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表现形式 影响 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