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1)
- 2023(5816)
- 2022(4516)
- 2021(3870)
- 2020(3125)
- 2019(6825)
- 2018(6612)
- 2017(12531)
- 2016(6670)
- 2015(7495)
- 2014(7506)
- 2013(7581)
- 2012(7634)
- 2011(7183)
- 2010(7447)
- 2009(7093)
- 2008(6762)
- 2007(6158)
- 2006(6075)
- 2005(5725)
- 学科
- 济(55335)
- 经济(55300)
- 管理(18580)
- 地方(15843)
- 业(15065)
- 方法(13710)
- 中国(12297)
- 地方经济(12106)
- 数学(11948)
- 数学方法(11860)
- 学(11797)
- 企(10855)
- 企业(10855)
- 业经(9842)
- 农(9112)
- 农业(7023)
- 经济学(6842)
- 制(6762)
- 财(6740)
- 环境(6600)
- 产业(6420)
- 发(5967)
- 和(5764)
- 融(5748)
- 金融(5748)
- 体(5746)
- 理论(5453)
- 信息(5449)
- 总论(5430)
- 银(5177)
- 机构
- 大学(109716)
- 学院(107973)
- 济(57168)
- 经济(56091)
- 研究(44381)
- 管理(37502)
- 中国(32596)
- 理学(30820)
- 理学院(30396)
- 管理学(29976)
- 管理学院(29734)
- 财(24250)
- 科学(23815)
- 京(23654)
- 所(22389)
- 研究所(19831)
- 经济学(19522)
- 财经(18687)
- 中心(18485)
- 江(17564)
- 经济学院(17116)
- 经(16806)
- 院(15849)
- 北京(15457)
- 范(15332)
- 师范(15232)
- 农(14495)
- 财经大学(13534)
- 州(13336)
- 科学院(13033)
- 基金
- 项目(62985)
- 科学(50045)
- 研究(47493)
- 基金(46005)
- 家(39600)
- 国家(39286)
- 科学基金(33459)
- 社会(33069)
- 社会科(31388)
- 社会科学(31379)
- 省(23534)
- 基金项目(23011)
- 教育(20951)
- 划(20007)
- 资助(18952)
- 自然(18861)
- 自然科(18359)
- 自然科学(18354)
- 自然科学基金(18016)
- 编号(17967)
- 发(15612)
- 成果(15582)
- 国家社会(14673)
- 重点(14346)
- 部(13937)
- 济(13552)
- 经济(13427)
- 发展(13329)
- 课题(13201)
- 展(13165)
共检索到18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向计划经济转型的实际动力在于,对于市场经济制度下那些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低收入群体而言,具有平均分配倾向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预期更好的制度,因而推动向计划经济的转型可能是其理性选择;欧美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起伏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在进行"滞后"修正后,这两个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收入差距 低收入群体 向计划经济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光学,张志,王长城,汪廷忠,张怀富,陈远敦,谢伯龄,刘纯泽
一、什么是综合平衡法?作为计划方法的综合平衡,是指对计划时期的社会各种需要和人、财、物资源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在需要和资源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不断调整,从质与量二方面、预先地揭示和确定计划时期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所需保持的比例关系,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方法。综合平衡法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编制计划、检查计划,调整计划,都要用综合平衡法对对立双方进行分析、计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启明
坚持为统计电视函授学员服务.学员们可以在这里讨论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学习生活,欢迎学员积极撰稿.为胜利完成三年学业,《学员信箱》将与广大学员一道并肩战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本文将立足于一种观念演变的框架,考察对"无形之手"各种解释的成功与失败。一、起源与复兴"无形之手"概念之所以得到普及,成为现代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飞跃。为使这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曼
《计划经济学》是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掌握这本有几十万字的教材内容,确乎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太。下面仅就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学习方法要点,考试题目类型剖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简单介绍,供学员们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晨霞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局面,客观上迫切需要建立能够适应本行业变化特点的教育会计。通过分析建立教育会计的必要性、教育会计的特点,从制订教育会计制度、作出教育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等方面,提出建立教育会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
教育会计 教育成本 权责发生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光远
受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科片委托,《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双周理论座谈会。由张卓元同志主持的第二次讨论会于1992年6月20日在京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过去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为什么现在要改行市场经济呢?这是一个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认真回答的问题。现从历史发展角度作一探索。一、计划经济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的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以后,社会主义从理论走上实践。如何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什么样模式?严峻地摆在第一代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者面前。先知是没有的。早在1918年3月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一方面坚定地指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绳
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计划经济国家,大都放弃了计划经济,搞起市场经济来了。这几乎成了一股国际潮流。这股潮流的出现有没有一定的必然性呢?怎样看待二十世纪国际性的计划经济的实践呢?社会主义的前途究竟怎么样呢?对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人们期待着明确的回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舒
论文针对团队旅游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旅游产业链纵向关系、刻画旅游产业链市场均衡的方法,阐明双重加价是导致旅游产业链市场低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的本质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旅游产业链 市场效率 团队旅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冰 赵子乐 曾福生
采用两时期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新农保"对于农村居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养儿防老",减少农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以及个人账户最低缴费标准越高,则"新农保"越能减少农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因此,"新农保"的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
新农保 计划生育 养儿防老 储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本文对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作了一个扩展。通过对a=b/c公式中的c在特殊压力下发生变化的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在常态条件下,集体行动一般是缺乏效率的;而在特殊压力下,集体行动可以是具有效率的。本文还阐述了这一结论的多方面含义。
关键词:
特殊压力 集体行动 逻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要求在今后的十年中,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型经济体制,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向荣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计划主体、计划所及范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抽象的计划经济。计划是生产方式 ,计划行为是所有权 (经营权 )的行使和表现。经济生活的社会规模的计划和调节产生于国家资本主义 ,贯彻共产主义生产方多的始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