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4)
2023(11077)
2022(9700)
2021(9002)
2020(8052)
2019(18589)
2018(18526)
2017(36129)
2016(19724)
2015(22720)
2014(22885)
2013(22694)
2012(21193)
2011(19038)
2010(19163)
2009(17736)
2008(17672)
2007(15747)
2006(13431)
2005(11977)
作者
(56771)
(47521)
(47358)
(45407)
(30439)
(23094)
(21790)
(18607)
(18146)
(17117)
(16291)
(16013)
(14991)
(14956)
(14898)
(14788)
(14762)
(14148)
(13882)
(13736)
(11743)
(11728)
(11652)
(10922)
(10833)
(10737)
(10649)
(10587)
(9728)
(9500)
学科
(85586)
经济(85483)
管理(59280)
(57886)
(47800)
企业(47800)
方法(46349)
数学(41811)
数学方法(41299)
(24357)
(22539)
中国(20395)
(16674)
业经(16617)
(16023)
财务(15969)
(15948)
财务管理(15931)
地方(15656)
(15515)
贸易(15510)
企业财务(15097)
(15017)
农业(14735)
(13170)
银行(13144)
(12605)
金融(12602)
理论(12566)
(12413)
机构
大学(286660)
学院(284404)
(117652)
经济(115228)
管理(114016)
理学(98521)
理学院(97521)
管理学(95788)
管理学院(95243)
研究(88173)
中国(68805)
(58900)
(55998)
科学(52875)
(46209)
财经(44864)
中心(44211)
(44019)
(43464)
业大(41783)
(40685)
研究所(39095)
北京(36564)
经济学(36517)
农业(36270)
(36070)
师范(35709)
(34330)
财经大学(33433)
经济学院(33258)
基金
项目(189929)
科学(150265)
基金(139820)
研究(137347)
(120663)
国家(119582)
科学基金(104113)
社会(87854)
社会科(83404)
社会科学(83380)
(74094)
基金项目(73763)
自然(68345)
自然科(66817)
自然科学(66798)
自然科学基金(65626)
教育(65386)
(62304)
资助(58945)
编号(55542)
成果(45106)
(43359)
重点(42328)
(39286)
(39161)
课题(37854)
教育部(37736)
科研(37388)
创新(36648)
大学(36599)
期刊
(122291)
经济(122291)
研究(80356)
中国(51489)
(45863)
学报(43228)
(40258)
管理(40070)
科学(39155)
大学(33197)
学学(31110)
教育(28468)
(27850)
金融(27850)
农业(26406)
技术(26144)
财经(22698)
业经(19952)
(19316)
经济研究(19156)
问题(16968)
统计(16507)
图书(14799)
技术经济(14755)
(14509)
理论(14333)
(14165)
(13767)
(13653)
决策(13448)
共检索到414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万胜元  
人民法院合议庭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对有疑问的证据在休庭后自行调查取证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为刑事诉讼法没有赋予合议庭休庭后的调查取证权;合议庭不能将休庭后的调查核实简单理解为自行调查取证,合议庭对有疑问的证据可以采取证人重新出庭作证或让控辩双方重新收集相关证据的方式加以解决;人民检察院直接赋予合议庭休庭后自行调查取证的权利,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加以修改。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邓子滨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目的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刑事诉讼,旨在发现真相并将罪犯绳之以法;刑事诉讼法,则旨在减少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法治文明国家必然珍重刑事诉讼法,只有珍重刑事诉讼法,才能少出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查明案件的真相。所谓案件的真相,就是真实。刑事法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因此刑事法要求以真实为根据解决案件。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确保在遵循程序规则并保障人的尊严与自治的前提下寻求犯罪真相。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静  
经济分析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法律学者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解决刑事诉讼法学中的问题时,由于一些学者仅在诉讼程序、制度和规章等方面对经济规律进行生搬硬套,因而未能真正从实际上将两者结合起来。本文针对些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明  
"刑事诉讼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法律专业课程。文章分析了"刑事诉讼法"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提出"刑事诉讼法"互动式教学过程的实现要开展课堂讨论,发现并提出新问题,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科学考核,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推动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促进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刑事诉讼法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宏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查处涉税犯罪案件方面将发生的变化王宏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将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我国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如何保证并提高判决的权威性则是其中一项子命题。一般而言,生效判决是国家审判机关适用法律对争议问题所作出的最终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在目前的诉讼活动中,判决在作出之前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生效后缺乏安定性,降低了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因此,作者拟从刑事诉讼法角度,浅谈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生效判决权威性的相关要件,分析目前生效判决权威性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蕴  
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健全,人们的“人权意识”逐渐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以法律条例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实现。比起其他人而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往往更关注这部分内容。而确保被害人合理合法地享有其自身应有的权利,是大部分法律行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上刑事案件的执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指出人们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继而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不受损。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澎  姜金良  
因刑事缺席审判属于对被告人权利保障克减的情形,因此对缺席审判制度应进行系统性制度构建,以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要求。首先,需要通过送达确保被告人知晓缺席审判程序以保障程序选择权。其次,被告人近亲属在缺席审判程序中可作为利害关系人、证人,同时可代表被告人利益代为行使部分权利。再次,缺席审判与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的具体衔接上应区分具体的类型,分别处理。最后,缺席审判制度应有特殊救济权。被告人归案或判决后对程序提出异议的,应由检察机关重新起诉后再行审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镝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法学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而新型的教学模式必要对课程考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为例,指出考核内容局限性、考核方式单一性以及考核结果终局性是原有考核模式的弊端,进而提出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课程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融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考试改革与科学研究协同以及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等改革措施。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改进课程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晓波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及其效力问题 ,涉及到保护人权与制裁犯罪的关系问题 ,制约非法证据效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各国的相关立法和理论也不尽一致。我国立法对于非法证据效力的态度不明确 ,必须完善有关立法 ,并建立证据的庭前审查等有关制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常松  李霞  
查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是中国审计的特色和亮点。但由于法律上和制度上的措施不配套,导致审计机关在办案中收集到的犯罪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不能作为刑事证据运用,造成条块分割,降低证据效率,浪费办案资源。实现审计证据向刑事诉讼证据的转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我国国情、办案实践和现实需要出发,可通过直接转化、委托授权和完善法律的途径,依照法定的程序解决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进娥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不仅是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重大司法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对于改善刑事诉讼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有利于克服检察院自我监督的不足,促进检察院人权保障职能的发挥,实现检察权的规范运行;有利于辩护权的实质化,实现辩护权与公诉权的平等对接;有利于庭审实质化及法官的独立、中立,保障审判权公正运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毅  刘智颖  
近年来,随着经济类犯罪数量的上升,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工作日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罪与非罪及量刑程度的认定。目前我国在刑事诉讼价格鉴定方面尚有缺陷,如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资质的机构和相应行业标准,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等等。从我国刑事诉讼中价格鉴定现存问题与新型网络犯罪等现象分析入手,探究了形成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吕冰  邓思贵  
我国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规定虽经多次修改,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由于规定的表现方式和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的混为使用,不便于监督与责任分清,致使羁押期限规定不规范,特别是羁押期限中缺乏合理的比例性或区别对待原则,出现了羁押期限的随意性或不确定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建议,力求完善羁押期限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