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0)
- 2023(16164)
- 2022(13803)
- 2021(12846)
- 2020(10718)
- 2019(24522)
- 2018(24611)
- 2017(46617)
- 2016(25062)
- 2015(28518)
- 2014(28682)
- 2013(28691)
- 2012(26996)
- 2011(24478)
- 2010(25031)
- 2009(23441)
- 2008(22265)
- 2007(19895)
- 2006(18122)
- 2005(16601)
- 学科
- 济(106424)
- 经济(106312)
- 管理(73428)
- 业(73019)
- 企(59033)
- 企业(59033)
- 方法(42641)
- 中国(37627)
- 数学(36445)
- 数学方法(36092)
- 农(29929)
- 融(29236)
- 金融(29235)
- 银(28721)
- 银行(28676)
- 行(27739)
- 地方(27454)
- 财(26761)
- 业经(24941)
- 制(23460)
- 学(21391)
- 技术(20674)
- 农业(20422)
- 贸(19956)
- 贸易(19935)
- 易(19324)
- 理论(17775)
- 务(16592)
- 财务(16510)
- 财务管理(16479)
- 机构
- 大学(364708)
- 学院(363698)
- 济(148216)
- 经济(144777)
- 管理(141059)
- 研究(126419)
- 理学(119727)
- 理学院(118366)
- 管理学(116550)
- 管理学院(115876)
- 中国(101125)
- 京(79851)
- 科学(75734)
- 财(70900)
- 所(64400)
- 中心(58019)
- 农(57849)
- 研究所(57835)
- 财经(55252)
- 江(55090)
- 北京(51907)
- 业大(51605)
- 经(49987)
- 范(49330)
- 师范(48892)
- 州(45688)
- 院(45336)
- 农业(44798)
- 经济学(44205)
- 财经大学(40925)
- 基金
- 项目(234442)
- 科学(183164)
- 研究(176121)
- 基金(166996)
- 家(144135)
- 国家(142834)
- 科学基金(121818)
- 社会(109267)
- 社会科(103564)
- 社会科学(103537)
- 省(92294)
- 基金项目(88492)
- 教育(80554)
- 划(77264)
- 自然(77042)
- 自然科(75161)
- 自然科学(75144)
- 自然科学基金(73782)
- 编号(73589)
- 资助(69017)
- 成果(60941)
- 发(53780)
- 重点(52459)
- 部(51643)
- 课题(51253)
- 创(49004)
- 创新(45714)
- 项目编号(45267)
- 教育部(44298)
- 国家社会(43991)
- 期刊
- 济(172101)
- 经济(172101)
- 研究(117074)
- 中国(77163)
- 管理(54018)
- 学报(53846)
- 农(53526)
- 财(51966)
- 科学(50621)
- 融(48240)
- 金融(48240)
- 教育(45520)
- 大学(40927)
- 学学(38069)
- 农业(36597)
- 技术(33981)
- 业经(28554)
- 财经(26999)
- 经济研究(26995)
- 经(23003)
- 问题(22522)
- 图书(20726)
- 理论(19662)
- 技术经济(19082)
- 业(18467)
- 实践(17979)
- 践(17979)
- 科技(17763)
- 贸(17521)
- 现代(17101)
共检索到56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兴 程家瑜 王革 张俊祥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研发投入上的变化,研究了各国高技术研发部署重点情况以及高技术研发组织方式的变化特点,并从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需求、发展水平和下一轮科技革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时也从国际竞争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高技术发展的若干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突出高技术研发重点、进一步创新组织方式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高技术 研发重点 组织方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詹姆斯·莫里斯
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但世界经济增长是可以预期的。除了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之外,收入下降充其量也只是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欧元区要实现经济复苏,政府开支应该增加5%左右。世界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当出口急剧下降时,中国经济以几乎相同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目前已进入设计和创新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更多地发明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原创的产品。中国应该没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教育非常重要。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将减缓。未来除了人们的收入会增加之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实体经济 经济增长 失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国红 戴俊敏
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及前景问题。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存在问题 发展机遇 未来前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全球金融危机后印度IT产业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危机前印度IT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俘获型价值链的特征。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快速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收益。然而,其不利之处在于,面临外部冲击时,由于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一方面容易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很难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价值链上的升级。本文通过对印度IT产业的研究发现,通过市场多元化和知识与专门技术等高端要素的积累,将有助于产业实现向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升级。
关键词:
印度IT产业 服务外包 产业升级 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小琴 米德宪
金融危机给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的SWOT和PEST分析,提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入境游和国内游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入境游 国内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志伟
文章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内陆省份的发展机遇、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应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支持重点地方发展等建议,同时建议内陆省份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辟农村就业岗位。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内陆省份 机遇 挑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鹏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并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拓展速度不断加快,风险控制要求更高,外包经营需求显现。但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密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借助后台业务外包加速产业价值链整合,促进国内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魏巍
本文围绕后金融危机时期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具体数据探讨了碳金融发展的巨大机遇,阐述了商业银行碳金融这一新兴业务领域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内部发展策略的构建包括以下5个方面:从思想层面重视碳金融发展的重大机遇、构造碳金融内部结构体系、积极发展商业银行碳金融传统业务、稳健开展碳金融衍生性创新业务、做好碳金融风险管理;营造碳金融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把碳金融纳入到国家战略框架内、构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碳交易市场、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碳交易的结算货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武魏巍
一、城市碳金融悄然兴起2010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政策驱动的不同步复苏"为题发布了《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全球第一轮救市措施的效果显现,全球经济复苏超过了预期。很多国家都把发展城市碳金融作为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重振金融业的重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解媛
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并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挑战,在此基础上,得出这些企业应对的策略,包括:建立合作关系、做好统筹规划、培育人才等。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小物流企业 物流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明浩 王晓莹
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少地方政府借助政府融资平台举债,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靠投资拉动保障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债务的高企也增加了政府债务的风险。本文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政策调控对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注重项目策划以及争取政府支持等举措,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信贷 政府融资平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苏睿
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和科技等多方面压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服务环境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文章认为,应通过优化制度创新、创新高新区管理模式、把握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及发展规律和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等措施以高新区为龙头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新一轮经济繁荣。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高新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卫华
双重计量模式是指同时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具体业务操作中,根据各项交易和事项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只要求反映资产、负债的过去价值,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反映资产、负债的现在或未来价值。现代企业中,对大部分的非金融资产、负债而言,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对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