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19)
2022(1118)
2019(2257)
2018(2333)
2017(4732)
2016(2845)
2015(3384)
2014(3517)
2013(3606)
2012(3650)
2011(3181)
2010(3422)
2009(3282)
2008(3505)
2007(3406)
2006(3325)
2005(3430)
2004(3106)
2003(2986)
2002(2818)
作者
(9077)
(7383)
(7297)
(7289)
(4712)
(3611)
(3411)
(2904)
(2869)
(2823)
(2643)
(2622)
(2523)
(2466)
(2445)
(2339)
(2274)
(2259)
(2139)
(2138)
(2022)
(1900)
(1831)
(1752)
(1747)
(1743)
(1640)
(1617)
(1609)
(1582)
学科
(10775)
经济(10746)
管理(9244)
(9114)
(7257)
企业(7257)
(4803)
(4771)
(4759)
中国(4450)
(3435)
银行(3435)
(3251)
农业(3037)
(3001)
(2892)
(2863)
财务(2850)
财务管理(2838)
业经(2811)
(2780)
税收(2727)
方法(2704)
(2694)
企业财务(2657)
制度(2632)
(2632)
(2503)
金融(2503)
地方(2439)
机构
大学(43059)
学院(42763)
(16732)
研究(16311)
经济(16191)
中国(15039)
管理(14210)
(10893)
理学(10663)
理学院(10524)
管理学(10265)
(10258)
管理学院(10191)
(9547)
科学(9392)
(8615)
中心(7967)
研究所(7935)
(7527)
北京(7362)
财经(7359)
(7034)
(6994)
(6592)
师范(6547)
(6442)
人民(6155)
(6119)
银行(5891)
(5636)
基金
项目(19093)
研究(15453)
科学(14259)
基金(12537)
(10539)
国家(10395)
社会(8726)
科学基金(8303)
社会科(8091)
社会科学(8087)
(7673)
成果(7322)
教育(7255)
编号(6940)
(6466)
基金项目(6120)
资助(5993)
课题(5431)
自然(4915)
自然科(4771)
自然科学(4771)
自然科学基金(4664)
(4632)
(4492)
重点(4436)
(4218)
(4098)
(4085)
阶段(4081)
(4058)
期刊
(26868)
经济(26868)
研究(18568)
中国(11855)
(9412)
(8188)
(8151)
金融(8151)
教育(7008)
管理(6271)
学报(6222)
科学(5484)
农业(4932)
大学(4676)
业经(4422)
学学(4127)
财经(4086)
问题(3860)
技术(3799)
(3527)
(3411)
经济研究(3295)
图书(3168)
(3156)
会计(3102)
理论(2749)
农村(2621)
(2621)
国际(2613)
(2569)
共检索到85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家寿  
关于唐代“飞钱”的性质问题李家寿近阅我国报纸上所转载的韩国《中央经济新闻》1993年8月11月连载的《钱币史话》其中说:“中国的纸币流通始于唐代,当时使用青铜制造的铜钱做为货币。但由于这种铜钱的面值小,即使做小买卖也需要大量的铜钱,给商业贸易活动带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沈世培  
本文认为,两税钱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两税钱额是按原来的征钱数确定的,融合了租庸调折纳钱部分和杂税钱。两税法加大了两税钱的征收,两税钱的征收,加剧了自唐中叶以来就存在的“钱重物轻”之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货币由铜钱向贵重金属金银和纸币方向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东光  
认为唐代国子监的大成教育从招生对象、考试办法、修业年限和学业标准、学业管理、在学期间待遇及毕业后获得的资历都高于或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之上的、独立的学历层次,是古代最接近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论唐代的土地价格诸问题赵云旗关于唐代土地价格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很少有人来论述,然而,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土地价格不仅决定着唐代土地交易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左右着土地买卖发展的加快和延缓,还影响着土地制度的实行、崩溃和转变。所以,唐代土地价...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夏海超  何庄  
有关唐代陶质官署印的性质问题争议颇多,主要有随葬论、替代品论和宗教活动论三种观点。笔者在辨析的基础上,从合法性、出土地点、州县设立或复置时间、制作工艺、与铜质官署印的吻合程度、印文风格及印体物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判断,唐代陶质官署印极有可能是用于制作正式铜质官署印的印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具有生产、生育、赡养、教育和满足性及精神生活的功能。家长制和宗法制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家庭关系的核心是财产和继承制度。文章以唐律为主线,从妻子私财、离婚后财产分配、女儿财产、女性家庭遗产继承等方面展示了唐代女性家庭财产问题的制度细节,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真实地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发义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晨光  
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治理国家,人才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的营养,不失为现代企业管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历时近三百年,唐前期由于统治集团十分重视人才战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巫宝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唐代是我国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 ,文章从严肃性、普遍性、命名方法多样性和编撰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唐代别集编撰的特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莹  张兴胜  
封建社会中各王朝建立后较长时期的政治稳定及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唐代经过贞观初年到天宝年间(627~754年)长达120年左右的恢复发展,封建社会内部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富商巨贾,一些城市市场"交货往还,昧旦永日",能够迅速实现钱币生息增值的官、私高利贷于是迅速繁荣兴旺起来。其中,民间私人高利贷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分布更为广泛,发展更为迅速,对封建经济的腐蚀分解作用,也就远较官高利贷为烈。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政府不仅拥有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 ,而且拥有市场的管理权。唐代市场必须设置于州县治所以上的城市中 ,仍是政治统治的产物 ,政府设立了多级行政机构具体负责各级市场管理 ,并遵循若干明确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有某些经济管理的科学意义和合理性 ,但总体上表现出政治权力对市场交易的严密操控 ,经济规律被行政权力所干扰 ,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 ,并推动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巫宝三  
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史料,全文如下: 唐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 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243,“何明远”引) 像这样记述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史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在现存文献中可以说是仅见的。难怪史家,特别是经济史家,都十分重视这条材料,并常用它来说明唐代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高度。如有的史家说,何明远“是一个资本所有者”,他经营的是“大规模织绫工场”,或说是“大规模的私人纺织作坊”。有的史家则用这条史料为例,说明唐代织紝业的发达。由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德军  
中唐以后,两税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税种,其"上供"对中央财政的意义十分重大。一般认为,中原属于不"上供",或极少"上供"的地区。然而,笔者通过对唐代有关文献的勾稽、排比以及对相关问题的量化考察,发现传统的说法不能成立。如果从中原藩镇"上供"持续的时间而言,这里既有长期性"上供"的藩镇,也有阶段性"上供"的藩镇。其中有不少中原藩镇不仅是两税"上供"的重要承担者,而且"上供"的数额还十分巨大,它们仅次于江淮地区,故它们在国家两税"上供"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