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9)
2023(3504)
2022(2988)
2021(2796)
2020(2396)
2019(5605)
2018(5693)
2017(10315)
2016(6086)
2015(7114)
2014(7280)
2013(7163)
2012(7166)
2011(6314)
2010(6929)
2009(6566)
2008(6811)
2007(6620)
2006(6371)
2005(5994)
作者
(17712)
(14672)
(14403)
(14208)
(9229)
(6911)
(6772)
(5696)
(5559)
(5524)
(5070)
(5005)
(4754)
(4720)
(4635)
(4589)
(4320)
(4317)
(4242)
(4207)
(3956)
(3633)
(3623)
(3533)
(3479)
(3336)
(3273)
(3245)
(3069)
(3069)
学科
(22719)
经济(22675)
管理(17643)
(14072)
(10927)
企业(10927)
中国(9830)
(9254)
地方(8925)
(7551)
(7076)
业经(6063)
农业(5791)
教育(5628)
(5453)
银行(5452)
(5198)
(5002)
理论(4577)
方法(4493)
(4445)
(4429)
制度(4427)
(4398)
金融(4398)
(4318)
税收(4096)
(4045)
(3950)
(3869)
机构
大学(82014)
学院(81747)
研究(30722)
(30139)
经济(29094)
管理(27499)
中国(27149)
(23173)
理学(20626)
理学院(20299)
管理学(19822)
管理学院(19660)
(18475)
科学(17595)
(16882)
北京(16503)
(16075)
中心(15713)
(13437)
研究所(13435)
(13316)
(13260)
师范(13245)
(13195)
财经(12102)
(11022)
(10641)
人民(10566)
(10541)
业大(10510)
基金
项目(41457)
研究(35103)
科学(31127)
基金(26174)
(21389)
国家(21088)
社会(19819)
社会科(18422)
社会科学(18417)
科学基金(17643)
教育(16811)
(16557)
编号(16281)
成果(15988)
(14321)
基金项目(13073)
课题(13073)
资助(11373)
(11241)
自然(9917)
自然科(9614)
自然科学(9612)
(9585)
重点(9571)
自然科学基金(9392)
(9388)
项目编号(9284)
规划(8929)
(8601)
(8325)
期刊
(47924)
经济(47924)
研究(33861)
中国(27136)
教育(18762)
(15452)
(13705)
(13393)
金融(13393)
管理(12222)
学报(10716)
科学(9476)
图书(9254)
技术(8990)
大学(8750)
农业(8376)
业经(7990)
书馆(7575)
图书馆(7575)
学学(7118)
问题(6588)
财经(6262)
经济研究(5849)
职业(5680)
(5643)
论坛(5643)
(5468)
(5151)
会计(5061)
(4925)
共检索到163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杲  
近年来,构建南京都市圈的呼声日高,但各方对此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自组织理论出发,结合该地区的发展实际,提出南京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新一轮开放和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竞争基础上的协同发展是各相关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进一步指出,都市圈的形成是一个社会经济主体自组织的过程,政府作为重要的倡导和实施主体之一,其作用发挥应着眼于创造和完善都市圈自组织的条件,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社会经济主体的跨地域协同行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安平  
认为区域经济关系主要体现为合作和冲突两个方面,减少冲突,加大合作是推进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以南京都市圈为实证,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各城市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认为"囚徒困境"博弈是目前都市圈建设中的主要掣肘,而根据"智猪博弈"模型,通过各城市间的合作博弈是获得都市圈共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核心城市南京以及其他中心城市为博弈方,构建了两个成员的合作博弈模型,进而探讨了实现南京都市圈区域经济整合与合作的现实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兴平  朱凯  
在区域一体化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协同的重要单元,都市圈层面的各类创新空间的格局特征成为新的专业化区域功能空间类型。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梳理出都市圈创新空间由"大空间"到专门性空间、再到企业类小微空间所呈现出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发展脉络;将创新空间分为"知识型"和"产业型"两种类型,并对各类创新空间的承载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创新空间在都市圈层面的分布格局与相互联系特点,并提出其在空间组织、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的三个发展引导方向,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提供案例经验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席广亮  张姗琪  
流动性反映了空间在区域中承担的功能,是都市圈空间格局分析的重要视角。梳理流动性理论的沿革与大数据时代下的范式转变,基于行为、社会、思想、虚拟维度构建人的空间流动性概念模型,探讨从空间流动性对城市与区域研究的积极意义。在此框架下,聚焦行为维度展开实证分析,使用南京都市圈手机信令数据,从流承载力、流中心性和流控制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南京都市圈街镇流动性的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街镇划分为枢纽节点、扩展节点、集散节点、次边缘节点和边缘节点5类,并分析各类节点及其关联流的空间特征。基于此,结合现有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拥江发展、南北夹心式发展和多元跨界发展三个方面的规划实践思路。研究扩展了流分析在都市圈研究和规划中应用框架,可以为都市圈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正永  
为了定量分析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特征,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和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何菲菲  
都市圈物流体系建设是现代都市圈建设的先行领域,也是有效支撑都市圈商贸物流枢纽建设和产业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保障。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都市圈物流发展条件及战略要求,提出面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积极优化都市圈物流网络空间组织,形成以南京枢纽为核心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多层级物流网络。以多式联运深化统筹公铁水航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引导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都市圈物流发展体制机制及战略资源投入,不断提升都市圈物流体系竞争能力及服务能力,促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艳红  陆玉麒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选取1993、1999、2005和2011年4个典型年份,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引力模型,计算南京都市圈的可达性、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深入研究南京都市圈空间联系格局和空间联系方向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都市圈可达性改善显著,平均可达性提高明显,但各城市可达性提高的幅度差别较大;(2)南京都市圈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经济联系格局由点轴结构向网络结构演变,南京成为区域经济联系中心城市;(3)从经济联系隶属度分析来看,南京是区域空间联系的集聚中心,与其它城市形成了众星捧月的空间联系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伟   徐海贤   侯冰婕   傅英姿  
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毗邻地区同城化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南京作为国家第一个批复规划的都市圈,毗邻地区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研究立足区域层面,面向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都市圈整体优化发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功能、联系和意向3个方面对毗邻地区同城化水平进行评价,划分“三级三类”。建议差异化、有重点地推进毗邻地区同城化,并通过规划引领等举措,高效推进都市圈毗邻地区同城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陈雯  
在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对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实体和区域管治进行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①南京都市圈建设是从政府到管治过程,因为在决策中引入了非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参与者;②南京都市圈建设也涉及到区域身份与发展愿景的构建,这是区域协调的起点;③在旅游和引资促销,以及交通网络建设上,南京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不断加强。此外,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市场主导的新区域主义。南京都市圈的新区域主义是由政府主导的,并有企业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的新区域主义。研究指出,南京都市圈是在既有区域制度和政治地理上出现的新管治尺度,是一种新的区域管治模式。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安贺新  
个人信用制度主要是指由国家建立的,用于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健康、规范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路。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陆和建  李昊远  
公共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实践为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又一崭新的机遇。文章在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的意义,论述公共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的关系互补性,归纳公共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要素及原则,最后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实践提出4点建议:搭建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在线平台;树立品牌意识;优化"横向合作"与"纵向合作";传扬本土文化,培养具有人文情怀与创客精神的创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玉良  
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学科建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在高校发展中,几乎都提出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主线。高校对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芳  冯立乐  
文章在以前南京都市圈的基础上,根据2008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讨论了近几年活跃于加入南京都市圈的泰州市,淮安市,合肥市,蚌埠市,铜陵市,淮南市,宣城市等几个城市加入的可能性。从分析的14个城市中得出可以划分入圈内的11个城市,然后在新的范围内讨论各圈内城市(地级市)的发展潜力值,并将圈内城市进行分级讨论,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江楠  
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基于南京都市圈主要8个城市2015-2019年的货运量数据,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南京都市圈未来5年的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预测值围绕实际值及其演变趋势出现小范围上下波动,表明预测精度高且验证了模型预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南京都市圈物流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结合南京都市圈主要城市物流实际发展情况,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的区域物流规划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立新  吴必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