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0)
- 2023(3823)
- 2022(3305)
- 2021(3264)
- 2020(2790)
- 2019(6313)
- 2018(6379)
- 2017(12973)
- 2016(7272)
- 2015(8304)
- 2014(8410)
- 2013(8642)
- 2012(8229)
- 2011(7417)
- 2010(7796)
- 2009(7512)
- 2008(7534)
- 2007(7232)
- 2006(6821)
- 2005(6427)
- 学科
- 农(43725)
- 济(32378)
- 经济(32334)
- 业(29789)
- 农业(29035)
- 管理(14524)
- 业经(12282)
- 制(10081)
- 企(9706)
- 企业(9706)
- 农业经济(9663)
- 中国(9267)
- 村(8898)
- 农村(8893)
- 方法(8061)
- 发(7777)
- 劳(7495)
- 劳动(7490)
- 地方(7343)
- 财(7301)
- 数学(7172)
- 土地(7163)
- 体(7047)
- 数学方法(7019)
- 银(6747)
- 银行(6746)
- 发展(6712)
- 展(6699)
- 收入(6594)
- 贸(6451)
- 机构
- 学院(106475)
- 大学(100631)
- 济(48120)
- 经济(47047)
- 农(41217)
- 管理(40325)
- 研究(37019)
- 中国(35074)
- 理学(33500)
- 理学院(33219)
- 管理学(32729)
- 管理学院(32554)
- 农业(30886)
- 业大(22517)
- 财(21789)
- 京(21423)
- 科学(20946)
- 所(19968)
- 中心(19733)
- 江(19445)
- 农业大学(18144)
- 研究所(17182)
- 省(16194)
- 财经(15856)
- 业(15164)
- 州(15074)
- 经济管理(14992)
- 银(14803)
- 银行(14280)
- 经(14184)
- 基金
- 项目(60835)
- 研究(49633)
- 科学(47538)
- 基金(42777)
- 家(35974)
- 国家(35486)
- 社会(31288)
- 科学基金(29981)
- 社会科(29038)
- 社会科学(29029)
- 省(25738)
- 农(24903)
- 编号(23132)
- 基金项目(22761)
- 教育(21088)
- 划(19734)
- 成果(18893)
- 资助(17221)
- 自然(17124)
- 自然科(16666)
- 自然科学(16665)
- 自然科学基金(16346)
- 课题(14844)
- 发(14758)
- 部(14147)
- 性(13894)
- 业(13397)
- 制(13256)
- 重点(13170)
- 发展(12539)
共检索到185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常乃勤 方纯
中国农业银行举办的国营农场贷款,其中有一个职工工资可否贷款的问题,在一个时期,曾经是信贷工作的“禁区”,似乎当然不属于贷款的范围,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我们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戈珠
一个国家的人民,无论什么阶级或什么职业,都容易满足于小小的成功,而不进行重大改革的时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应当寒心的。——日本中江兆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修齐
国营农场一般都是大型企业,除拥有现代化大农业外,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都有较大规模,统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国营农场的统计工作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矛盾异常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完成统计服务和监督的重任是很难的。一、《统计法》在国营农场宣传不力,贯彻执行不坚决《统计法》颁布施行已三年多了,但不象其他“法”那样,广泛的宣传,引起人们的关注。一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剑良
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改革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原苏联、东欧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对国营农场的改革采取了私有化的办法。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存在的问题很多。有的被迫放慢甚至停止了私有化步伐。我国国营农场的产生,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农场的发展也曾起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营农场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国营农场究竟向何处去?根据我国国情,私有化的办法看来是行不通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国营农场,并提出一条新的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建国 王克如 李少昆 李栓明 王琼
【目的】研究基于国营农场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下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功能、以及设计和实现方法。【方法】以新疆兵团农场为例分析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特点,合理划分角色和功能,使用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软件结构模式,基于.net技术体系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结果】开发了适用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兵团130团场进行试运行,系统融合RS和GIS技术,提供了信息采集、录入、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国营农场生产管理要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系统采用基于服务的软件结构,将数据访问封装为Web服务,初步提供异构系统数据共享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朝华
本文依据国家农垦系统的档案和相关统计资料探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为什么要创办国有农场,以及创办的成效如何。基本结论:创办国有农场是新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战略举措之一,国家领导层希望由国有农场作样板,引领和推动全国农业的集体化和现代化。国有农场自创建以来开垦了大片荒原,生产了大量农副产品,发展了非农产业,实现了高速成长。但由于其内在的制度局限,未能摆脱效率低、成本高和大量亏损的被动局面。国有农场的经营不善还含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即国家为积累工业发展资金,通过行政统制汲取农业剩余,给农场的运营绩效带来深远的负效应。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而大量接收安置城镇知识青年和其他富余人员,也妨碍国有农场效...
关键词:
国营农场 农垦 农业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海平
农场或农户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海南省农垦88个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证据,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等角度考察农场天然橡胶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与橡胶生产规模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胶农场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有其生产规模的最优边界;当前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橡胶天然橡胶最优的生产规模是年末面积约为13000~20000亩。
关键词:
橡胶农场 生产规模 效率 海南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劳动保障部工资所课题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冯超
为分析全国各省职工工资差异的原因,本文运用统计方法将其分解为生产率指数和行业构成指数,并通过分析人均区域生产总值和职工工资的相关性来判断政府在职工工资收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生产率的差异,而不是由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所导致;此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职工工资差距远远小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关键词:
职工工资 生产率 产业结构 转移支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景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延林
湖南省滨湖地区(含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地区)国营农场总人口41.6万,耕地90.0万亩。农业基本形成粮食、棉花、麻类,甘蔗、生猪、水产、养殖七大生产基地,工业基本形成制糖,、纸、纺织、食品饮料、建材、饲料六大支柱。 农场人口和耕地面积仅占滨湖地区的2.9%和5.6%,但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地区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益阳地区财政收入的80%来自农垦。大通湖农场土地面积相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玉勋 李金 李彦平
目标规划法在国营农场相对效率估计中的应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经系刘玉勋,李金,李彦平一、问题的提出效率是生产经营成果和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对比值,它表示投入到生产经营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动用情况。通常可利用资金、劳动、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于潇 韩伟 郧文聚 吴克宁 魏洪斌 杜国明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1985—2013年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实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趋势呈"V"字形,其主要障碍因素从初期的响应系统,演变为研究期末的压力和状态系统;在土地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压力、负面环境影响不断增大的同时,人类也对自身行为进行了的调整,采取对策进行对系统环境胁迫进行了积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开文 原正军 王小雪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现存制度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润,加上生产技术水平高、制度创新成本较小、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家庭农场才得以陆续成功兴办。因此,必须出于一定的客观动因,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具备应有的条件,家庭农场才会水到渠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这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