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2)
2023(4751)
2022(3794)
2021(3523)
2020(2956)
2019(6767)
2018(6741)
2017(13248)
2016(7241)
2015(8339)
2014(8500)
2013(8341)
2012(7972)
2011(7232)
2010(7616)
2009(7056)
2008(7271)
2007(7016)
2006(6569)
2005(6558)
作者
(20800)
(16716)
(16700)
(16260)
(10999)
(8118)
(7770)
(6493)
(6482)
(6334)
(5919)
(5788)
(5726)
(5545)
(5497)
(5384)
(5140)
(4991)
(4985)
(4705)
(4454)
(4288)
(3993)
(3992)
(3980)
(3935)
(3878)
(3851)
(3417)
(3360)
学科
(26336)
经济(26303)
管理(22449)
(22261)
(20074)
企业(20074)
(18258)
银行(18113)
(16830)
(16719)
(10614)
金融(10614)
(10301)
制度(10300)
业务(9908)
中国(9635)
银行制(8741)
方法(8231)
业经(8087)
(7829)
(7484)
(6901)
体制(6640)
地方(6420)
数学(6338)
数学方法(6223)
(5814)
(5684)
贸易(5672)
(5342)
机构
大学(99391)
学院(99141)
(40313)
经济(39162)
管理(37354)
中国(36216)
研究(34458)
理学(29528)
理学院(29189)
管理学(28813)
管理学院(28585)
(23428)
(22315)
(22115)
银行(21166)
(19666)
(19279)
中心(17840)
科学(17677)
(17141)
财经(17081)
(15624)
(15273)
研究所(14778)
北京(14691)
(14169)
人民(13452)
(13230)
师范(13138)
财经大学(12628)
基金
项目(53462)
研究(42123)
科学(42001)
基金(38106)
(31801)
国家(31488)
科学基金(27208)
社会(26184)
社会科(24840)
社会科学(24831)
(20254)
教育(20056)
基金项目(18868)
编号(17935)
(17364)
自然(16582)
资助(16307)
成果(16255)
自然科(16195)
自然科学(16193)
自然科学基金(15936)
课题(13286)
(12224)
重点(12087)
(11730)
(11548)
项目编号(11342)
(11086)
(10992)
教育部(10875)
期刊
(52764)
经济(52764)
研究(39366)
(29931)
金融(29931)
中国(26355)
(19247)
管理(17292)
教育(14296)
(13574)
科学(11891)
学报(11723)
大学(9429)
财经(9306)
业经(8704)
学学(8389)
技术(8351)
(7882)
经济研究(7776)
农业(6941)
(6670)
论坛(6670)
图书(6602)
理论(6584)
国际(6381)
问题(6327)
(6197)
实践(6031)
(6031)
农村(5739)
共检索到185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会满  
商业银行传统事后监督存在方式落后、理念技术滞后、管理机制欠缺、缺乏有效协同四个方面的不足,事后监督转型应改革传统规范导向的监督方式,实行风险导向的监督,增强业务运行风险管理能力;实行流程导向的监督,推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整合监督资源,完成监督体系由业务复审向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战略转型。要实现上述事后监督转型的目标,应在事前和事中突出增强系统和流程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事后着力再造科学高效的监督流程;运行监督资源整合方面应注重发挥各类管理资源的协同效应与整体合力。新型事后监督体系的运行机理包括风险导向、良性循环、流程导向、功能完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戴志华  
基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发展历程的研究,本文将事后监督归纳为分散、集中、重点和风险导向监督四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个事后监督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事后监督理论框架体系由监督目标、环境、主体、对象、职能构成;监督目标是事后监督理论体系的起点,事后监督应贯彻的风险导向、流程导向、竞争力导向和公司治理导向,决定了事后监督的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和经营支持职能;不同的监督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监督模式和特征;监督主体界定了事后监督的范围,事后监督属商业银行业务核算体系的自我约束机制;事后监督对象是业务核算与运行中的风险事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方  
尝试通过总结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分析现阶段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转型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用学界研究成果,对新型事后监督的内在逻辑和工作模式、流程控制、绩效评价等进行了设计,深入探索事后监督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许方  
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部门自成立以来,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严把会计核算质量关,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事后监督工作呈现出风险意识逐步增强、确立特有的监督模式、注重制度建设等特点,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为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监管模式、监管流程和监管标准不尽相同等突出问题,致使事后监督效力未能充分发挥。为此,需要从均衡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地改善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月丽  
本文首先阐述了ACS上线前后会计核算模式的变革所带来的风险变化,在此基础上,从总体监督方式、监督业务量变化、会计差错变化以及目前具体业务监督情况四方面详细分析了ACS上线对事后监督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现有事后监督模式改进的两方面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晓婕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效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个操作环节的畅通。本文通过对央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三条提高监督效能的路径: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环境、实现信息的对称流动和优化监督管理方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华明  周千钧  
央行事后监督大集中运作,是指与业务核算集中层次相适应,以中心支行乃至省会中支为监督主体,采用先进的电子监督设备和科学的系统监督手段,对央行所有核算业务进行独立的、连续的、全方位的核查与监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志成  
本文针对基层央行事后监督职能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永红  景建勤  
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现行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  李杰  
当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重心、相关制度、监督依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席祖清  
在分析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促进事后监督工作深入开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海萍  陈瑾  杨熳  
事后监督中心是人民银行新设立的职能部门之一,其目的是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在日常工作中,查错纠弊是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和其他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查错纠弊不是事后监督工作的本义,查错是预测风险和发现风险的手段之一,纠弊是防范风险和落实风险控制的途径之一。由此可见,事后监督工作的本义是风险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红  梁丽平  
ACS系统上线运行后,中央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数据高度集中,凭证接柜与账务记录分离,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相融合等。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如当前的监督理念与ACS系统的监督理念不适应,现行的监督定位也与新系统存在一定的偏差等。重点提出了监督理念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防控转变,监督方式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克服监督的时滞短板,重新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探讨性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