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654)
- 2022(2463)
- 2021(2323)
- 2020(2040)
- 2019(4718)
- 2018(4831)
- 2017(9038)
- 2016(5198)
- 2015(6203)
- 2014(6364)
- 2013(6497)
- 2012(6620)
- 2011(6080)
- 2010(6731)
- 2009(6043)
- 2008(5859)
- 2007(5418)
- 2006(5074)
- 2005(5066)
- 2004(4375)
- 学科
- 济(21695)
- 经济(21658)
- 管理(13135)
- 业(12467)
- 企(9765)
- 企业(9765)
- 制(6748)
- 中国(6738)
- 农(6350)
- 方法(6029)
- 贸(5900)
- 贸易(5893)
- 融(5880)
- 金融(5880)
- 易(5701)
- 学(5405)
- 银(5381)
- 银行(5364)
- 财(5362)
- 体(5197)
- 行(5190)
- 地方(4716)
- 数学(4485)
- 数学方法(4382)
- 关系(4283)
- 农业(4090)
- 业经(4025)
- 度(3941)
- 制度(3938)
- 理论(3930)
- 机构
- 大学(76964)
- 学院(75252)
- 研究(32254)
- 济(31393)
- 经济(30556)
- 中国(26638)
- 管理(24935)
- 理学(19649)
- 理学院(19317)
- 管理学(19004)
- 管理学院(18839)
- 科学(18449)
- 京(18184)
- 所(17782)
- 财(16623)
- 研究所(15692)
- 中心(14736)
- 农(14610)
- 江(14471)
- 北京(12258)
- 财经(11701)
- 院(11465)
- 范(11410)
- 师范(11331)
- 州(11254)
- 省(11232)
- 农业(11098)
- 经(10462)
- 业大(10192)
- 科学院(9436)
- 基金
- 项目(41679)
- 科学(32045)
- 研究(31540)
- 基金(29287)
- 家(25989)
- 国家(25759)
- 科学基金(20764)
- 社会(18195)
- 社会科(17149)
- 社会科学(17145)
- 省(15139)
- 教育(14982)
- 基金项目(14680)
- 划(14070)
- 编号(13527)
- 自然(13456)
- 自然科(13119)
- 自然科学(13116)
- 资助(12908)
- 自然科学基金(12873)
- 成果(12821)
- 课题(10307)
- 重点(10104)
- 部(9690)
- 发(9149)
- 性(8917)
- 年(8214)
- 中国(8187)
- 教育部(8066)
- 创(8003)
共检索到142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海滨
由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墨西哥气候变化大会的前景堪忧。各国在墨西哥会议上将吸取哥本哈根会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教训,谈判态度将更趋务实,谈判目标将更趋现实,谈判级别将从峰会回归部长级。全球气候治理结构需要改革,但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不应改变,G20无法代替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中国在国际谈判领域面临六大挑战,需要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最重要的是,当前中国不应强出头,充当国际气候合作的领导角色,而应坚持不懈地做好积极的、建设性的参与者这一角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立宏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经过激烈博弈与反复磋商,最终采取附加各国立场而非表决通过的方式,公布了由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及南非提交的《哥本哈根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文本。《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仅作为新一轮气候变化国际磋商的平台和起点,表明各国仍愿在气候变化领域继续推进全球合作进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卫平 宋晓恒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摄氏度,导致海平面在20世纪末加速上升。科学家提出证明,来自交通、工业和农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会阻碍热量释放,使全球温度上升,造成气候变化,带来干旱、洪水、海平面上升等潜在破坏。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全球合作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而且迫切。合作框架的设计不仅要尽量做到公平和公正,而且要考虑合作框架的便利性,降低实施的难度,力争做到可持续、可发展。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碳排放 低碳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杞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大会。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经过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后,就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取得有限共识,于12月19日达成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占红
气候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大背景,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碳排放已趋平稳,中国因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均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对国际贸易具有结构升级、先进技术扩散、运输方式优化、内涵能源减少等方面的有利影响,以及削弱相对优势、挤压市场空间、引发贸易摩擦和加剧污染转移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应推动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建立互利共赢贸易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发展等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影响 CO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云 毛留喜 程磊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因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体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无论是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适应气候变化还是减缓气候变化,都首先需要来自科学界有力的支撑,需要将科学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以指导社会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本文通过对当前气候变化研究需求和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气候变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问题,并就如何保障气候变化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科学问题 不确定性 重点领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广平 陈永福
2011年7月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水和水利问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下,我国"水"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尤显重要。本文主要基于气候变化的视角,从我国"水"的现状出发,阐述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问题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解决"水"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利 气候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璟珉 魏东
随着全球增温以及各种异常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越加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并一直努力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然而自《京都议定书》这份唯一的国际范围签署的旨在减缓温室气体的协议制定以来的10年时间,气候变化问题有增无减,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这不仅是科技水平和政策手段上的局限所至,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现有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仍存在缺陷。全球气候变化长期被默认为"公地悲剧"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冥王星现象"。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当前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法难以行之有效。要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完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王文远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一般环境问题的范畴,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程的加快,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认为,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承诺减限排义务的压力与日俱增,而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些思考:(1)充分认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准确把握国际谈判进程;(2)加快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3)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的能力;(4)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形势 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欣 李继峰 张亚雄
欧盟在其哥本哈根谈判立场文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需要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当行动到2020年比其BAU情景减排15%~30%"。它反映了两点主要信息:一是理解中国未来工业化时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会继续上升;二是认可中国比照"原"工业化路径(即BAU情景)进行相对减排的努力。然而,在与欧盟委员会相关官员和专家的交流讨论以及自己的研究当中,作者感到以下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是欧盟这一关于BAU情景的立场,并未引起中国足够重视;二是欧盟提出的BAU情景和相对减排的目标值并不严谨。欧盟承认并愿意就此与中国进行深入讨论和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就BAU情景和相对减排的概念与思路开展深入分析,既有利于中国与欧盟和国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名
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并未达成节能减排约束性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政府放松了节能减排工作,核电建设再提速就是最好的证明——预计全球至2050年还将再建1000个核反应堆。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现投入运营的核电站超过430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小钢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中最大的立场之争可能是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政治辩论。"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和"给平等者以平等"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基础。历史责任、矫正正义和"与能力有关的责任"体现了"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的理念。人均排放权和平等参与权则体现了"给平等者以平等"的理念。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视域中,不是中国,而是丹麦和美国劫持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从中国的立场看,国际社会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后理应在"给不平等者以不平等"和"给平等者以平等"理念基础上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首先,国际社会应将历史累积排放量和人均GDP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参考标准。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根兴
作为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最新认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于2013年9月27日正式发布[1]。这个报告全面客观评述了自2007年以来全世界气候变化领域研究成果,再次印证了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减缓和应对气候变暖的需求则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正在以更迅猛的方式发生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气候变化的速度超乎预期。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活动的影响极有可能是导致20世纪中叶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这一重要结论。这就更需要全球社会更主动地适应这种变暖趋势,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一宾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包括: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北移西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低温冷害有所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潇 李杨帆 尹荣尧 孙翔 朱晓东
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日趋严重,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环境规划必要且适时。在分析行为效益、实施成本、适应性排放和国际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同时考虑"减缓"和"适应"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并权衡二者优先次序,采用以适应为主的"单效"方案,将自然承载力、生产系统、社会人居环境三个层次和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灾害与风险、低碳经济、敏感部门、城市化环境效应、海岸带等7个相关主要问题作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