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7)
2023(6262)
2022(5252)
2021(4811)
2020(4031)
2019(8809)
2018(8530)
2017(16456)
2016(9203)
2015(10097)
2014(10305)
2013(10213)
2012(9952)
2011(9002)
2010(9038)
2009(8460)
2008(8610)
2007(7941)
2006(7367)
2005(7249)
作者
(28199)
(23508)
(23063)
(22550)
(15021)
(11387)
(10713)
(8941)
(8858)
(8600)
(8259)
(8132)
(7788)
(7700)
(7650)
(7366)
(6978)
(6958)
(6768)
(6723)
(6120)
(5796)
(5713)
(5560)
(5406)
(5349)
(5278)
(5169)
(4914)
(4689)
学科
(39097)
经济(39047)
管理(23536)
(21437)
(18140)
银行(17995)
(17384)
企业(17384)
(16747)
(16068)
方法(15079)
数学(13180)
数学方法(12985)
地方(12315)
(11348)
金融(11347)
中国(11317)
(10494)
制度(10486)
业务(9873)
(9439)
(9310)
(8800)
银行制(8548)
地方经济(7610)
业经(7409)
(6777)
农业(5999)
理论(5875)
体制(5637)
机构
大学(130781)
学院(128498)
(51744)
经济(50380)
研究(48084)
管理(45352)
中国(43995)
理学(37368)
理学院(36824)
管理学(36071)
管理学院(35803)
科学(29575)
(28730)
(27980)
(25288)
(24809)
中心(23524)
(23127)
(22808)
研究所(22723)
银行(21906)
财经(21214)
(20429)
农业(19520)
(19166)
(18817)
业大(18220)
北京(18182)
(18084)
师范(17893)
基金
项目(82220)
科学(65096)
基金(60449)
研究(57947)
(53606)
国家(53169)
科学基金(45148)
社会(37375)
社会科(35529)
社会科学(35520)
(31980)
基金项目(31317)
自然(29621)
自然科(28966)
自然科学(28957)
自然科学基金(28431)
(27470)
教育(26961)
资助(25235)
编号(22217)
重点(19280)
成果(19060)
(18271)
(18043)
(16682)
(16570)
课题(16416)
科研(15892)
国家社会(15846)
创新(15750)
期刊
(59999)
经济(59999)
研究(45795)
(30979)
金融(30979)
中国(30496)
学报(22581)
(22225)
(21880)
科学(20078)
管理(17313)
大学(16576)
学学(15447)
教育(15422)
农业(12748)
财经(11266)
技术(9966)
(9589)
经济研究(9212)
业经(8478)
问题(7800)
理论(7381)
图书(6889)
实践(6738)
(6738)
(6628)
论坛(6628)
(6567)
统计(6449)
(6434)
共检索到219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丰  
当前,部分区域性银行,特别是尾部的银行机构面临风险暴露、展业困难、盈利下降、监管处罚、网媒舆情等诸多压力,其背后的原因固然有经济下行压力传导,更主要的还是因其合规文化、科技支撑、专业能力的先天性缺失。由于发展初期战略定位不清晰、基础管理不受重视,盲目地以规模和速度为王,加之后期照抄、照搬零售转型、网络金融、金融市场业务创新等,使得部分区域性银行陷入多重恶性循环。区域性银行的破局蝶变需要文化的变革、组织的再造、流程的优化、机制的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陶绪福  
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绥化分行陶绪福当前,金融业的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作为国民经济中枢神经的金融业,怎么降低自身经营的风险度,预防金融危机的产生,保证金融业在"两个转变"中稳步健康发展,是摆在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新平  孙洁  
从目前情况看,有必要再次对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仔细的梳理与理性的分析,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一行一策”的国有银行改革方针,力戒所有银行改革走“千篇一律”的路子,防止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燕萍  
文章以农行的自助业务为例,就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自助设备的管理,强化对自助业务操作的监督,从而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促进稳健经营进行思考探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积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银行贷款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1850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15166亿元(只包括银行各项贷款,不包括信用社等其他金融组织的贷款)。银行贷款增加这么多,既有正常、合理的方面,也有不合理的方面。剖析贷款存量中的问题,对于全面地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正确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本文仅就贷款存量中的某些问题,略谈几点看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兰大海  
新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笔者对商业银行如何针对新经济特点,开展金融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商业银行已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交易银行、投贷联动等方面积极支持新经济发展,今后应以擅长的信贷业务为基础,在把控好风险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股权融资等新业务,逐步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和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兰大海  
新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笔者对商业银行如何针对新经济特点,开展金融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商业银行已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交易银行、投贷联动等方面积极支持新经济发展,今后应以擅长的信贷业务为基础,在把控好风险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股权融资等新业务,逐步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和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兰大海  
新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笔者对商业银行如何针对新经济特点,开展金融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商业银行已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应用、交易银行、投贷联动等方面积极支持新经济发展,今后应以擅长的信贷业务为基础,在把控好风险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股权融资等新业务,逐步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和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艮顺  
离行自助银行的发展解决了传统物理网点程序化服务流程的劣势,实现了24小时营业,拓展了商业银行服务的渠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网络支付平台的迅速崛起,离行自助银行交易笔数下降、收入锐减等问题凸显。论文以基层行的角度,对离行自助银行的作用、特点、面临困境以及影响业务发展的多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应对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雁萍  郭伟  
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散是一种趋势。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利率与汇率的高度市场化、混业经营、社会信用与法律环境较好。而目前这些条件在我国多还不具备。除外部环境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 ,也与自身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有关。由于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仍存在着一定的业务风险。因此 ,目前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应坚持审慎发展的原则 ;同时 ,应积极创造条件 ,选择一些市场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业务品种大力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曼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不以业务中的债权或债务人身份,以中间人的角色利用自身在技术、信息、机构、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从而取得直接与间接效益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是由资产负责业务衍化派生而业,它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它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的产物,是商业银行信用提高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慕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如何推动银行业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对监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银行监管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十个关系:关于监管工作的目标,要坚持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关于监管工作的定位,要将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关于监管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要坚持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相结合、注重监管的科学性与提高监管的艺术性相结合;关于监管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要注重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及监管规制与监管实践相结合。只有正确处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倪纯  姜国云  陈彩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了到2000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就是继续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全面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搞活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一方向,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内容为继续完善我国现有的银行体制,实现各专业银行在现存主体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