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6)
- 2023(8521)
- 2022(7204)
- 2021(6327)
- 2020(5092)
- 2019(11397)
- 2018(11386)
- 2017(21094)
- 2016(11245)
- 2015(12654)
- 2014(12914)
- 2013(13100)
- 2012(13033)
- 2011(12401)
- 2010(12977)
- 2009(12088)
- 2008(11836)
- 2007(10860)
- 2006(10443)
- 2005(10182)
- 学科
- 济(74339)
- 经济(74271)
- 管理(31403)
- 业(28175)
- 地方(24361)
- 企(21474)
- 企业(21474)
- 中国(21469)
- 方法(18013)
- 农(16253)
- 业经(15867)
- 地方经济(15453)
- 数学(14831)
- 数学方法(14698)
- 学(13667)
- 制(11772)
- 融(11683)
- 金融(11683)
- 发(11483)
- 银(11476)
- 银行(11468)
- 农业(11443)
- 行(11266)
- 财(10041)
- 环境(9788)
- 贸(9400)
- 贸易(9386)
- 和(9354)
- 技术(9214)
- 易(8901)
- 机构
- 学院(174517)
- 大学(174095)
- 济(83364)
- 经济(81605)
- 研究(69606)
- 管理(62095)
- 中国(54348)
- 理学(50385)
- 理学院(49748)
- 管理学(49112)
- 管理学院(48767)
- 科学(38715)
- 京(38652)
- 财(37685)
- 所(35919)
- 研究所(31616)
- 中心(31092)
- 江(30354)
- 财经(27925)
- 经济学(26229)
- 农(26110)
- 范(25996)
- 师范(25802)
- 北京(25740)
- 经(24968)
- 院(24325)
- 州(24305)
- 经济学院(23025)
- 省(22628)
- 科学院(20779)
- 基金
- 项目(100026)
- 科学(78939)
- 研究(77970)
- 基金(70302)
- 家(59824)
- 国家(59254)
- 社会(51111)
- 科学基金(50300)
- 社会科(48551)
- 社会科学(48543)
- 省(39870)
- 基金项目(35940)
- 教育(34605)
- 划(32613)
- 编号(32030)
- 资助(28729)
- 发(28685)
- 自然(28293)
- 成果(28288)
- 自然科(27585)
- 自然科学(27579)
- 自然科学基金(27071)
- 发展(23957)
- 展(23554)
- 课题(23400)
- 重点(22682)
- 部(21579)
- 国家社会(21273)
- 创(20538)
- 创新(19288)
- 期刊
- 济(112962)
- 经济(112962)
- 研究(66136)
- 中国(44650)
- 财(27839)
- 管理(26902)
- 农(26147)
- 融(23086)
- 金融(23086)
- 教育(23075)
- 科学(22358)
- 学报(22148)
- 经济研究(18515)
- 业经(17319)
- 大学(17263)
- 农业(17232)
- 技术(17029)
- 学学(15653)
- 财经(15043)
- 问题(14242)
- 经(13218)
- 图书(11376)
- 贸(10939)
- 技术经济(10883)
- 世界(10446)
- 国际(10088)
- 坛(9423)
- 论坛(9423)
- 经济问题(9272)
- 经济管理(8971)
共检索到309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小蒂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世界上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本文先以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知识要素的特殊性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作用,接着从教育产业化、科技链与产业链的结合及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克 刘云珍
本文在比较半个世纪经来中国同世界在原子、空间和计算机三大技术领域发展过程中,得出后较前两者发展本来有可能并驾齐趋却大大落后结论,并就可能找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经之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国家组织的类似美国原子“曼哈顿工程”、空间“阿波罗登月计划”类似的发展电脑的宏伟计划,才可能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将知识经济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关键词:
知识经济,落后原因,赶超关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纯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gives people too much ponderation and enlightenmen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libraries'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orientation of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凡奇
按照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的“知识经济”的概念,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所指的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它包括人类发明和发展的全部知识,而其中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科学技术和管理这两大类知识。因此,知识应以这两大类知识为代表。 2、它包括上述全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知识的生产是最为基础的,其中智力或者知识创新能力是核心。 3、知识包括信息.信息是全部知识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编码和加工的那一部分知识。知识的数字化对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对于知识的生产亦功不可没。知识的数字化不仅能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建伟,张永成
知识经济革命不仅改变着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结构和社会结构,而且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表明了工业经济必然走向知识经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必须认真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理论,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俊文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它不同于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或农业经济。知识经济社会 ,人们的观念必然更新 ,知识就是产品 ,可以当作资本进行投资。知识经济社会 ,人们都将成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其分配方式虽然仍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但具体含义将发生很大变化。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分配方式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马鹤年
经济越发达,气象科技的趋利避害效益越明显。预计21世纪初还将有一些重大气象高科技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那时,不仅气象服务的宏观经济效益将随之明显提高,通过市场转化气象科技生产力,专业气象服务所产生的微观经济效益也将以更快的速度上升。气象产业将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的重要成员。本文进而分析了中国气象产业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关于21世纪气象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其要点是:应将"力争在20~30年内成为中国知识经济产业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中国气象产业的战略目标。为此应重点建立以下五个新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新一代气象基本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市场体系、新型气象产业结构体系以及气象产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气象产业 机遇 挑战 战略思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查之玲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一种新兴的经济正在成长和发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提出来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核心或者说主要特点是资产投入的无形化。人们对工业经济之后经济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庆彪 高中华
文章认为,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原有的生产要素、资产形态、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乃至领导决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科技创新的速度、水平、方向决定着知识经济发展的成败。人才开发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只有在人才发展总量、素质等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立一支门类齐全、实力强劲的人才队伍,才能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全民教育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为此,必须认真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平
本文认为强调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具备综合能力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 ,以及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的需要。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 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孙科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转型发展的地区,西部地区面临着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转型时期的产业基础,资本形成,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包含有知识经济发展的多种不利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说明其作为一个整体尚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一般条件。但是西部地区的个别中心城市积淀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优势,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完全可能率先发展知识经济。西部地区发展知识经济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依托现有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高科技优势,以及国家的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政策,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提供的成果,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时发展知识产业,塑造新的高科技产业,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知识经济 经济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世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