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3)
2023(9932)
2022(8186)
2021(7290)
2020(5911)
2019(12916)
2018(12358)
2017(23725)
2016(12290)
2015(13919)
2014(13824)
2013(13806)
2012(13387)
2011(12465)
2010(13054)
2009(12538)
2008(11505)
2007(10395)
2006(9866)
2005(9688)
作者
(35978)
(29846)
(29536)
(28663)
(19146)
(14202)
(13687)
(11473)
(11427)
(10632)
(10424)
(10086)
(9833)
(9628)
(9577)
(9319)
(8857)
(8747)
(8589)
(8088)
(7934)
(7111)
(7101)
(7069)
(6943)
(6875)
(6527)
(6330)
(6056)
(5879)
学科
(76673)
经济(76606)
管理(33867)
(29772)
(27498)
金融(27497)
(24723)
银行(24720)
(24348)
企业(24348)
中国(24294)
(24073)
地方(23139)
方法(22539)
数学(19779)
数学方法(19645)
(15553)
业经(15038)
(15038)
地方经济(14335)
(13767)
(12962)
(11316)
贸易(11301)
中国金融(11234)
(10906)
(10584)
农业(10031)
环境(9914)
理论(9712)
机构
大学(184120)
学院(183377)
(93064)
经济(91203)
研究(69554)
管理(64451)
中国(62805)
理学(53280)
理学院(52582)
管理学(51873)
管理学院(51521)
(43872)
(38676)
科学(36548)
(34598)
中心(33831)
财经(33695)
经济学(31613)
研究所(30695)
(30438)
(29241)
经济学院(28208)
(25607)
北京(25290)
财经大学(25008)
银行(24794)
(24452)
(24416)
(24166)
金融(24029)
基金
项目(109493)
科学(87389)
研究(83458)
基金(80651)
(68580)
国家(68029)
科学基金(58617)
社会(57030)
社会科(54420)
社会科学(54406)
(41636)
基金项目(41275)
教育(37039)
(34601)
自然(33769)
资助(33387)
自然科(33004)
自然科学(32998)
自然科学基金(32403)
编号(32376)
成果(27623)
(26398)
重点(25492)
国家社会(24651)
(24532)
课题(23620)
(22698)
发展(22570)
(22261)
(22022)
期刊
(113584)
经济(113584)
研究(68575)
(41301)
金融(41301)
中国(39810)
(32869)
管理(26013)
学报(22144)
科学(22009)
(21730)
经济研究(19705)
财经(18444)
大学(17707)
教育(16718)
学学(16583)
(16043)
技术(15264)
业经(14484)
问题(14384)
国际(14027)
农业(13218)
(13096)
世界(10781)
技术经济(10522)
统计(9792)
理论(9775)
经济问题(8823)
商业(8668)
(8644)
共检索到315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彤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亚洲各国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与亚洲区域经济的不断融合,使得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区域经济中也将不可避免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亚洲人民币"也将在国际金融新格局中发挥相当的作用。为适应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展,国内金融机构须在业务制度建设、系统开发设计和服务功能完善等多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毓静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自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固定汇率制在70年代初崩溃以来,欧元的产生,欧洲货币联盟的创立,可以说是全球货币体系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了。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加剧的今天,欧洲货币联盟的产生,必然会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环境更加开放,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整合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区域经济合作突飞猛进,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对外经济战略中的地位凸显,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从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实意义和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了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典型模式,在分析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现存问题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2009年7月,以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幕正式开启。试点五周年来,经常账户的人民币输出推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贸易结算+离岸市场"的发展主线逐步成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不少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进展。在当前推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资本账户输出人民币的前景正变得愈加清晰,"企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翊  
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深刻反思,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带来了机遇,但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收益与风险并存。本文通过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及风险的分析,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路径,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懿  
自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由于各种内外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笔者以金华区域经济为例,作一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双边货币互换国家的扩大以及协议金额的提高,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机会。今后我国签订的双边货币互换都应以人民币/外币的形式,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涛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第一步。在东盟区域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诸多障碍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法律障碍;目前主要存在资本账户管制尚未取消、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存在数额限制、流通渠道不规范、外汇和税收政策的干扰、缺乏汇率协调机制以及人民币计价结算管制依然存在等法律障碍。应对的办法是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开放人民币开户限制;加强对人民币流出流入渠道的法律保障;建立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实现人民币从边境贸易向一般贸易转移并实行一般贸易结算退税政策;在东盟区域内构建人民币结算体系等;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成长  单豪杰  
本文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几个重要相关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接着,在探讨了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几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微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实践状况,得出了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安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学彬  李忠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但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是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对外国货币过度依赖,承受极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量的外汇储备承受极大的贬值损失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利益首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减少对外国货币的依赖,减小企业和居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承受的汇率风险;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最后,随着人民币逐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楠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有效拓宽国际市场空间,挖掘周边地区市场潜力,寻求多元化的投资目标;拉动市场消费需求,提升我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功能,健全对外贸易机制;加速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增强外贸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并进一步构建起以我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一体化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宝通  
“七五”计划按东、中、西布局经济,实行区域倾斜政策,引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因而有人主张,“八五”计划应改行产业倾斜政策,以调整和优化失衡的产业结构。仅有产业政策,没有区域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为任何产业都不是悬在空中,而是落在一定地域之上的,适合于在某些地域发展。一定的产业结构是以一定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基础的。如果不管区域状况的差异,都按划一的产业政策调整结构,都朝一个方向实行产业倾斜,不但会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而且会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苏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各种不同层次、规模不一、内容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业已遍布西欧、北美、亚太、中东、非洲、拉美等各个地区。区域经济集团化,改变着战前形成的以殖民帝国体系为基础的旧的相互依赖格局,推动着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商品货币关系维系的新的相互依赖格局的形成。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当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不失时机地迈开前进步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栋生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慧慧  薛熠  杨露鑫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和地方治理体系的一场考验,在促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补短板的同时,围绕疫情防控的公共服务竞争隐然显现。厘清那些将地方竞争导向经济增长而非公共服务的现实背景和制度性约束条件,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引导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竞争标尺,可为中国迈向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动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政府改革的内在要求。文章首先通过一个两地区模型,说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未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是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自然结果,而在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从经济增长竞争走向公共服务竞争成为可能。接着基于地方公共服务的典型事实,围绕当前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经验检验发现新时期人口、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依托于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载体的空间网络体系,公共服务已成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吸引发展要素的核心资源。公共服务的加强应借助地方政府的竞争激励,基于"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的进一步估计结果发现改革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扩大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增强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推动建立"见贤思齐""力争上游"的竞争关系来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并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