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0)
2023(14839)
2022(12838)
2021(11827)
2020(10226)
2019(23449)
2018(23079)
2017(45583)
2016(24721)
2015(27684)
2014(27399)
2013(27663)
2012(25570)
2011(22568)
2010(22765)
2009(21383)
2008(21513)
2007(19268)
2006(17244)
2005(15766)
作者
(71642)
(59257)
(58976)
(56229)
(38079)
(28437)
(26737)
(23155)
(22633)
(21590)
(20389)
(20163)
(19102)
(18822)
(18350)
(18178)
(17723)
(17296)
(17013)
(17012)
(14693)
(14670)
(14431)
(13604)
(13224)
(13220)
(13165)
(13164)
(11903)
(11833)
学科
(111472)
经济(111336)
(98535)
(88833)
企业(88833)
管理(87479)
方法(52700)
数学(42942)
数学方法(42531)
(35211)
业经(32597)
(32296)
中国(25906)
(25850)
财务(25784)
财务管理(25743)
企业财务(24469)
(22849)
农业(22811)
技术(20623)
地方(19993)
理论(19397)
(18688)
(18581)
贸易(18570)
(18448)
(17977)
(17629)
(17246)
(15821)
机构
学院(360807)
大学(359301)
(151648)
管理(150050)
经济(148497)
理学(128815)
理学院(127572)
管理学(125745)
管理学院(125096)
研究(113865)
中国(89183)
(76406)
(72678)
科学(66946)
财经(57659)
(56695)
(56055)
(54567)
(52308)
中心(51882)
业大(50815)
研究所(50603)
北京(48693)
经济学(45143)
(43844)
(43614)
农业(43544)
师范(43266)
财经大学(42676)
商学(41121)
基金
项目(235220)
科学(186784)
研究(175447)
基金(172266)
(147588)
国家(146259)
科学基金(128116)
社会(111722)
社会科(105973)
社会科学(105943)
(91677)
基金项目(91387)
自然(82872)
自然科(80981)
自然科学(80962)
教育(80004)
自然科学基金(79570)
(75677)
资助(71810)
编号(71487)
成果(57403)
(52647)
重点(51656)
(50718)
(49509)
课题(48332)
创新(46677)
教育部(45842)
国家社会(45576)
人文(45542)
期刊
(173234)
经济(173234)
研究(110296)
中国(66462)
管理(59684)
(59613)
(51323)
学报(50039)
科学(48095)
大学(38927)
学学(36732)
教育(35947)
农业(35216)
(34400)
金融(34400)
技术(32853)
财经(29414)
业经(29215)
经济研究(26306)
(25189)
问题(22654)
技术经济(20720)
(20213)
理论(17792)
现代(17691)
(17322)
财会(17152)
商业(16809)
图书(16321)
科技(16104)
共检索到540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君彩  王保平  
国有企业集团持续不断的扩张进程中,对外投资所形成的经营主体纵向组织层级日渐增多。委托代理链条相应拉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投资链条非理性无序延伸下。所衍生的投资管理混乱、资本控制弱化、代理成本膨胀、投资收益萎缩、经营风险激增、财务信息虚假以及内部舞弊现象泛滥等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增加了委托代理成本,降低了国有企业集团的资本运营效率。本文在对一家省级国有企业集团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后认为,必须关注由于投资链条过度延伸而引发的种种问题,理性地选择适度的投资组织层级。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辩证认识国有资本投资链条纵向延伸所引发的代理成本与规模效益的"双刃剑"问题。注意投资链条的适度性,从而减轻由于代...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媛媛  韩艳锦  张琪  
附属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其资源配置效率因产权和组织结构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附属于企业集团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现金流的"互动"、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金字塔结构等三方面探究集团运营对成员企业投资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一成员企业的投资水平与其自有现金流水平高度相关,但与其他成员企业的现金流水平相关性较弱,且多元化扩张加重了其成员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金字塔层级可以抑制过度投资的发生,而与投资不足都未显著相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卢闯  张文婷  焦焰  
以2015—2019年的国有企业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探究了公司高管与所属集团负责人的薪酬—级别倒挂对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薪酬—级别倒挂程度越高,公司的环保投资水平越高,上级目标迎合动机和自我价值实现动机是上述作用的主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处于重污染行业、位于环保重视程度较高或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越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敬永春  
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集团形成的他组织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因为来源于外部行政他组织力量而产生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管理问题:集团管理缺乏自组织机制,管理关系混乱,业务管理融合程度低,管理整合难以实现和管理失控风险很大。基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集团管理问题的相应思路和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冀湘  
国有企业集团是指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核心井通过资产纽带联合形成、具有统一经营活动功能的企业群体。其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有两种类型:(1) 企业之间形成了母子公司关系,且母公司是国有企业;(2) 企业集团的主体是相互参股联合的多个国有企业。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第一种类型的国有企业集团。国有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客观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作为所有者,如何对集团化经营中的国有资产有效实施产权管理的问题。本文仅对如何加强国有企业集团产权管理的有关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丽霞  欧亦兰  
国有企业集团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产权特征、政治特征和作为一种复杂层级组织产生的组织结构特征,由此导致预算管理中存在比一般企业更严重的预算松弛、责权利关系不明确问题,也产生了预算目标的制定受到行政约束、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预算缺乏实质性的控制等特殊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的动力机制,组建集团内部经理人市场,制定既能体现国家政治要求又能对集团战略提供支持的预算目标,实现对子公司预算管理的实质性控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邵军  刘志远  
通过对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损害其成员企业的价值。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大和规模大的成员企业,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活动对其价值的损害比较显著。民营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有利于其成员企业价值的提升,尤其是规模小的成员企业受益于集团内部的资本配置活动。中央政府为最终控制人的集团,其内部资本配置活动有利于成员企业价值的提升,集团内部资本配置尤其使规模小和存在融资约束的成员企业受益;地方政府为最终控制人的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活动往往不利于其成员企业价值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馨子  牛煜皓  张修平  
以2009-2015年A股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集团内公司的金融投资行为是否具有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成员企业的金融投资水平大幅上升时,之后年度集团内其他成员企业的金融投资会显著增加;当被传染企业的业绩考核压力较大或主业业绩下滑时,上述传染效应会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传染效应主要发生在内外部监督较弱的集团成员企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加全面地评价国有企业财务行为和业绩考核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以2007-2011年应用过衍生品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用衍生品及其投机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担心企业应用衍生品尤其是应用衍生品的投机行为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并且这种担心超出了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的监督来保障自身利益的意愿,因此,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减少对那些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投资,大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证据还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并不普遍,份量也较轻;衍生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亦不普遍并且应用的程度很低,大多数应用衍生品的公司是为了套保,但一旦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以2007-2011年应用过衍生品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用衍生品及其投机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担心企业应用衍生品尤其是应用衍生品的投机行为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并且这种担心超出了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的监督来保障自身利益的意愿,因此,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减少对那些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投资,大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证据还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并不普遍,份量也较轻;衍生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亦不普遍并且应用的程度很低,大多数应用衍生品的公司是为了套保,但一旦投机则非常严重;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成长性,而反感其业绩与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钱婷  武常岐  
本文研究了在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企业集团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发挥集团治理优势,改善国有企业突出的管理层代理问题。基于国有企业集团上市成员企业数据,本文分析了组织层面、业务层面和人员层面的集团治理策略在抑制国有企业管理层代理问题的效果。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成员企业与集团业务紧密度、增加拥有商务背景的集团兼任人员三项集团治理策略,加强对成员企业管理层的治理,降低成员企业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本研究表明,合理设计集团治理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效果;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层代理问题的治理效果除了要治理"信息不对称",更重要的是治理"知识不对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沫  
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国有企业集团管控问题的研究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本文结合A企业集团案例对现有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