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1)
2023(2998)
2022(2701)
2021(2683)
2019(5129)
2018(5125)
2017(9801)
2016(5795)
2015(6842)
2014(7007)
2013(7007)
2012(7029)
2011(6223)
2010(6514)
2009(6272)
2008(6780)
2007(6505)
2006(5991)
2005(5866)
2004(5138)
作者
(18645)
(15579)
(15554)
(14909)
(9877)
(7541)
(6975)
(5949)
(5856)
(5825)
(5377)
(5285)
(5054)
(5011)
(4920)
(4799)
(4715)
(4642)
(4538)
(4427)
(4109)
(3921)
(3785)
(3626)
(3521)
(3514)
(3499)
(3405)
(3315)
(3288)
学科
(23772)
经济(23730)
管理(18704)
(18189)
(13982)
企业(13982)
方法(9079)
(8530)
(7861)
中国(7281)
数学(7280)
数学方法(7034)
(6675)
(6144)
业经(5566)
农业(5419)
(4981)
财务(4959)
(4939)
财务管理(4937)
银行(4927)
(4921)
贸易(4915)
(4758)
理论(4665)
企业财务(4597)
(4584)
(4374)
地方(4264)
(4165)
机构
大学(89151)
学院(88768)
(34883)
经济(33914)
研究(32634)
管理(30292)
中国(27674)
理学(24291)
理学院(23986)
管理学(23320)
管理学院(23176)
(20958)
科学(20441)
(18556)
(18449)
(17907)
(16044)
研究所(15854)
中心(15475)
北京(13909)
农业(13819)
财经(13362)
业大(13357)
(12869)
(12480)
师范(12358)
(12305)
(11787)
(11048)
经济学(10289)
基金
项目(47619)
科学(35981)
研究(34993)
基金(32858)
(29080)
国家(28804)
科学基金(23477)
社会(20767)
社会科(19489)
社会科学(19482)
(18502)
基金项目(16286)
教育(16109)
(15534)
资助(15082)
自然(14964)
编号(14921)
自然科(14626)
自然科学(14624)
自然科学基金(14344)
成果(13876)
重点(10769)
课题(10681)
(10292)
(10177)
(9375)
(9060)
科研(8880)
项目编号(8871)
大学(8832)
期刊
(47227)
经济(47227)
研究(31044)
中国(22359)
(17855)
(16535)
学报(15508)
科学(13326)
管理(12681)
教育(12596)
大学(11842)
农业(11779)
(11025)
金融(11025)
学学(10885)
技术(8635)
业经(7167)
财经(7162)
经济研究(6489)
问题(6484)
(6322)
图书(6026)
(5943)
(5745)
技术经济(5219)
(5128)
(5107)
会计(4987)
国际(4902)
理论(4820)
共检索到157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燕斐 ,赵笑函  
用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时,利息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国际上的做法是在非金融企业部门内,不把部门的利息收入(还有类似性质的红利等)包括在部门的总产出中,同时也不把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利息支出包括在中间消耗内,而是作为该部门增加值的构成项目。但在对银行部门净利息收入(已收利息减已付利息)的处理上,按时间先后而有所不同。 如果只是把银行实际收取的服务费作为总产出,那么银行部门的营业盈余是负值,一般情况下,增加值也将是负值。似乎表明银行部门没有为社会增添财富,这样处理显然极不合理。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银行部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军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复计算问题山东经济学院统计系刘军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在应用上是有其特定范围的.最初,GDP是被用来反映一国短期内经济波动,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在短期内,它不需要考虑一国自然资源的耗用情况,不需要考虑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涂艳国  王新  
我国要在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相当困难;即使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国的教育仍然要持续地加大投入,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育经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世炎,皇甫小雷  
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王世炎,皇甫小雷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由于我国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间不长,在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主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7月修订稿)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辽宁省统计局试编了1988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该表总体框架设计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操作上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编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一、划分核算范围的原则生产活动和消费投资行为都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一定的交易者进行的,进行国民经济核算,首先是确定核算范围与核算主体。通常划分核算范围的原则有两种:一是领土原则,二是国民原则。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生产和使用双方都必须坚持以领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核算。特别是对地区核算来说,地域原则应贯穿于生产和使用核算的始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本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这些问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有些影响 ,但对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影响不大。也就是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规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海龙,郝立芬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质量河北省承德市统计局何海龙郝立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高度升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核算,因而,必须在相应的制度上,法规上予以完善,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证核算质量。(一)建立第三产业增加值报表制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向书坚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之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利用这个指标来反映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并以其增长速度来说明本国经济的增长情况,以人均国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宪春  董礼华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许宪春董礼华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由于一些人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概念、原则、方法不甚了解,往往容易出现统计或引用数据的错误或偏差。为此,本文试图就我国国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振涛  于树彬  王曙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财政体制、制度改革的深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在绝对量、相对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的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下降又回升等“现象”,这一现象已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有关人士的重视和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文  赵金山  
一、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以2000年8.9万亿元为基数到2020年达到35.6万亿元。这一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正确判断。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9万亿元,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9.5933万亿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32万亿元,每年都以7%~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也就是第10个五年计划达到12.5万亿元,到2010年达到17.8万亿元。所以翻一番的目标与第10个五年计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逖  
本文以现代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1600—1840年中国GDP进行了估算。我们发现,安格斯.麦迪森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前近代中国人均GDP远远低于欧洲国家,且差距不断扩大。1600年,中国人均GDP大约为银4.5两(折合1990年388美元),到1840年下降到了约3.4两(1600年不变价格,约1990年318美元)。从1600—1840年,中国实际GDP仅增长了55%,年均增长率为0.18%,而人均实际GDP则下降了25%,年均增长率为-0.12%。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我们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了中国在1996—2050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美国在未来55年依然是世界强国。中国能否在21世纪赶上和超过美国?只有也对美国在未来55年中的经济总量进行一下测算,才能与中国未来的经济总量作一下比较。这里涉及到两国在未来年份中经济增长率不同的问题。但还不止于此,还存在着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