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7)
2023(7094)
2022(5734)
2021(5229)
2020(4284)
2019(9558)
2018(9504)
2017(17437)
2016(9405)
2015(10217)
2014(9522)
2013(9158)
2012(8739)
2011(7717)
2010(8268)
2009(7631)
2008(7540)
2007(6783)
2006(6375)
2005(5790)
作者
(24800)
(20621)
(20223)
(19385)
(13245)
(9660)
(9211)
(7811)
(7803)
(7358)
(6993)
(6912)
(6597)
(6478)
(6468)
(6159)
(6131)
(5972)
(5871)
(5755)
(5059)
(4921)
(4767)
(4749)
(4700)
(4643)
(4519)
(4438)
(4071)
(3989)
学科
(36092)
经济(36045)
管理(33381)
(30588)
(27139)
企业(27139)
中国(15677)
技术(14662)
地方(11500)
技术管理(11429)
业经(9721)
方法(9657)
(8719)
(8654)
(8570)
数学(7524)
数学方法(7373)
理论(6928)
(6857)
银行(6851)
(6602)
城市(6540)
(6469)
(6402)
环境(6039)
产业(5992)
农业(5824)
(5703)
金融(5703)
教育(5587)
机构
大学(122796)
学院(122506)
(50324)
管理(49322)
经济(48953)
研究(43096)
理学(41077)
理学院(40517)
管理学(39976)
管理学院(39691)
中国(33949)
(30470)
科学(24261)
(24100)
(21311)
中心(20422)
北京(20219)
(19966)
财经(17760)
(17623)
师范(17526)
研究所(17483)
(16934)
(16628)
(15967)
业大(14899)
经济学(14730)
(14504)
师范大学(14144)
(13771)
基金
项目(79286)
科学(64910)
研究(60987)
基金(57115)
(48493)
国家(48023)
科学基金(43507)
社会(40695)
社会科(38622)
社会科学(38613)
(31512)
基金项目(30641)
教育(27646)
(27214)
自然(26699)
自然科(26182)
自然科学(26178)
自然科学基金(25726)
编号(23581)
(22896)
资助(20891)
创新(20258)
成果(19377)
(17996)
课题(17944)
重点(17543)
国家社会(16675)
(16453)
规划(15671)
(15623)
期刊
(61964)
经济(61964)
研究(45558)
中国(32886)
管理(22221)
教育(19460)
(19102)
科学(15646)
(13721)
金融(13721)
学报(13493)
(12867)
技术(12216)
大学(11244)
业经(9834)
学学(9810)
经济研究(9281)
问题(9233)
财经(8656)
科技(8636)
城市(8238)
(8135)
农业(7889)
(7665)
图书(7582)
(7290)
论坛(7290)
技术经济(7262)
现代(7032)
书馆(5935)
共检索到205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月静  
总结了当前全球城市转型的4个基本趋势,认为生态与可持续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ICT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创意功能提升与紧凑集约发展是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与经济共进人文与科技并举的"智慧南京"的目标并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规划创新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其成  姚亦锋  蒋成煜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对滨江带景观现状深入的研究,对滨江带各个区域的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依此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将南京城市滨江带划分为6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体景观为主,下关滨江段以塑造港区风貌和反映城市近现代历史为主,幕燕滨江段以塑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和江中洲地区以现代化田园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陈  石永洪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的回顾,从近代(1927-1949)和当代(1949-2012)两大时期出发,分析了南京城市规划与实践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近代南京由于其作为国都的特殊地位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城市规划与实践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同时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当代南京城市规划的发展则很好地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规划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其向前发展的道路却是不平坦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刚  唐德善  
边缘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中一种常用的模式之一,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和需要。文章分析了边缘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针对南京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南京市建设边缘城市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姚亦锋  
地理景观对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重要的,古都保护规划需要探寻地理格局之中的景观时空变化和演替轨迹。长江对于南京城市景观起源和变化始终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依靠长江天堑在南京创建都城而割据南方,随后历史各个阶段皆以自然地理格局构建南京都城,至今影响着南京城市空间布局。早先南京城市构筑出现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唯物的,后来逐渐被笼罩于"王气"、"风水"、"紫光"等唯心说法。现代"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必须依顺自然山水系统脉络实地调查古城市遗迹现状,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冲突地段;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自然山脉河流脉络系统,是现代城市景观特色的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新  刘寿东  赵小艳  王咏薇  
城市化过程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城市化进程是十分重要的。以南京市为例,利用南京地区1985~2007年年平均气温和1985~2010年源于统计年鉴的4类城市化指标数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综合指标法,分析了南京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变化及其热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进程分为稳步发展阶段(1985~2000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0年),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增长速率分别为0.1/10a和0.6/10a;南京市1985~2007年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式上升,平均城郊温差0.3℃,温度差异明显,总体上热岛强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尤其2000年之后,以0.19℃/10a...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程茂吉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丽  
由于城市规模扩张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双重冲击,位于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边缘区村落进行重构势在必行。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区位上,乡村经济与乡村空间的变动特征,以期为郊区城市化和郊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必要的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俊杰  何隆华  陈杰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两个时相的MODIS 31波段数据,生成南京城市亮温场,分析了南京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两个时相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于MODI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实时免费接收政策使其用来动态监测城市热场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爽  詹志勇  
随着我国城市美化运动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森林日益受到学者、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城市森林学研究的进展 ,发现有关城市树木群落生长特征及树木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较少进行 ;根据对南京城市森林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城市树木树种构成集聚性明显而多样性较差、植株体量偏小、长势一般 ,城市扰动因子明显影响了树木的自然生长过程 ;通过对南京城市树木管理机构、措施及法规的剖析 ,指出我国城市树木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管理人员知识陈旧和管理法规纷繁复杂却难以相互衔接、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结合国外经验提出综合性树木种植规划及树木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现代化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茜  张增祥  易玲  谭文彬  王长友  
以Landsat 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制图和数据提取的分析手段,通过引入城市扩展强度、重心坐标、紧凑度、弹性系数等指标,研究了南京城市扩展的时空规律、形态特征以及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应用回归分析,筛选了能够解释城市扩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南京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江南主城的东北—西南轴向和东南的江宁一带成为城市扩展最活跃的地区;②城市扩展过程中,紧凑度降低,空间形态向着趋于不稳定状态发展;③21世纪以来.城市扩展的弹性系数向着逐渐合理化的方向转变,但在1988~2001年,该指数与合理数值有一定差距,城市扩展与人口增长速度之间出现了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生,徐瑞祥,高中贵,彭补拙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文章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指标值进行预测,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的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预警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飞雪  李满春  刘永学  梁健  陈振杰  
论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1949、1976年航空影像,1988—2003年陆地卫星(MSS、TM、ETM+等传感器)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获取南京市城市扩展信息。结合南京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强度、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分形维数、扩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南京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3年南京城市规模扩展了10.15倍,城市扩展表现为3个阶段:1949—1976年为第一阶段,城市扩展表现为低强度的准圈层式外延;1976—1988年为第二阶段,城市扩展强度有所提高,圈层外延与跳跃式发展并存;第3阶段为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