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3)
- 2023(11919)
- 2022(9789)
- 2021(8835)
- 2020(7228)
- 2019(16058)
- 2018(15830)
- 2017(30250)
- 2016(16361)
- 2015(18242)
- 2014(18264)
- 2013(18471)
- 2012(17500)
- 2011(15788)
- 2010(16448)
- 2009(15611)
- 2008(15833)
- 2007(14749)
- 2006(13666)
- 2005(12955)
- 学科
- 业(84592)
- 济(80685)
- 经济(80573)
- 企(66821)
- 企业(66821)
- 管理(58940)
- 农(46396)
- 农业(31198)
- 业经(30530)
- 方法(25591)
- 中国(24224)
- 财(23693)
- 地方(21253)
- 制(18530)
- 数学(17666)
- 技术(17663)
- 数学方法(17528)
- 务(17018)
- 财务(16997)
- 财务管理(16976)
- 企业财务(16030)
- 策(15677)
- 和(14218)
- 发(13979)
- 体(13957)
- 贸(13706)
- 贸易(13689)
- 银(13247)
- 易(13244)
- 银行(13238)
- 机构
- 学院(246408)
- 大学(236483)
- 济(108886)
- 经济(106785)
- 管理(98868)
- 理学(83140)
- 研究(82605)
- 理学院(82354)
- 管理学(81461)
- 管理学院(80993)
- 中国(68369)
- 农(54077)
- 财(50639)
- 京(50458)
- 科学(46318)
- 江(42496)
- 所(41797)
- 农业(40718)
- 中心(39184)
- 财经(38305)
- 业大(37770)
- 研究所(36682)
- 经(34411)
- 州(33374)
- 北京(31980)
- 范(31017)
- 经济学(30984)
- 师范(30783)
- 省(29902)
- 经济管理(29369)
- 基金
- 项目(149111)
- 科学(119377)
- 研究(116171)
- 基金(106779)
- 家(90395)
- 国家(89309)
- 科学基金(78468)
- 社会(76480)
- 社会科(72150)
- 社会科学(72134)
- 省(62148)
- 基金项目(56351)
- 教育(50819)
- 编号(49061)
- 划(48863)
- 自然(46983)
- 自然科(45906)
- 自然科学(45896)
- 自然科学基金(45116)
- 资助(41897)
- 成果(39111)
- 发(38691)
- 业(36081)
- 创(34134)
- 课题(33375)
- 部(32822)
- 重点(32581)
- 发展(32322)
- 展(31790)
- 国家社会(31019)
- 期刊
- 济(142325)
- 经济(142325)
- 研究(77720)
- 中国(58472)
- 农(58354)
- 财(41248)
- 管理(40439)
- 农业(38988)
- 科学(33120)
- 学报(31601)
- 业经(30531)
- 融(30326)
- 金融(30326)
- 教育(26076)
- 大学(25767)
- 学学(24301)
- 技术(23963)
- 业(20185)
- 经济研究(19573)
- 财经(19193)
- 问题(18992)
- 经(16648)
- 技术经济(15258)
- 农村(15257)
- 村(15257)
- 农业经济(14735)
- 世界(14575)
- 经济问题(13262)
- 商业(12988)
- 现代(12789)
共检索到404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牛叔文
关于甘肃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考牛叔文近十几年来,甘肃农业较快发展,农产品日趋丰富,大部分农民的温饱得到基本解决。1993年甘肃农业丰收,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5亿公斤大关.但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仍相对较低,农民生活距小康标准差距尚大,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茂岚
(一)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认识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巩固、提高,终使广大农民的温饱得到了解决,而且也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工、商、运、建、服、乡镇企业的长足发展。广大农民不但仓有存粮,而且囊中有余钱,同时,在消费结构和生活资料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耀辉
本文着重探讨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含义、特征和现实意义及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联系湖南的实际,提出了从六个方面来提高农业的效益,並强调要以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完善服务、强化领导作为保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犹焕
一、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的意义 有的同志认为,发展“二高一优”农业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后的新要求,是改变农业效益低下的新需求、是强化农业整体功能的新需求,是开展国际竞争的新需求。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震之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的新思考钱震之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必将给我省林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为林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以下简称“高效林业”)是进一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海潮 宋吉三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商品农业。我国农业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是把农业推向市场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各地要根据各自的区域优势,提高本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路和对策措施。成都位于“天府之国”的四川腹地,其优越的自然经济环境.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要密切结合成都实际,充分发挥成都农业的区位优势,从思想观念、发展规划、科学技术、组织领导、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和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使成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决策,能够付诸实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耀先
食物发展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四川省农科院发展战备研究室廖耀先一、食物发展需要更多的粮食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2000年我国人民食均消费与营养的基本目标: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过量达到热量2600千卡,蛋白质72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梅方权
我国的农业正在由数量增长为主的时期转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时期。质量效益的竞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木强 郑红维
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特征:一是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新转变;二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出现了由计划为主向市场竞争过渡的新开端;三是农业的增产增收,呈现了科技进步因素增长的新趋势。这说明发展高产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自忠 刘志军
宁夏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初探宁夏农业厅刘自忠宁夏农经研究所刘志军农业是宁夏的优势产业之一。九十年代,宁夏农业要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路子,摆脱传统农业的局限,树立大农业、大科技、大市场、大服务、大循环,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高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功
几年来,山东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涌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典型。根据山东的实践和我的调查与研究,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主要谈两个基本观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屏亚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国家主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考虑,首先要保证数量—高产;消费者在满足数量之后,主要追求质量—优质;而生产者主要考虑的是产品收入—效益。三者密切关联。但从供需角度讲,没有生产者获取效益的满足,前二者需求就难以实现。因此,高产优质又是以高效为前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文武 查振祥
京郊农业高产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质量方面还有两个工作需要深化:一是对各种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二是农产品多样化。就效益而言,京郊农业在1978年以来的15年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种提高相当程度地来源于政府和集体的补贴。所以,今后京郊农业的发展,应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经营规模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金平
近年来,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农业增产而农民增收趋缓,甚至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致使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基础不稳,农民没有积极性。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山东省青州市东高镇的做法是,牢牢抓住这次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机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书田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换观念,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摆在重要位置,增强紧迫感,以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过去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主要目标是满足数量上的需求,生产以追求数量为主;在产品经济体制下,产品结构是以原料生产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的销售以调拨为主,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农产品放开,走向市场,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