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3)
2023(17794)
2022(15277)
2021(14127)
2020(12053)
2019(27200)
2018(26902)
2017(51759)
2016(28520)
2015(31823)
2014(31795)
2013(31452)
2012(29143)
2011(25916)
2010(26175)
2009(24530)
2008(24820)
2007(22452)
2006(20003)
2005(18357)
作者
(83674)
(69703)
(69243)
(66137)
(44565)
(33429)
(31401)
(27082)
(26397)
(25278)
(23750)
(23748)
(22388)
(22243)
(21918)
(21235)
(20855)
(20628)
(20162)
(19916)
(17419)
(17303)
(16913)
(15995)
(15670)
(15623)
(15528)
(15424)
(14095)
(13874)
学科
(116186)
经济(116012)
(105228)
管理(100439)
(95173)
企业(95173)
方法(51257)
数学(40748)
数学方法(40230)
(39230)
(34878)
业经(34873)
中国(29029)
(28835)
(27562)
财务(27486)
财务管理(27441)
企业财务(26125)
(24153)
农业(23835)
理论(22117)
技术(21974)
(21097)
(20795)
地方(20671)
(19891)
(19458)
贸易(19446)
(19081)
银行(19025)
机构
学院(413915)
大学(413386)
(164044)
管理(163986)
经济(160439)
理学(140545)
理学院(138997)
管理学(136694)
管理学院(135933)
研究(135556)
中国(104661)
(88785)
科学(83695)
(82233)
(69935)
(68823)
财经(64379)
(63466)
研究所(61875)
业大(61424)
中心(61295)
(58349)
北京(55983)
农业(54750)
(52073)
师范(51521)
(50531)
(49110)
经济学(48810)
财经大学(47608)
基金
项目(271654)
科学(214222)
研究(198657)
基金(197984)
(172098)
国家(170606)
科学基金(147435)
社会(125506)
社会科(118817)
社会科学(118785)
(106179)
基金项目(104575)
自然(96149)
自然科(93910)
自然科学(93887)
自然科学基金(92254)
教育(90795)
(88443)
资助(81541)
编号(80311)
成果(66008)
重点(60347)
(59890)
(57808)
(56596)
课题(55309)
创新(53465)
(52295)
科研(51730)
国家社会(51437)
期刊
(189801)
经济(189801)
研究(125011)
中国(81516)
(68010)
学报(66420)
管理(65624)
(65559)
科学(60970)
大学(50931)
学学(48147)
农业(44683)
教育(44317)
(38705)
金融(38705)
技术(36405)
财经(33006)
业经(31954)
经济研究(28843)
(28332)
(24685)
问题(24563)
技术经济(21585)
(20421)
现代(19793)
科技(19608)
理论(19572)
财会(19149)
图书(19021)
商业(17990)
共检索到62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沛华  惠国安  
四十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就是探讨合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边界的过程。现阶段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得以增强,这对企业经理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国企经理人的声誉机制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声誉对经理人的激励效应。声誉机制有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一,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以外部竞争压力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其二,明确的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边界,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声誉机制的激励效应能够促使经理人更为重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减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以声誉机制的视角能够对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为改革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的长期绩效提供了理论分析视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明明  李善民  史欣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进行反腐败"持久战"。十八大之后持续的重拳反腐给中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八项规定"出台作为标志性的外生冲击事件,采用DID模型检验了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反腐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明显下降;反腐败会降低国有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但却有利于国有企业价值的提升;反腐败对国有企业绩效和价值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国有企业高管的隐性激励效果来实现的。本研究为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为以后研究反腐败提供了基础框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亚达  徐虹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理人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非常突出,致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处于经营亏损或亏损的边缘,这不仅损害国家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且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西方现代公司制企业虽然也存在经理人行为短期化现象,但情况比我国要好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明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声誉激励正逐渐成为现代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机制的现实进行考察,然后对经营者声誉激励机制进行单阶段和多阶段博弈分析,进而结合国企实际,提出建立国企经营者声誉激励机制的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艳  石磊  
重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完善企业家职能分工、避免经营代理人在企业合约不完全条件下将个人成本外化而使企业受损的必然要求。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竞争理论,并根据经营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在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时注重引入隐性激励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再胜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根本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本文认为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进而指出 ,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 ,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的“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的根本原因。最后 ,文章给出了简要总结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健  唐继平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已由心理学、教育学扩展到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在企业员工激励中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弥补显性激励的不足。本文通过迁移布罗菲和古德的"五步模型",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循环模型,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员工隐性激励机制的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琦  
本文在论述经营者声誉激励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实施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所面临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俞  陆舞鹄  
本文基于对声誉实施机制的分析,指出重复博弈、可预期的未来利益、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有效的排斥行为是声誉制度实施的四大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中国当前政府官员声誉激励中存在有效预期缺乏、信息渠道不畅、排斥机制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建构我国政府官员声誉制度的具体措施:(1)确定官员激励中的利益原则;(2)改革官员职务晋升制度;(3)确立信息公开制度;(4)加大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处罚力度;(5)营造一个歧视机会主义的社会环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马力  黄梦莹  马美双  
工程质量体现着建筑承包商对业主和社会的信誉与责任,由于承包商掌握更多在建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而业主和公众处于信息弱势的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承包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不利于业主的行为。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保障投资者经济利益和工程项目用户财产与生命安全的关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建筑承包商作为代理人,在与委托人签订契约的显性激励与市场声誉的隐性激励下的效用函数,得到有效激励实现的条件和提高激励效应的途径,指出声誉的隐性激励与契约的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作用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对如何有效地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下建筑承包商的激励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微  唐伟  
近年来,大多数国有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普遍存在着激励方式滞后、激励手段匮乏等问题,引起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本上升、知识型员工跳槽频繁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所以,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力,成为了目前很多企业的重要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根据KANO模型数据分析员工满意度,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策分为急需改进的因素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长福  
激励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职能和抓手,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大致经历"精神激励-偏重物质激励-综合激励"三个演进阶段。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存在导向不明确、效能不到位、制度设置不合理、配套措施协同不得力等问题。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已有的激励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将各种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因企因地因时制宜,多维度、全方位研究制定激励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激发各级各类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黎明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国有企业改革,而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关键的环节。文章立足于经济学视角,对当前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西部国有企业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激励制度,提高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