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1)
- 2023(11452)
- 2022(9764)
- 2021(8795)
- 2020(7510)
- 2019(16768)
- 2018(16743)
- 2017(30910)
- 2016(17060)
- 2015(19041)
- 2014(19149)
- 2013(18794)
- 2012(18043)
- 2011(16648)
- 2010(17437)
- 2009(16830)
- 2008(16803)
- 2007(15521)
- 2006(14565)
- 2005(13946)
- 学科
- 济(86114)
- 经济(85993)
- 管理(52226)
- 业(44186)
- 企(38227)
- 企业(38227)
- 方法(26129)
- 中国(22572)
- 制(21612)
- 数学(21584)
- 数学方法(21291)
- 财(20905)
- 学(20626)
- 地方(20171)
- 业经(18415)
- 农(18383)
- 体(15808)
- 融(14742)
- 金融(14739)
- 银(14649)
- 银行(14613)
- 行(14081)
- 地方经济(13394)
- 理论(13387)
- 体制(12346)
- 农业(11728)
- 环境(11701)
- 和(11636)
- 贸(11094)
- 贸易(11082)
- 机构
- 大学(260674)
- 学院(254416)
- 济(112185)
- 经济(109804)
- 研究(97295)
- 管理(87701)
- 中国(74533)
- 理学(71955)
- 理学院(71046)
- 管理学(69861)
- 管理学院(69353)
- 财(58131)
- 京(56620)
- 科学(56093)
- 所(50603)
- 研究所(44817)
- 江(43879)
- 财经(43336)
- 中心(42773)
- 农(41322)
- 经(38896)
- 北京(36762)
- 经济学(36254)
- 范(36097)
- 师范(35710)
- 院(34304)
- 州(33448)
- 业大(33346)
- 省(31959)
- 经济学院(31937)
- 基金
- 项目(151766)
- 科学(118538)
- 研究(113018)
- 基金(109468)
- 家(96345)
- 国家(95121)
- 科学基金(79393)
- 社会(73459)
- 社会科(69430)
- 社会科学(69408)
- 省(58195)
- 基金项目(55280)
- 教育(52848)
- 划(49218)
- 自然(48230)
- 自然科(46997)
- 自然科学(46977)
- 自然科学基金(46143)
- 资助(45636)
- 编号(43974)
- 成果(40168)
- 重点(35343)
- 部(34559)
- 发(33534)
- 课题(33171)
- 制(32359)
- 国家社会(31146)
- 创(30762)
- 教育部(30026)
- 性(29981)
共检索到433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国家所有制的改革迄今为止仍表现为不放弃国家所有权的经济权利下放的改革。其目的是使经济的决策和运营过程能尽可能地接近市场供求和接近现实。然而,随着改革的日见成效和不断深入,不断下放的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基础——国家所有权之间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因此,这种下放就必然使国家所有权成为疑问,——即它的存在形式是必需的吗?我们能否找到其存在的必然联系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的经营权与国家所有权的分离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进一步,亦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经济结构的计划调节是否必须以国家所有权作基础呢?所有这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锡麟 黄卫星
围家对国营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己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原则写入《企业法》之中,成为改革的法律根据。但是,这并不意味对“两权分离”理论研究的终结,相反,客观上需要我们继续追踪改革实践的新信息,不断深化对“两权分离”理论的认识,他之更有效地指导改革实践。本文试图分析现有“两权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庄沅树
国家所有制与股份制庄沅树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国之初,主要依据大规模的国有化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这种国家所有制主要表现为以国家行政权力行使对经济的国家所有权,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建立在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相对...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湘舸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无论从宏观上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微观上企业内部股权实现多元化,都需要整个经济监管方式随之进行调整完善。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方式,审计监督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立足自身独特优势,服务保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 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党和国家对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一要高速发展;二要保证公有制不变;三要保证共同富裕。换句话讲,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以高于资本主义的速度迅速发展,同时又要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资金缺乏的基础上保证不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并且保证保持高度的就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总体设想,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加速商品经济发展,减轻和缩短商品市场经济向未来经济分娩的痛苦的过渡阶段。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市场商品经济,它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加速商品经济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炎炯
社会所有·全民所有·国家所有王炎炯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在马恩的精典论述中,“公共所有”、“社会所有”、“国家所有”等概念有所区分但未严格区分。作者不同意将“全民所有”与“国家所有”等同起来,目前我国的全民所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尤丹
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导致的处置权虚置,当前被视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制度问题。长期缺乏权利主义的专利法实践,导致以发明国有化为前提的发明奖励制度成为社会认知职务发明制度的惯性逻辑。实际上,2000年专利法改革已经从立法上完全否定了职务发明权属国家所有。但是,科研市场化和公共科研体系的并存,使得职务发明制度适用及其改革仍然难以回避公有制框架下国家所有权与专利权的内在冲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丽 马程程 张森林
"混合所有制经济"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认为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其地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基于非公有制经济视角,还有许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如思想顾虑较多、自身素质相对低下,投资主体权利不平等、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力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政 马泽忠 肖禾
本文将林权改革目标与森林分类经营理念相结合,从委托代理视角出发,分析了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国家所有权实现路径,以及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的创新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振坤 夏济人
我国的全民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国有经济从国有企业经营转变成了国有资本运营。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就是要实现国有资本的主体调控作用和保值增值功能。必须根据国有资本的主体性和政治性、代理性和监督性、资本性和保障性等基本特性,对全民所有权及国有权的行使进行理性化规范:构建有效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和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审计制度。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国有资本性质 国有权行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宁一非
对经济人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及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迄今,流行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但是都存在问题。本着理论的彻底性和现实的客观性,从这两种相对的观点出发进行探讨———突出分析经济人范畴的层次、构成及自利性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的关系,却可以得出,经济人是不能被否定的,公有制也不能被经济人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通)的联系,可以同时共存与发展。承认、运用和进一步探讨经济人与所有制的关系,对公有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经济人 所有制 公有制 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君辉
这块土地属国家所有浙江江山市土地管理局李君辉读了《中国土地》1995年第12期“这块地属国家还是属集体?(案例讨论题)”后,笔者认为,这块土地应依法属于国家所有。其理由是:一、某县手工业社虽因长期亏损,于1986年6月破产解散,在清产抵债时将一间面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宏雷
这块地应属国家所有吉林长春市土地管理局任宏雷我认为"这块地属国家还是属集体?"一案中的土地所有权应归国家。理由是:一、60年代中期,手工业社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从农村集体组织中取得的土地,其所有权属于国家。1958年1月6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国家建设征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力
所有权社会化理论非但对于私人所有权有矫正功能,对于往往被假设为私有权的扬弃形式的国家所有权也有适用能力。其适用目的是使在个人与国家的财产支配模式冲突间求得和谐,实现市民社会的完善持续发展和公共财产利益的全社会公平分享;其适用的方法是对国家公产所有权强调公共性使命,而对其他一般国家财产所有权则保持与私人财产所有权间的和谐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