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0)
2023(8797)
2022(7734)
2021(7081)
2020(5684)
2019(12954)
2018(12857)
2017(24527)
2016(13734)
2015(15636)
2014(16088)
2013(16219)
2012(15802)
2011(14387)
2010(14769)
2009(13570)
2008(13882)
2007(12973)
2006(12086)
2005(11933)
作者
(40609)
(33244)
(33239)
(31947)
(21546)
(16050)
(15310)
(12956)
(12745)
(12636)
(11525)
(11324)
(10973)
(10935)
(10862)
(10314)
(9970)
(9851)
(9696)
(9663)
(8848)
(8315)
(8096)
(7828)
(7803)
(7671)
(7567)
(7549)
(6915)
(6680)
学科
(59952)
经济(59868)
管理(34882)
(33943)
(25873)
企业(25873)
中国(21231)
(19670)
银行(19658)
地方(19251)
方法(18547)
(18535)
(18036)
(17632)
(16098)
(15430)
金融(15429)
数学(15371)
数学方法(15165)
业经(14544)
农业(12454)
(11198)
制度(11195)
理论(10513)
(10421)
(10399)
地方经济(10397)
(9980)
贸易(9962)
业务(9651)
机构
学院(195878)
大学(192036)
(80727)
经济(78602)
研究(71406)
管理(66059)
中国(64291)
理学(52443)
理学院(51771)
管理学(50845)
管理学院(50485)
(44375)
(43063)
科学(40557)
(37788)
(34851)
中心(34156)
研究所(32808)
财经(32237)
(31891)
(29239)
北京(29084)
(28878)
(28437)
(28109)
师范(27836)
银行(27381)
(25675)
(25380)
经济学(25064)
基金
项目(106851)
研究(84561)
科学(81979)
基金(72385)
(61011)
国家(60327)
社会(51186)
科学基金(50689)
社会科(48383)
社会科学(48370)
(43873)
教育(39321)
基金项目(36938)
编号(36646)
(35806)
成果(32322)
资助(31549)
自然(29412)
(28713)
自然科(28606)
自然科学(28603)
自然科学基金(28051)
课题(27458)
重点(24391)
发展(23611)
(23166)
(23074)
(23066)
(22954)
(21638)
期刊
(108326)
经济(108326)
研究(73795)
中国(51886)
(41860)
金融(41860)
(35492)
(31706)
教育(30044)
管理(27251)
学报(25450)
科学(23938)
农业(19738)
大学(19618)
业经(18467)
技术(18209)
学学(17867)
经济研究(16819)
财经(16706)
(14292)
问题(13895)
图书(11187)
(10986)
国际(10787)
理论(10727)
(10676)
论坛(10676)
商业(9793)
(9675)
实践(9558)
共检索到350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陶士贵  
本文通过分析向我国居民发行外币债券的利与弊后,认为目前在我国发行外币债券是可行的,时机也是适宜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小苹  马立新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中国投资银行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行外币债券,这是多渠道利用国内外汇资金的新尝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如何正确地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其运行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境内发行外币债券谈一些看法。一、扩大外汇资金来源的需要 1、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国内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霞  张耀辉  
非上市国企发行可转换债券,由于其发行主体和转换主体的不一致,给试点工作带来了实质性困难,这就对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比率、回售条款、赎回条款等要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预防措施,以保证试点工作的成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颂华  
截止2000年底,我国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为1282.6亿美元;同期,外汇各项贷款余额为611.5亿美元。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仅占存款余额的47.6%,较大的存贷差额意味着国内外汇贷款需求不足,相当部分的外汇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丽娅  古月琴  
在当前金融危机继续深入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公益事业发展都急需大量资金支持,为此,国务院同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稳定地方财政收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时机与条件分析,试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模式及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旺  
从理论上讲,地方政府作为一级预算,和中央政府一样可以作为发行主体,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以解决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券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一样,也以发行债券的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担保,售出的债券一般是能够偿还的。因此,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仅次于“金边债券” 的安全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卫丽  
一、集团内部债券抵销基本理论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从整个集团来说属于内部资金调拨,并未增加集团的债权和债务,因此应予以抵销。关于债券抵销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借记"应付债券(发行方应付债券期末数)",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2)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明喜  徐镱菲  
发行高新技术企业高收益债券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技术创新融资困境、深化金融改革、丰富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内涵。目前我国发行高新技术企业高收益债券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适时推出。与此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发行和交易规则、配套制度建设以及推动形成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等方面给予前瞻性关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贤品  刘雁华  
企业使用各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不能无偿使用,而要付出代价,这就是资金成本。资金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资金筹集费是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评估费、广告费等等。资金占用费是指企业使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发行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等等。 资金成本是公司理财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公司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司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一般的教科书中在计算资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圣义  
通胀指数债券(Inflation Indexed Securities,下称ⅡS)是一种保护投资者在持有期内实际收益率不变、并规避通胀风险的一种投资的金融工更。该文介绍了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的基本含义,进而从投资者、发行者以及货币政策执行部门三个方面研究了在中国推行通胀指数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探讨了通胀指数债券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世敏   盛默  
国债的发行方式,是国债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我国计划经济和市场凋节相结合的国债运行机制的出发点。国债发行的形式虽多种多样,但由于它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商品,因此,国债的发行应以建立平等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前提,也就是说应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开发行为主要形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光宇  
从理论上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但是,发行地方公债也会产生许多负效应。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英  李江波  
市政债券作为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代理机构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长期债务性融资工具,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资产或收入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或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收益,而地方财政收入或投资项目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市政债券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到现实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对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改进,本文给出能够体现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的改进KMV模型,并结合市政债券的具体特点,具体分析了北京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和安全发行规模。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师华  
我国在地震风险转嫁机制方面严重不足,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行地震巨灾债券。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可设立巨灾风险管理协调委员会,尽快推进发行地震巨灾债券试点。可先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主要面向国际机构投资者,以积累经验,条件成熟时再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