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33)
2022(2402)
2021(2403)
2020(1951)
2019(4555)
2018(4707)
2017(8361)
2016(5047)
2015(6092)
2014(6578)
2013(6385)
2012(6174)
2011(5521)
2010(5918)
2009(5398)
2008(5677)
2007(5529)
2006(5180)
2005(5135)
2004(4481)
作者
(15144)
(12131)
(12130)
(11994)
(7904)
(5937)
(5747)
(4964)
(4730)
(4676)
(4265)
(4206)
(4153)
(3939)
(3890)
(3790)
(3714)
(3714)
(3578)
(3546)
(3367)
(3061)
(3040)
(3005)
(2945)
(2846)
(2726)
(2620)
(2610)
(2557)
学科
(15976)
经济(15938)
管理(15494)
(13398)
(11183)
企业(11183)
(6744)
(6686)
中国(6685)
(6386)
教育(6193)
理论(5368)
业经(4636)
(4574)
银行(4571)
教学(4323)
(4301)
(4289)
农业(4197)
(4191)
财务(4171)
财务管理(4144)
地方(4115)
(4087)
企业财务(3810)
方法(3762)
税收(3758)
(3748)
(3721)
研究(3647)
机构
学院(72144)
大学(70428)
研究(24367)
(23886)
管理(22951)
经济(22935)
中国(21401)
理学(17178)
理学院(16935)
(16612)
管理学(16491)
管理学院(16350)
(15853)
(14960)
科学(14068)
(13131)
(12317)
中心(11957)
(11766)
师范(11688)
北京(11573)
研究所(10849)
财经(10672)
(10590)
(10428)
技术(10172)
职业(9865)
(9249)
师范大学(8894)
教育(8728)
基金
项目(32671)
研究(29245)
科学(23733)
基金(19188)
(15358)
编号(15118)
国家(15109)
教育(15078)
社会(14668)
成果(14450)
(14425)
社会科(13549)
社会科学(13544)
科学基金(12241)
课题(11467)
(11429)
(10155)
基金项目(9425)
资助(8786)
项目编号(8662)
(8428)
研究成果(7741)
(7598)
(7590)
阶段(7571)
重点(7536)
规划(7436)
(7214)
阶段性(6976)
大学(6881)
期刊
(39506)
经济(39506)
研究(29656)
中国(21577)
教育(18500)
(14624)
(10912)
(10722)
金融(10722)
管理(10104)
学报(8754)
技术(8279)
科学(7491)
业经(7344)
图书(7116)
大学(6807)
农业(6606)
学学(5637)
书馆(5483)
图书馆(5483)
职业(5444)
财经(5351)
问题(5202)
(4914)
论坛(4914)
会计(4881)
(4864)
经济研究(4815)
(4673)
财会(4655)
共检索到138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赵张耀  
通过对博士论文的双向隐名复审结果和相同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同行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评审方式对学位论文评价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质量进行了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学习方式、获国优论文年龄、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课题和参加学术交流等基本背景情况调研,探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绿绮  
在分析学位论文实名评审所产生弊端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制度和论文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隐名评审制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渭  张文修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学位质量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不仅对于控制博士学位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作者从博士生培养的角度,分析目前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与完善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敏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是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所采取的措施,旨在排除各种干扰,公平、公正地评审论文,加强论文评审的力度,从而严格监控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问卷调查显示:全日制博士生99%完全赞成匿名评审。虽然这项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担心评审专家的研究重点与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一致,担心评审专家不赞同自己的观点,担心评审通不过,但真金不怕火炼的信念又让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炘  高虹   刘颖   赵伟   陈皓明  
在分析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的实践,从分析和总结隐名评审的形式、程序等入手,对如何科学、合理、公正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普遍公认的博士学位论文标准并促使博士生指导教师严把质量关,才能确保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陈智峰  张君  赵张耀  周煦炎  
通过分析调研资料,归纳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成功的主要因素,从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出发,探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宋晓欣  沈文钦  
以165篇存在问题的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学位论文的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时间以及发表论文与学位论文质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的学术论文发表和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读期间与学位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较低、发表时间相对滞后是这些"问题论文"作者普遍存在的现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伟  裴旭  张淑林  
伴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实践性工程“精英”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及学位类型日益多样化、学位体系日趋完善的新形势,在我国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条件已渐成熟。笔者结合国外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从社会客观需求、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开展工程博士教育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同毅  
本文吸收了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成果,将质量保障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之中,强调要改变以往“质量检查”式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文章界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概念,探讨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主体、途径和方式,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道红  
对学位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学位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中心原则、专家管理为主原则、系统性原则与权变原则;在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协调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规范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宽松自由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宇飞  牛雅莉  张均  
博士学位论文质 量保障,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对 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 是探索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新 的尝试。作者结合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实 践,试图就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 评审的现实意义、实际效果、存 在问题等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炘  赵忠升  高虹  刘颖  
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是维护学术评价的严肃性、公正性,进而保证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隐名评审中会产生比公开评审更多的非共识评阅意见,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这些评阅意见已成为隐名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对非共识评阅意见产生原因的分析,归纳出处理非共识评阅意见的原则,并在我校隐名评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细化论文评价标准、建立通畅的申辩渠道和复审机制以及根据学科特点区别对待非共识评阅意见等一套较为合理的非共识评阅意见的处理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海燕  刘春荣  张志斌  胡克文  
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匿名评审制度实施的目的与意义及具体组织实施办法,探讨分析评审成效,研究表明,实施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委托第三方平台匿名评审制度是学校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认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问题空间"是由为什么研究此问题、研究此问题的什么与如何研究此问题及其答案所构成,它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意涵:陈述研究意义、提炼研究假设与匹配研究方法。指出了一些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即错将主题意义当作研究意义,误将研究问题视为研究假设,错将研究方法的列举当作研究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开题报告"问题空间"的模糊与混乱,严重影响了开题报告的质量。认为构建开题报告"问题空间"应立足生命发现,陈述研究意义;绘制概念导图,提炼研究假设;增强方法自觉,匹配研究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