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1)
2023(7472)
2022(6344)
2021(5480)
2020(4469)
2019(10029)
2018(9869)
2017(18313)
2016(10029)
2015(11281)
2014(11475)
2013(11619)
2012(11665)
2011(10719)
2010(11154)
2009(10355)
2008(10247)
2007(9526)
2006(9013)
2005(8785)
作者
(32068)
(26589)
(26517)
(25238)
(16959)
(12741)
(12005)
(10379)
(10297)
(9859)
(9218)
(8985)
(8812)
(8711)
(8517)
(8307)
(8053)
(7854)
(7757)
(7621)
(7195)
(6742)
(6579)
(6195)
(6155)
(6048)
(6043)
(6016)
(5605)
(5361)
学科
(53395)
经济(53338)
(26259)
管理(25276)
地方(20578)
(19284)
企业(19284)
中国(18582)
(16150)
业经(14436)
方法(12510)
地方经济(12095)
农业(11092)
产业(10892)
(10736)
(10386)
(10268)
(10079)
银行(10067)
(9878)
数学(9857)
(9814)
金融(9814)
数学方法(9723)
技术(9002)
(8358)
环境(8231)
(8211)
贸易(8197)
(7792)
机构
学院(150837)
大学(148104)
(64410)
经济(62919)
研究(60482)
管理(52167)
中国(46754)
理学(42187)
理学院(41614)
管理学(40932)
管理学院(40631)
科学(36417)
(33997)
(32014)
(30198)
(28796)
研究所(28362)
(27784)
中心(27329)
(22744)
(22621)
北京(22587)
师范(22485)
(22273)
农业(22089)
财经(21867)
(21696)
业大(21501)
(19404)
经济学(19136)
基金
项目(89937)
科学(70164)
研究(68604)
基金(61325)
(53236)
国家(52712)
科学基金(44048)
社会(42878)
社会科(40732)
社会科学(40726)
(38335)
基金项目(31540)
(31105)
教育(30167)
编号(28064)
(27409)
自然(25959)
自然科(25284)
自然科学(25278)
资助(24823)
自然科学基金(24814)
成果(23903)
发展(22481)
(22085)
课题(21673)
重点(21129)
(19101)
(18506)
创新(17907)
(17288)
期刊
(87832)
经济(87832)
研究(54295)
中国(41120)
(28942)
学报(23006)
管理(22569)
(22156)
教育(22099)
科学(21750)
(19951)
金融(19951)
农业(19345)
大学(17297)
业经(16401)
学学(15817)
技术(14584)
经济研究(13327)
问题(11665)
财经(10992)
(9857)
(9735)
图书(9316)
(8485)
论坛(8485)
(8468)
技术经济(8274)
商业(8029)
经济问题(7847)
世界(7817)
共检索到26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静  徐晔  祁春节  牟杰  
我国生物质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乙醇汽油和沼气利用是生物质能开发中的重点。虽然生物质产业的关键技术基本成熟,但是当考虑不再用粮食作为原料的时候,技术转换等一系列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技术瓶颈仍然是限制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我国政府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缓解环境压力,同时为消化陈粮,在扶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充当了"埋单者"的角色,这也引发了以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的大量上马,粮油价格上涨的趋势开始波及我国。因此,从粮食问题是否让位于能源问题,政府是否继续充当"埋单者"的角色,生物质产业污染治理的角度出发,认为:今后发展生物质产业不能只盯住能源短缺的问题而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大龙  
一、2007年是中国生物发电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必须应对能源紧张和保护环境两大挑战。中国政府为此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吴昌南  
当前,人们对生态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如机械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把生态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生态是无代价的,简单地认为构建生态体系只是"投入"等等。因此,要发展生态产业,必须澄清这些误区,使"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确立生态中心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的认知能力。同时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新兴生态产业,树立生态消费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春  刘小青  张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新亮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却始终未能走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列,这与我国传统的观念制约、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等原因有密切关系。如何转变政府观念,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淑奇,蒋华  
计算机软件产业较之其它高新技术产业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我国积累了较雄厚的软件技术力量,因此国家要尽快地制订正确的软件发展战略,努力营造所需的社会环境,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静  李保刚  
一个经济系统中总有超越平均增长水平的具有潜力或现实较高经济增长率,并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经济支撑点,即增长点。面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汽车产业应作为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会,采取具体措施,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吉林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前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熙  
陕西果业产业化发展是建设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建立高标准果品生产基地是果业产业化的基础 ;加快采后处理环节的企业化 ,提高其现代化水平是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市场问题是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加大科教投入是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宏谋  
关于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宋宏谋根据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要按照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增设农发行分支机构。这对农发行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机遇与挑战同在,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尚需正视困难、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孟连生  
本文论述了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意义与基础 ,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模式 ,分析了我国发展数字图书馆事业的目标、模式与方法 ,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进军  韩坚  
在全球和区域视角下,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并提出以下观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化;发展城市群,实现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建立不同尺度的区域循环产业,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建设道路通讯网络,实现要素的流动化;划分重点区域,实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市民社会等观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但目前的现代农业在促进农业大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它的弊端如大量消耗了能源和资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生态农业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论述发展生态农业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邓天佐  张俊芳  
科技金融结合,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顺应科技创新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金融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扩展,向多要素、多层面、多维度的科技金融系统演变;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践不断丰富与发展,已覆盖到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金融中介平台等多个领域,对于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剖析了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内涵、规律、特点及表现形式,总结了我国科技金融结合近期发展的态势与现状,并对现阶段科技金融工作的特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巫建国  王华  
区域发展战略与转向是国家发展战略与转型的基础。我国区域开发具有典型的“转型期”区域开发的特点,已由重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到重在追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界区域发展的五大趋势,我国政府应在区域发展中重点把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遵循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济非均衡发展,建立有实质意义的大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将区域分工纳入国家战略,并加强对外开放的客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