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6)
- 2023(9453)
- 2022(7890)
- 2021(7049)
- 2020(5689)
- 2019(12594)
- 2018(12165)
- 2017(23123)
- 2016(12285)
- 2015(14060)
- 2014(14441)
- 2013(14296)
- 2012(13619)
- 2011(12584)
- 2010(13301)
- 2009(12735)
- 2008(11749)
- 2007(10928)
- 2006(10303)
- 2005(9918)
- 学科
- 济(73524)
- 经济(73456)
- 管理(35396)
- 业(30955)
- 融(26252)
- 金融(26250)
- 企(25048)
- 企业(25048)
- 中国(24623)
- 银(24282)
- 银行(24278)
- 行(23569)
- 地方(23303)
- 方法(19413)
- 数学(16671)
- 数学方法(16467)
- 财(16007)
- 制(15866)
- 农(15329)
- 业经(15048)
- 地方经济(14358)
- 学(12695)
- 中国金融(11116)
- 农业(10972)
- 体(10780)
- 理论(10395)
- 务(9916)
- 财务(9883)
- 财务管理(9850)
- 环境(9807)
- 机构
- 学院(184039)
- 大学(179990)
- 济(86692)
- 经济(84745)
- 研究(66127)
- 管理(62522)
- 中国(58866)
- 理学(50789)
- 理学院(50163)
- 管理学(49331)
- 管理学院(48991)
- 财(42526)
- 京(38084)
- 科学(35874)
- 所(33641)
- 财经(32162)
- 中心(32118)
- 江(31065)
- 研究所(29326)
- 经济学(28847)
- 经(28707)
- 州(25655)
- 经济学院(25600)
- 北京(25239)
- 范(24948)
- 师范(24782)
- 农(23461)
- 财经大学(23377)
- 院(23317)
- 银(23223)
- 基金
- 项目(103875)
- 研究(82625)
- 科学(81037)
- 基金(72332)
- 家(60576)
- 国家(59991)
- 社会(53220)
- 科学基金(51218)
- 社会科(50458)
- 社会科学(50447)
- 省(42083)
- 教育(37241)
- 基金项目(36908)
- 编号(34829)
- 划(33697)
- 资助(30213)
- 成果(29826)
- 自然(28463)
- 自然科(27701)
- 自然科学(27698)
- 自然科学基金(27162)
- 发(25618)
- 课题(25435)
- 重点(24110)
- 部(22221)
- 性(22091)
- 国家社会(21981)
- 发展(21953)
- 展(21620)
- 创(21450)
共检索到318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新天 詹静
8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的发展 1)建国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布局由东向西推进,计划安排和资源配置由中央负责,具体管理以部门为主,并强调地区的相对平衡发展。反映在理论研究上,区域计划、区域经济运行机制没有被列为国民经济计划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致使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远不及部门经济学。进入80年代以后,"梯度理论"的提出对政府决策和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梯度理论"主张把经济效率放在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强调集中资源与资金,实行重点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我国地域空间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杨小兵 张庆杰
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继沿海开放后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方向。在坚持参与全球化、坚持沿海开放战略的同时,我国应更加关注包括中南半岛、南亚、中亚及东北亚等广大欧亚内陆腹地间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开发。一、我国参与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施以沿海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战略,而在所有陆路方向上,只有零星、初级的经贸合作。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有鸿 费威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以本文金融集聚的内涵和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金融相关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之一,但反之并不成立。最后提出了发挥金融集聚效应的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金融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计量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哲
京津冀作为中国第三大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其经济的一体化离不开区域金融合作。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突破口是银行结算服务,核心内容是资金的跨地域市场化流动,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为探索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道路提供了条件,共同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区域金融合作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端木家杰 王慧英
对“三省六方”区域经济联合问题的探讨端木家杰,王慧英"三省六方",即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白银市、天水市、金昌市、西宁市、银川市、兰州市。三省六方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形成颇有特色的区域经济,研究探讨区域经济间的联合与协作,对于发展三省六方经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煜 聂平平
产业聚集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已开始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聚集对于带动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上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产业聚集的理论前提及其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锦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目前正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下,面临着自身区域经济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当优化我国的区域经济结构,建设性的提出应对策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转型,优化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世界经济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领域 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薛小荣 张景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生态审计的现状对区域性生态审计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保护 生态审计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开忠
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探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开忠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1960—1970年是亚洲“四小龙”的时代,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小,区域经济并不构成发展的主要过程;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发生重要转移,象中国、巴西和印度等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光祥 吕韬 彭路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新,徐春秀
区域是具有内聚力的地域。它可以是一国的省、县等行政所辖区域,也可以是跨县的经济区域或文化区。从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研究的特定角度出发,区域的概念:第一,是一国领土上的特定行政区域,中央政府对其拥有政治主权以及不同程度的经济管理权和资源、财产所有权;第二,上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对区内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或维持具有一定程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区域经济增长政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本级政府所制定的本区域经济增长政策;二是上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区域间经济增长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光祥 吕韬 彭路
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本质上是基本民生与经济发展如何兼顾的问题,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研究内容。以广西为例,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5年间,广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时间变化稳定,具有经济滞后型特征;14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及其时间趋势变化不一,并按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时序形成递减分布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极为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解,发现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特征,并呈倒"V"型演变轨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是应有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