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64)
- 2022(1748)
- 2021(1787)
- 2019(3495)
- 2018(3602)
- 2017(6911)
- 2016(4221)
- 2015(4889)
- 2014(5046)
- 2013(5238)
- 2012(5394)
- 2011(4805)
- 2010(5234)
- 2009(4698)
- 2008(4949)
- 2007(4503)
- 2006(4385)
- 2005(4366)
- 2004(3970)
- 2003(3866)
- 学科
- 济(14659)
- 经济(14625)
- 管理(11486)
- 业(11300)
- 企(8518)
- 企业(8518)
- 农(6710)
- 财(5850)
- 制(5838)
- 中国(5693)
- 地方(4304)
- 农业(4279)
- 银(4260)
- 银行(4255)
- 税(4049)
- 学(4046)
- 行(4028)
- 税收(3719)
- 收(3684)
- 业经(3598)
- 方法(3527)
- 体(3398)
- 融(3375)
- 金融(3375)
- 度(3261)
- 制度(3260)
- 务(3208)
- 财务(3186)
- 财务管理(3174)
- 贸(2985)
- 机构
- 学院(60170)
- 大学(60054)
- 研究(25416)
- 济(22889)
- 经济(22204)
- 中国(21387)
- 管理(19036)
- 科学(15761)
- 所(15170)
- 理学(14476)
- 农(14463)
- 理学院(14244)
- 京(14207)
- 财(14059)
- 管理学(13825)
- 管理学院(13704)
- 研究所(12899)
- 省(11802)
- 江(11757)
- 中心(11725)
- 农业(11142)
- 北京(10074)
- 业大(9472)
- 州(9472)
- 财经(9313)
- 范(8805)
- 师范(8705)
- 院(8591)
- 经(8206)
- 科学院(7912)
共检索到117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文东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而产业的优化重建是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四川在重建产业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层次,从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进行产业优化重建,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恢复重建旅游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产业特征 产业优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峰 徐玖平
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民营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民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其灾后重建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对此,在宏观上应注意:改善国有银行的服务,发挥其对灾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功能;积极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灾区民营经济发展;建立灾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灾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积极为灾区民营企业服务;建立政府专项扶持基金,支持和引导灾区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融资,扩大灾区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为灾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微观上应做到: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鹏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的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文章在利用区位商对震前四川省工业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震前四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不足,以此提出利用震后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契机,打造西部制造业中心的建议。
关键词:
四川 产业 比较优势 布局调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鸿 秦鱼生 向运佳 杨晓蓉
通过两个供试地点的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研究了四川盆西平原一季中稻最佳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均衡施用氮、磷、钾肥以及锌肥(NPKZn)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有机、无机肥料合理配施(30%有机肥+70%化肥)能促进水稻增产;同时,这2种施肥方式有利于水稻产量结构的优化。从农学效应看,两地无论地块肥力高低,Zn的农学效应最高,而N肥增产率最高。从单一元素看,不论试验地点和田块肥力高低,缺N处理显著降低水稻产量,说明施用N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四川 中稻 肥料效应 农学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岚
四川灾后重建不能就工业论工业、就农业论农业,四川经济的发展与岷江水资源的保护息息相关。鉴于岷江上游水资源安全对成都平原的特殊意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灾后重建之机,把过去因习惯和利益的阻挠而难以推进的岷江上游水电建设调整、水资源保护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提出的对策措施包括:源头控制,系统规划;适时调整水电开发思路;实行最低流量生态管制;统筹管理流域水资源;建立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机制等。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水电开发 灾后重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
地震灾区 重建 民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陈秀兰 傅新红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群众的需要,加快贫困村灾后重建进程,本文结合四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的实际,对贫困村灾后重建资金投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村灾后重建资金投向受到受灾程度、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传统文化、农户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灾后重建 资金投向 影响因素 贫困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明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次强制性的空间结构变迁。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论文在分析四川地震灾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协同 灾后重建 主体功能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庆芬 蒋昌华
在民族地区,农牧业占地区产业结构比重较高,是目前吸收劳动力的主要产业。虽然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业已开始起步,但民族地区农牧民总体收入水平较低。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又使四川民族地区农牧业重建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资金、劳动力和生产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为了尽快恢复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能力,本文建议:加大财政、金融对农牧业灾后重建的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引导。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灾后重建 农牧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幸宇
巨灾后农房重建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居住问题、维护灾区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的资金筹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涉及面广、需求量大、时间紧迫和政策性强等特点,其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健全的实施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资金筹集在创新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加以总结和完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振之 叶红
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震造成了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众多旅游景区遭受严重破坏。有的景区的旅游资源在地震中消失殆尽。此外,地震造成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重新运营。游客对于地震后灾区旅游业的形象和旅游信心也遭受严重打击。伴随着一些道路、城镇、旅游景区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灾区旅游生产能力和旅游消费需求遭受重创,原有的生产力受损,原有旅游产业结构被破坏。因此,有必要站在生产力布局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重新审视灾后四川旅游业的恢复重建问题。从空间布局、产业调整、项目建设、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去重新规划灾后旅游业的发展蓝图,共建灾区旅游业的美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审计机关在行动
参与式灾后重建的实践和思考——以四川省茂县雅都乡大寨村灾后重建调查为例
公共图书馆在灾区重建中的社会角色——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的五年观察与访谈调查
“灾后重建跟踪审计发挥了强大的免疫作用”——审计署特约审计员赴四川督导灾后重建审计工作侧记
废墟上崛起的金融力量——记四川金融系统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研究——以四川省宝兴县为例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评价——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的统筹重建模式
为灾区规划美好未来——《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前后
灾后重建中的人口迁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